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9.1±7.3)岁,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9.2)]%。以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这一无创方法能可靠地评估重度AS心肌做功。TAVR治疗后GWE显著提高,其中以GWW减少为主。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同一患者两侧膝关节使用间隙平衡(GB)和测量截骨(MR)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57例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双侧分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首次行TKA时随机采用MR或GB技术,对侧手术则用另一种技术完成。手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主刀,假体均选择同一种假体。比较两种截骨技术行TKA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5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41例,首次手术年龄(68.5±4.6)岁(59~79岁)。随访(29.6±4.5)个月(22~39个月)。两次手术间隔(4.7±3.0)个月(0.5~12.0个月)。GB侧术后的引流量相比MR侧更少[(93.6±22.2)ml比(109.9±36.9)ml,P=0.003]。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GB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R侧[(3.0±0.8)分比(3.5±1.2)分],活动度较MR侧高(105.7°±8.2°比100.2°±7.5°),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优于MR侧[(78.5±5.4)分比(74.2±6.3)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MR侧[(35.4±5.5)分比(38.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和WOMAC方面,两种技术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GB侧满意率为84.2%(48/57),MR侧为86.0%(4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技术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在无明显畸形的膝关节炎患者中,使用GB和MR技术行TKA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屈伸平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髋关节置换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腰硬联合麻醉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2020年2月的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将2020年2—9月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个性化心理护理。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恐惧程度及手术配合度。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精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评分、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压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恐惧感,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

  • 标签: 手术室 心理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心理状态 手术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意识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疾病认知度、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意识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认知度、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53±2.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48±3.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康复训练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8.01,均P < 0.05);术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82.27±16.22)分]优于对照组[(70.48±1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 < 0.05)。结论健康意识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健康教育 认知 康复护理 病人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DAA-THA)的学习曲线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进行的50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DAA-THA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情况,如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影像学参数(外展角、前倾角、下肢长度差、偏心距差)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50~79(67±10)岁。分析总结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临床结果。以累积和分析法(CUSUM)分析手术时间。对CUSUM学习曲线进行拟合,以R²判断拟合优度。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6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出现术后伤口愈合不良,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伤口周围的麻木感,均在1~2个月内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假体脱位、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或翻修等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手术时间为(81±16)min,中出血量为(456±84)ml,术后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6±2.5)分。影像学结果显示髋臼杯位置均处于Lewinnnek安全区;下肢长度差为(0.15±0.50)cm,偏心距差为(-0.11±0.72)cm。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累积呈逐渐下降趋势。学习曲线最佳拟合为三次方曲线,拟合曲线在手术例数累积至第19例时达到顶点,以此为分界将学习曲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其手术总时间、骨盆参考架安装时间、髋臼注册时间、髋臼磨锉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DAA-THA的学习曲线在19例左右,Mako机器人辅助能确保DAA-THA假体植入精确性及学习曲线期间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短期临床效果优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辅助手术 学习曲线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调整限制性运动学对线(adjusted restricted kinematic alignment,arKA)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连续14例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TKA中应用arKA对线的患者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为(67.71±8.96)岁;体质指数为(25.94±3.12)kg/m2。选取同期同一手团队行导航辅助TKA调整机械轴对线(adjusted mechanical alignment,aMA)的27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胫骨侧截骨角度、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侧截骨角度、股骨远端、后方及前方截骨量、关节线移动情况、屈曲和伸直间隙及内外侧松弛度、髋-膝-踝角、冠状面和矢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rKA组随访时间(18.57±6.98)个月,aMA组(22.15±4.91)个月。中arKA组与aMA组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分别为3.07°±1.00°和0.67°±0.56°、平台外侧截骨量为(9.07±1.82)mm和(6.89±2.94)mm、屈曲间隙外侧松弛度为(1.71±0.83)mm和(1.04±0.71)mm、屈曲间隙内外松弛度差为(1.14±0.86)mm和(0.41±0.75)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髋-膝-踝角分别为174.10°±1.63°和177.12°±2.07°、冠状面胫骨组件角为87.58°±0.85°和89.14°±1.23°、冠状面股骨组件角为93.10°±1.75°和90.41°±3.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1.30°±0.82° vs. 1.56°±1.19°)、矢状面胫骨组件角(87.16°±0.95° vs. 87.79°±1.04°)及股骨切迹发生率(7.1% vs. 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rKA组HSS评分(46.07±4.68)分,术后1个月(73.86±3.48)分;aMA组术前HSS评分(47.04±4.52)分,术后1个月(74.04±3.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WOMAC评分为(12.93±2.37)分与(12.63±2.34)分,HSS评分分别为(86.86±2.74)分与(86.11±2.9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KA组2例(1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aMA组5例(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3)。