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血源传染病有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和梅毒四种。全球HBsAg携带者约为3.5亿,我国约为1亿。我国艾滋病是亚洲地区AIDS负担最重的国家,现存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约有85万人。全球丙肝患病率约占3%,我国丙肝患者数量较前两种传染病相对较少[1]。随着经济发展,人员流动增加以及性观念的开放,梅毒患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感染性医疗器械 回收处理流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创面采取臭氧消毒技术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8例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消毒技术,观察组实施臭氧消毒技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臭氧消毒技术 传统消毒技术 皮肤 感染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患者的综合个体化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年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都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共治疗观察14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个体化护理方法,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饮食干预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腔区隐痛、经期下腹坠胀与分泌物异常的消失时间等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个体化护理在子宫内膜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个体化护理 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 饮食 行为
  • 简介:母猪子宫内膜是较为常见的母猪产科疾病,一般发病于产仔后2-3d,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抑郁,产奶量减低或无奶,阴道有分泌物等症状。严重可造成仔猪腹泻,成活率下降,是导致母猪发情率和妊娠率下降的严重原因之一。1发病情况2015年6月12日,济南市张某小型饲养场饲养的1头母猪在产仔后3d亲来求诊。主诉:该母猪于6月9日产下一窝仔,猪仔数量比较多,多达17只,其生产过程比较长,时间达3h之久,母猪体力消耗巨大,胎衣未能及时排出,此时母猪食欲减低,体温升高至40℃左右,阴户不断有脓性恶臭分泌物排出,乳汁分泌不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受阻。

  • 标签: 母猪子宫内膜炎 发情率 产科疾病 发育受阻 后备母猪 繁殖障碍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青年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措施。方法:随机从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青年患者病例中抽选出50例常规护理及50例全面护理的病例,各自组成A组与B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临床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护理有效,从而证实两种护理模式的不同效果。结果:B组与A组相比,患者下腹坠胀、盆腔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更早,护理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青年患者 子宫内膜炎 临床护理
  • 简介:介绍了1例母牛子宫内膜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与直肠检查、诊断、治疗以及子宫疾病的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 标签: 母牛 子宫内膜炎 诊治 预防
  • 简介:目前对于发生子宫内膜的病畜通常采用抗生素、高锰酸钾等灭菌药物进行冲洗治疗,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且剂量掌握不好时,容易对子宫内膜造成伤害。为此,杭州动物药品厂经过精心研发、配制出子宫炎专用冲洗剂——宫复康。宫复康主要成分为磺酸间甲酚与甲醛的缩合物,其性能经多项测定(如药效学的研究、包括理化特性、抑菌试验、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宫复康 治疗 高锰酸钾 动物药品 理化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慢性子宫内膜(CE)发生情况及相关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及进修医院收治的40例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子宫内膜分为观察组(28例,合并CE)和对照组(12例,未合并CE)。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卵泡刺激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对比不显著(P>0.05);观察组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子EPs是合并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患者的慢性子宫内膜的发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慢性子宫内膜炎 发生率 相关性
  • 作者: 李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性病变,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IgA含量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当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密度增高或有胎膜甲破和母亲围产期感染时,则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如机体抵抗力低下,炎症不能局限时,即向下蔓延,播散于两肺或融合成片。由冒内感染的肺炎病变引起广泛性肺泡炎,其渗液中含多核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出生后感染的肺炎病变以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为主,病变分散,影响一叶或数叶,有时小病灶融合成大片病变,肺不张和肺气肿较易发生。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治疗上采取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心血管药物应用、减轻细胞损害的药物等治疗措施。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感染(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的股骨骨不连患者26例。按照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9例和无菌组17例。所有的患者术中均取深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术中细菌学培养结果、敏感抗菌药物选用种类和疗程、术后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结果:26例中24例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2%,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8±1.4)个月。无菌组1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1.4)个月。感染组9例中7例骨折愈合,2例因为感染复发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78%,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3±1.5)个月。两组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使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也应该对所有的骨不连患者进行术中细菌学培养,以最终判断感染是否存在。术后敏感抗菌药物规律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率。

  • 标签: 骨折 不愈合 骨折愈合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病人是否在入院前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一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二是为临床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第提供一手资料,尤其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传染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我院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中,总感染人数433人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309例,丙型肝炎病毒4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3例(待复检),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9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诊断试验(TRUST)54例。结论在住院病人中存在着不少血液性传播疾病,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是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IVTRUST抗HAV-IgM血清流行病学检测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眼科工作人员尤其是视光师在第一线面对感染眼表疾病患者时,必须肩负起两个艰巨问题,即近视防控和感染防控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明确了眼科视光师在感染控制、屈光检查设备和场所消毒两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眼科屈光检查的临床操作流程,加强感染控制专业知识、方法与技能,降低被感染风险,避免交叉感染。汇总目前各大医疗机构的经验,从预防医学和眼科学角度,为眼科屈光检查时的感染控制提供全面且统一的建议意见。

  • 标签: 感染性眼表疾病 感染控制 屈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