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全国多中心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 CBL)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全国11个省份的51家医院参加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方法的201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住院医师发放问卷,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结果住院医师对电生理和神经系统变性病知识的学习效果评分均较教学前有所提高,分别为(8.16±1.21)分比(3.76±1.59)分,t= 30.02;(6.29±1.41)分比(3.72±0.81)分,t=22.1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与评估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均认可CBL教学方法,满意度达到95.5%(200/201,缺项1人),其中,评价较好的是学习内容适当、个人能力提高和团队能力提高,其平均分分别为(12.46±1.36)分、(3.71±0.80)分、(3.70±1.00)分。结论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效果较好,可以解决因空间不同所导致的教学问题。

  • 标签: 网络化教学平台 基于案例学习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CBL教学法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的现代教学方法,又称之为案例教学法。它主要是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运用涵盖该主题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的CBL教学法更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法相比,更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式思维和开放性探索的能力。

  • 标签: 神经病学 教学法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 网络信息化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对促进神经内科实习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正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50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名。结果:研究组实习生各项思维能力评分与学习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在神经内科实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采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实习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各项操作的掌握程度。

  • 标签: 评判性思维教学法 神经内科实习 思维能力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疾病应用中医内科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消化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选样患者进行分组,即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运用中医内科疗法来治疗患者;常规组则应用当前医学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西药来治疗患者。治疗组与常规组在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原理方面均存在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应用中医内科疗法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而应用现代西医疗法来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有效率可达6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过程中,重视中医内科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率与水平,在医学临床中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中医内科 消化内科 疾病 治疗 效果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中靶肌肉内神经肌肉接头(NMJ)与肌梭在神经损伤后及再生中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的变化过程。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挤压伤组(损伤组,12只)和对照组(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分别在损伤后1、2、3 d及4周取材,对照组于损伤后3 d及4周后取材,均取手术侧胫前肌,行神经纤维丝抗体(NF)、突触素抗体(Syn)以及荧光偶联的银环毒素(α-BTX)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所得数据使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坐骨神经损伤3 d后,损伤组中完全失神经支配的神经肌肉接头比例为(92.40±8.85)%,与对照组(5.19±1.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2 d后,损伤组的肌梭中两端的γ-运动神经成分即消失,位于其中部的感觉神经螺旋缠绕结构于伤后3 d消失。损伤4周后,对照组与损伤组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支配情况相比,未获神经支配[分别为(3.02±0.78)%和(4.22±2.08)%]、部分获神经支配[分别为(6.44±1.91)%和(7.94±2.12)%]以及完全神经支配[分别为(90.54±10.44)%和(87.84±13.89)%]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时,损伤组中肌梭的神经再支配不佳,两端的乙酰胆碱受体已有神经支配,但不完全;肌梭中部神经纤细、不连续且无典型的螺旋缠绕结构。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NMJ和肌梭失神经速度相当;肌梭的运动神经先于感觉神经发生变性。神经肌肉接头易于被再生的神经支配,但肌梭的神经再支配较为困难,其中,肌梭的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容易恢复神经再支配。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肌肉接头 肌梭 失神经支配 神经再支配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卡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电图 鉴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用于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60例患者,选随机抽取30例作为A组,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其余30例则作为B组,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进行神经阻滞,对比2组临床结果。结果:对比2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示B组高于A组,P<0.05;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显示B组均优于A组,P<0.05;对比术后2h、12h以及24h的VAS评分,均显示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以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联合开展坐骨神经与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建议临床对此方案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超声 神经刺激仪引导 坐骨神经 股神经 神经阻滞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面神经炎治疗对患者神经电生理影响作用。方法:随机入选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入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4w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健侧、患侧面神经功能与R1、R2以及R2’波的潜伏期。结果:治疗4w后患者House-Bracken分级显著降低(P

  • 标签: 面神经炎 治疗 神经电生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内科风险护理及细节护理在老年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年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风险护理及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管理质量明显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内科 风险护理 细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分为颈5-颈6损伤的Erb型、颈5-颈6-颈7损伤的扩展Erb型,颈5-胸1损伤的全臂丛型。体重≥4 kg、肩难产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1月龄时运动单位电位可引出提示损伤神经根的预后良好。脊髓CT造影、MR脊髓成像和高分辨率MR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68和0.75,特异性分别为0.96、0.97和0.83。约20%产瘫需要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为3月龄时无屈肘动作改善。创伤性神经瘤应切除并重建臂丛。上中干臂丛神经重建的最终疗效评定为术后4年,全臂丛为术后8年。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llet评分,肘关节采用Gilbert评分,手功能采用Raimondi分级。

  • 标签: 臂丛 诊断 分娩性臂丛损伤 手术指征 神经重建方式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根脊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根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根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根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神经外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4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实验对象共计100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治疗,接受单纯神经内镜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手术、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5人、63人及2人,对所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此分析神经内镜在颅内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接受单纯神经内镜手术的患者与接受内镜控制术和内镜辅助术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数据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接受单纯神经内镜手术的患者与接受内镜控制术和内镜辅助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数据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有效优化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疼痛 颈椎前屈活动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随机抽签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平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药物加牵引热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颈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方法:于我院消化内科中选取6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问题,总结患者感染那部位及影响因素。结果:经实验分析来看,697例患者中共83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感染率11.91%,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是感染率较高的几个部位,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多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这其中与年龄、住院时间长、医护人员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消化内科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从全面、综合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治疗。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噎膈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针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共计30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能够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中医诊疗理论,总结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负荷中医噎膈的诊断标准,按照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论 传统中医针对噎膈治疗具有独特作用,需掌握传统医学诊疗理论以及实践措施,以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临床 噎膈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方法实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接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4例作为护理对象。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指标: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前后血氧指数和心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是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数据87.50%,数据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呼吸内科重症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