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妇科阴道超声在诊断药物流产后宫残留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在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流产后的两周都持续性或者间断性出血,进一步实施阴道超声检查,结合清宫术病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药物流产后宫残留诊断过程中,妇科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达到了90.0%。结论:将妇科阴道超声检查运用到临床药物流产后宫残留诊断工作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 阴道超声 诊断 药物流产 宫腔残留 价值
  • 简介:摘要:粘膜下肌瘤、宫息肉为女性常见疾病,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在临床诊断上极容易混淆,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高。粘膜下肌瘤、宫息肉鉴别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采取有效鉴别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超声技术应用于粘膜下肌瘤、宫息肉鉴别诊断中效果较明显,此次研究则分析超声鉴别诊断粘膜下肌瘤、宫息肉效果。

  • 标签: 超声鉴别诊断 粘膜下肌瘤 宫腔息肉 研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论文探讨使用超声联合减压沸腾清洗机对镜器械清洗的效果评价。其方法选取了我院300套污染的镜器械,来源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肝胆外科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150套和观察组150套。对照组采用超声清洗加手工清洗方法,对观察组采用超声清洗加减压沸腾清洗机方法。将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清洗后的镜器械进行目测清洁度、潜血检测、带光源的仪器检测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为观察组镜器械目测清洁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潜血检测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光源仪检测清洁度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差异(p

  • 标签: 超声清洗 减压沸腾清洗机 腔镜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不孕症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检查的76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其运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即对照组予以X线输卵管造影术,观察组予以输卵管超声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宫腔输卵管 超声造影 不孕症
  • 简介:摘要漏是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需要再次住院和二次干预治疗。其中以Ⅱ型漏最为多见。目前国内外关于Ⅱ型漏的转归、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针对目前Ⅱ型漏的诊治现状和焦点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本中心临床经验,做出归纳,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诊治现状 焦点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伴下静脉瘤栓合并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静脉瘤栓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下静脉超声检查,对无法确认瘤栓或者血栓的2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均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27例、不合并血栓组8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及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绘制不同参数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造影诊断下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合并血栓组较不合并血栓组的瘤栓Mayo分级更高(P=0.011);肿瘤最大长径更小[(7.42±2.87)cm vs(9.37±2.88)cm,P=0.013];瘤栓更宽[(25.82±13.79)mm vs(19.79±10.73)mm,P=0.019];残余管未见血流信号者更多[(19/27,70.4%)vs(37/86,43.0%),P=0.016];肾肿瘤未见无回声坏死区者更多[(17/27,63.0%)vs(34/86,39.5%),P=0.046];瘤栓肾静脉入口处前后径更大[(26.90±8.12)mm vs (20.59±6.87)mm,P<0.001];静脉节段性切除比例更高[(12/27,44.4%) vs (9/86,10.5%),P<0.001]。绘制肿瘤最大长径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得出AUC为0.668(P=0.006),最佳截断值为<6.90 cm;瘤栓宽度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669(P=0.016),最佳截断值为>24.6 mm;瘤栓肾静脉汇入下静脉入口处前后径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766(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6 mm。超声造影诊断下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3.3%、86.3%、83.3%及87.5%。结论肿瘤越小、瘤栓越宽越容易形成血栓;超声造影可提高下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诊断效能,但仅依据栓子是否增强鉴别血栓和瘤栓可能存在偏差。

