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血管功能障碍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拟入组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肺动脉导管监测的ALI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排血指数(C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动脉血气参数〔pH值、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是否存在休克;呼吸机参数〔气道平台压(Plat)、呼气末正压(PEEP)〕等。计算肺动脉血氧饱和度、肺血管功能指标〔跨肺血管梯度(TPG)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分析60 d不同预后以及TPG是否增高(≥12 mmHg定义为TPG升高,1 mmHg=0.133 kPa)患者TPG、PVRi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心血管日和60 d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6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48.9±15.2)岁;60 d存活48例,死亡17例,60 d病死率为26.2%。在基线资料中,不同预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测量值,如CVP、sPAP、dPAP、PAWP、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休克比例、TPG和PVRi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APACHEⅡ(分):34±9比28±11,休克:52.9%比25.0%,TPG(mmHg):16.2±1.9比14.6±2.1,PVRi(kPa·s·L-1):31.8±4.2比29.7±3.5,均P<0.05〕。47例TPG≥12 mmHg患者的60 d病死率显著高于18例TPG<12 mmHg患者(34.0%比5.6%),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d:17±9比11±8,16±5比12±5),心血管日也明显增加(d:23±7比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VRi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心血管日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1=0.317,P1=0.030;r2=0.277,P2=0.005;r3=0.285,P3=0.002)。在个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最高PVRi是6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30.5,95%可信区间为20.4~43.1,P=0.023〕。结论肺血管功能障碍在ALI患者中很常见,并且与不良结局独立相关。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肺血管 跨肺血管梯度 肺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 标签: 微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因素性病理过程,包括内皮受损、血管受损、进行性动脉硬化、伤口较难愈合等,血管内皮功能的间接测定可对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价,目前研究证明某些药物如降脂药、抗氧化剂、ACEI、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今后糖尿病防治新理念的两个重点应该既要严格降糖、又要切实保护血管内皮和血管

  • 标签: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病重要病理基础,防治AS是开展相关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发事件,内皮损伤可削弱其生理功能,增加脂质浸润风险,致NO生物活性下降、平滑细胞迁移、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主要通过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物质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AS发生进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参与AS发生进展。许多抗AS药物可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及其相关作用途径,此靶点也为抗AS新药开发指明了道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障碍
  • 简介:43岁的张先生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星期二早上,他像平常一样送女儿去上学,当时并未感觉有任何异常,但在返家的路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向妻子打电话求助。在咨询医生朋友后迅速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他存在急性起病的认知障碍,建议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一侧丘脑前部的小灶急性梗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脂、血压高,颈部动脉有硬化和斑块,经过积极的治疗,20余天后基本恢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检查 中层管理人员 急性梗死 神经内科 颈部动脉
  • 作者: 王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03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 湖北省武汉市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讨与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实际疗效。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这一阶段,我院对10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开始研究和观察。实施普通康复护理手段的5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为对照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手段的5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为实验组,展开此次调查。通过对比观察两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实际临床疗效;结果:实施普通康复护理手段的对照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前(1.341.82)分、下肢肌力(1.761.81)分,护理后上肢肌力(2.2783)分、下肢肌力(2.0982)分。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手段的实验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前上肢肌力(1.43)分、下肢肌力(1.171.43)分,护理后上肢肌力(3.931.53)分、下肢肌力(3.171.46)分。结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手段对提高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上下肢肌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生活质量以及实际临床疗效积极作用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神经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为93.33%,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认知障碍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脑电反馈训练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的脑功能状态。方法:将我院 2018年 9月 -2019年 8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 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本次就诊患者采取常规药物 +基于脑电反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疗效;病情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脑功能状态工作负荷、大脑活力、睡眠质量、紧张焦虑以及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疗效、病情改善的时间、脑功能状态工作负荷、大脑活力、睡眠质量、紧张焦虑以及疲劳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常规药物 +基于脑电反馈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效果良好,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功能

  • 标签: 基于脑电反馈训练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 脑功能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HDS评分和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其血压水平的控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水平 高血压 老年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进行科学评估,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离散性变量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MoCA量表根据受教育年限调整后总平均分为(22.18±6.91)分,根据MoCA量表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标准,研究对象中190人有MCI,患病率为79.17%。结论某医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高年龄和低文化程度是该医院诊治患者中最主要的疾病影响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椎管麻醉组、全身麻醉组2组,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处理,对比分析麻醉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1d、7d时MMSE评分与全身麻醉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椎管麻醉组患者术后1d、7d时认知功能障碍人数与全身麻醉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在手术治疗患者中效果显著,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多种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人群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我国现有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未强调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管理。为此,通过制定本专家共识,对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现状与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工具、筛查诊断流程,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预防和管理给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内分泌科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诊断与管理能力。