结论导航辅助TKA应用arKA对线为者处理严重膝关节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力线对线选择,与aMA对线相比,arKA对线在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调控间隙平衡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已行髋臼骨折术后确诊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从我院已行髋臼骨折并确诊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中选取97例纳入研究(时间:2019.6-2020.6),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48、49例,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和研究组各行保守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ris评分并无明显差别(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Haris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髋关节外侧小直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8例患者(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分别应用常规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与外侧小直切口髋关节置换,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Harris、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小直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入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脊麻、腰硬联合麻醉、腰硬外腔阻滞三种椎管内麻醉用于>70岁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麻醉效果,为骨科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共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分别采取连续脊麻、腰硬联合麻醉以及腰硬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包括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布比卡因用量、使用麻黄素以及最高平面高于T10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1、2组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3组,且观察1组布比卡因用量、少于观察2、3组,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麻黄素 >70岁 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肌间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预后。方法:对院内7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观察肌间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20例患者术后2-3d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均行抗凝治疗,术后1周3例患者血栓消散,术后3周12例患者血栓消散,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血栓消散,对术后康复锻炼影响轻微,预后良好。发生肌间静脉血栓20例为血栓组,其他为非血栓组,两组患者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无差异性,对比非血栓组,血栓组患者年龄较高、留置引流管时间较长、术前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水平较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留置引流管时间为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肌间静脉血栓多发生在术后,与患者年龄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相关,经及时抗凝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肌间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中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相关资料,将其按麻醉形式的差异性分为2组,即30例对照组采用喉罩吸入麻醉,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针对2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麻醉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4例接受患者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实施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低剂量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MAP和CVP变化情况、麻醉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和CVP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MAP和CVP值均降低,且研究组MAP和CVP最低值在麻醉后10min,常规组MAP和CVP最低值在麻醉后30min,两组最低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开始时,研究组MAP和CVP值要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MAP和CVP下降,对中循环干扰相对较大。在研究组中,有5例硬膜外追加局麻药0.5%布比卡因2-6ml,总用量是(2.33±0.74)ml,要低于常规组(8.30±3.15)ml,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低剂量 布比卡因 腰一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相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取在2021年4月-2021年8月期间入住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入院护理和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两组。其中干预组主要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在护理以后4周内对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着患者其中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频率也明显降低,具备更好的康复效果,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更好的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好的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50例,进行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观察组50例,实行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效果更为显著,能减少患者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所以安全性高。

  • 标签: 老年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与各种手术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微创前外侧入路 全髋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合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及喉罩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均为髋关节置换患者,共计74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7例,观察组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对照组中为腰硬联合麻醉,就2组患者的疼痛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康复进程、麻醉不良反应率等进行对比。结果:T0时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3时VAS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2组HR对比差异较小P>0.05,T2、T3、T4时HR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0时2组MAP对比差异较小P>0.05,T1、T2、T3、T4时MA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41%、16.22%,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于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喉罩全麻可提升麻醉质量,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提升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喉罩 全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实施膝关节置换的80例老年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则是予以其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喉罩全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中的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MAP、HR、MDA、SOD在麻醉后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前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膝关节置换的麻醉中实施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吸入式麻醉相较于一般全麻可显著降低患者中的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波动,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神经阻滞 喉罩吸入 插管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膝关节功能(KSS-K、KSS-F)评分明显提高;HKA(髋-膝-踝角)、PCA(股骨后踝角)、LDFA(胫骨近端外侧角)、MPTA(胫骨近端内侧角)测定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有效改善股骨旋转幅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机器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旋转对线 早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