  • 标签: 癌,肾细胞 腔静脉,下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血管前置中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将2016.06.06日-2018.01.06日于本院分娩的20例脐血管前置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都在产前接受超声检查。计算产前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处于中孕期的胎盘血管前置孕妇的超声影像表现要比处于晚孕期孕妇的明显。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血管前置的最简捷,最准确的方法。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的理想时期是中孕期。必须重视产前超声检查,准确、及时行剖宫产手术,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血管前置 产前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胎监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124例孕妇,对患者应用超声诊断和胎检测诊断。结果两组产妇在S/D和NST反应异常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I和PI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和胎诊断准确率、敏感率和特异率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联合胎监测的准确率、敏感率和特异率均高于单独应用超声诊断和胎监测,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胎监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胎儿宫内窘迫 胎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联合胎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F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超声联合胎监护进行产前FIUD检查,对照组仅使用超声进行产前检查,分析两组孕妇出现FIUD的原因,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与新生儿的阿氏评分(Apgar)情况。结果实验组诊断符合正常新生儿Apgar评分概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无效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4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筛查FIUD产生原因主要有脐带绕颈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在胎儿窘迫的早期诊断中,胎监护和超声诊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胎监护进行诊断,其假阳性率较高,而假阴性率较低;超声诊断本病快捷、准确,为临床观察产程,选择生产方式和时机提供有力依据。所以在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中,使用超声联合胎监护进行检查,能够正确地诊断出FIUD,及时地采取措施治疗,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超声波检测 胎心监护 宫内窘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佛奴尔在妊娠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0例行雷佛奴尔引产的病例。结果我科10例雷佛奴尔引产的病例在24~48小时均开始发动宫缩,死胎及胎盘均成功娩出,产后恢复良好。10例病例全部成功,成功率100%。结论雷佛奴尔引产安全性较高,经腹羊膜注药,胎儿均死亡,对母亲也不易产生危险,无严重并发症。雷佛奴尔引产是安全性较高的引产方法,但部分产妇胎盘会有膜缺,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因此引产后的观察与护理也至关重要。

  • 标签: 雷佛奴尔 妊娠引产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镜手术治疗重度宫粘连患者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宫粘连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的前后都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运用镜手术治疗重度宫粘连的过程中,在手术的前后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手术过后的并发症,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手术 宫腔粘连 重度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旋切刨吸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旋切刨吸联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并发症轻,随访均于短期内恢复。结论我科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可继发静脉曲张性皮炎、湿疹、溃疡或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后者可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手术仍是一种相对可靠、安全、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典型传统术式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交通支结扎术,技术已较成熟。近年来,各种微创治疗技术涌现,我院采用微创手术配合大隐静脉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总结60例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旋切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会师术对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尿道造影对决定术后留管时间长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行腔尿道会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手术时间10—18分钟,术后2—4周拔除导尿管,20例排尿通畅,6例行3—5次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尿道会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道会师术 尿道损伤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手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危前列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手术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应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前列腺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腔内手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胸主动脉修复术目前已逐渐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手段,但技术的发展同样导致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随之而来的再入院二次治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以探索二次干预时长、指征、再干预方式与危险因素等。本文就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术后再入院二次治疗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缺血(SCI)是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2%~9%。尽管TEVAR手术已大大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SCI仍是TEVAR术后管理的难点。本文学习了关于SCI病理机制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应对SCI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分期TEVAR、微创脊髓动脉节段性栓塞术、暂时性动脉瘤灌注术等,以及临床实践中对SCI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截瘫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低位腰椎固定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采用后正中路取出固定的40例患者,采用T12~L1椎间隙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感觉神经平面T7平面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5.6±2.6)min,医生对患者肌肉松弛的满意度为95%,运动神经阻滞时间为(160±35)min,感觉时间阻滞时间为(220±44)min,有效镇痛时间为(175±32)min;治疗后5min~50min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但和麻醉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患者血压低于100/60mmHg患者10例(25.00%),需要升压药物者3例;血氧饱和度下降者8例(20.00%)。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腰椎固定取出术,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可替代全麻用于固定取出术。

  • 标签: 硬膜外腔麻醉 内固定取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采用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所有研究对象中,9例行一次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4例首先实施球囊扩张术、插管溶栓,接着进行尿激酶溶栓,再于术后3 d重新造影,其中2例血管恢复,并拔掉导管,2例重新实施球囊扩张术;术后继续予抗凝、驱聚、扩张血管、局部换药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经介入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和全程、连续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腔内介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