  • 标签: 糖尿病,2型 认知功能障碍 预防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比较基于6种不同认知功能测量量表的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发病风险动态预测模型。方法基于2005-2020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的纵向数据,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11、ADAS-Cog13)、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延迟词语回忆(ADASQ4)和Rey听觉词语学习即刻测验(RAVLT_immediate)作为纵向认知功能评估指标评估认知功能的纵向变化,利用联合模型分析纵向认知功能评估指标变化轨迹与生存结局MCI之间的关系,构建老年人MCI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线性混合模型对纵向评估指标的变化轨迹建模,以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过程建模,通过关联参数(α)将两个子模型联系起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在(t,t+Δt)随访时间段的预测效能,其中t选取第30、42、54个月,Δt选取15和21个月。基于预测模型,选取1名研究对象示例进行MCI发病风险个体动态预测。结果最终纳入544名基线认知状态正常的老年人(≥60岁),其中119名(21.9%)在随访过程中发生MCI视为病例组,425名始终保持正常视为对照组。联合模型提示6种评估指标的纵向轨迹与MCI发生风险均相关(P<0.001),其中MMSE、RAVLT_immediate评分每纵向增加1分,MCI发生风险对应降低32.3%(HR=0.677,95%CI:0.541~0.846)和10.8%(HR=0.892,95%CI:0.865~0.919);FAQ、ADAS-Cog11、ADAS-Cog13、ADASQ4评分每纵向增加1分,MCI发生风险对应增加53.2%(HR=1.532,95%CI:1.393~1.686)、36.2%(HR=1.362,95%CI:1.268~1.462)、23.2%(HR=1.232,95%CI:1.181~1.285)、85.1%(HR=1.851,95%CI:1.629~2.104)。AUC结果显示RAVLT_immediate(0.760 2)和ADASQ4(0.755 8)的平均预测效能较高,之后依次为ADAS-Cog13(0.743 7)、ADAS-Cog11(0.715 3)、FAQ(0.700 8)和MMSE(0.629 5)。基于ADASQ4的联合模型进行MCI发病风险个体预测,示例个体随访5年后、10年后发生MCI的平均概率分别为8%、40%。结论仅针对记忆测验的RAVLT_immediate与ADASQ4在预测MCI发生风险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其作为纵向认知功能评估指标构建联合模型,结果可为实现老年人MCI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风险预测 联合模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伏硫西汀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9日,纳入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Meta分析。2名研究者共同提取文献中基本人口学特征、干预方案及结局指标,结局指标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变化值,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个RCT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第2周和8周末,伏硫西汀组在Rey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即刻记忆(SMD=0.19,95%CI=0.06~0.33,P=0.004,I2=0%)、Rey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延迟记忆(SMD=0.25,95%CI=0.11~0.38,P=0.000 3,I2=0%)、连线测验-A(SMD=-0.19,95%CI=-0.32~-0.06,P=0.004,I2=0%)、连线测验-B(SMD=-0.30,95%CI=-0.43~-0.17,P<0.01,I2=0%)及抑郁感知缺陷自评问卷(SMD=-0.39,95%CI=-0.52~-0.27,P<0.01,I2=0%)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结论伏硫西汀治疗早期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客观及主观认知损害。

  • 标签: 抑郁症 Meta分析 认知 伏硫西汀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训练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主要从记忆康复、言语康复、注意力恢复、心理康复、辅助疾病评估、远程康复等六个方面展开。指出目前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以期为未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关注。寄居在肠道的菌群可通过肠道屏障与大脑之间形成双向通讯,即"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认知功能和行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术和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后存在持续的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或认知功能发生衰退等症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肠道菌群与POCD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研究手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迷走神经途径干预POCD的发生。此外,肠道菌群组成异常还可损害肠道屏障完整性、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进而损害血脑屏障,加重神经损伤,导致神经退行性变。肠道菌群有望成为POCD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思路。

  • 标签: 微生物-肠-脑轴 炎症反应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1年内收治的204例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10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实施临床治疗护理时,通过对患者行对症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