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栓保守诊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本科共确诊的深静脉栓患者47人,对患者的诊疗进行分析。结果 此47例患者,均为血管B超检查确诊,47例患者均行D2聚体检测,其中下肢静脉栓43例(其中含有小腿肌间静脉栓的26例),治疗情况: 其中11例因家属不同意未抗凝治疗,9例因有出血风险未予抗凝(其中2例延迟抗凝);25例(含2例延迟抗凝)抗凝治疗后好转13例,抗凝治疗成功率52%。抗凝治疗后合并消化道出血6人;另有4例为深静脉置管后合并置管静脉栓4例(锁骨下静脉3例,股静脉1例),拔管后好转2例,另有2例抗凝后拔出深静脉置管,血栓未愈。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栓发生率高,多病共存,治疗棘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抗凝治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深静脉栓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临床治疗的20例深静脉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术治疗,并给予所有患者术后护理,分析20例深静脉栓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20例患者均得到明显疗效,患者的血栓溶解率为90.00%。结论:对深静脉栓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深静脉血栓术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下肢静脉栓患者应用血管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栓患者中截取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利用随机、单盲法分为参照组(23例、血管造影检查)和对比组(23例、血管超声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组诊断准确率(95.65%)高于参照组(73.9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下肢静脉栓患者应用血管超声诊断的方式,可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保证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具备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诊断效果 血管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深静脉栓(DVT)在重症医学中的预防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了DVT的危害及其在重症医学中的高发性质,随后分析了个体化预防策略的重要性。在个体化预防策略中,机械性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是两种主要手段。对机械性预防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评价,强调了其在降低DVT发生风险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药物预防在深静脉栓预防中的地位和未来展望也得到了探讨。个体化预防策略是预防DVT的关键,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建议进行制定,同时要及时监测和评估预防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重症医学 评估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深静脉栓预防与干预措施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以降低深静脉栓的发生率并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5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深静脉栓预防与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深静脉栓发生率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深静脉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栓预防与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患者的深静脉栓发生率,并改善临床症状表现。这为该预防与干预措施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

  • 标签: 骨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干预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栓形成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233例急性髂股静脉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98例,年龄17~85(58.69±15.73)岁,行腔内治疗200例,行保守治疗33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观察指标:(1)随访患者PTS的发生情况;(2)影响PT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3)建立PTS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33例患者中发生PTS 81例(34.80%),其中接受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00名患者中发生PTS 61例(30.50%),保守治疗患者发生PTS 20例(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1.32,P=0.0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深静脉栓形成(DVT)危险因素、症状与体征的个数、合并疾病、DVT病程史、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PT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X1)、BMI(X2)、亚急性及慢性DVT史(X3)、静脉曲张史(X4)、症状与体征个数(X5)、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X6)是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PT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46、1.14、3.44、4.33、1.28、0.24,95%可信区间为1.06~5.67、1.04~1.25、1.38~8.59、1.71~10.97、1.01~1.62、0.08~0.69,P值均<0.05)。(2)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TS预测模型:logit(P)=-5.075+0.899X1+0.134X2+1.235X3+1.465X4+0.248X5-1.443X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男性、BMI、亚急性及慢性DVT史、静脉曲张史、症状与体征个数,以及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栓形成患者PTS的危险因素。针对急性髂股静脉栓形成患者PTS风险建立的预测模型,为DVT患者提供个性化的PTS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髂股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