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深静脉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自体静脉行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20例第2或3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抽净气体,胸片显示患侧肺已大部分复张或全部复张后行胸膜粘连术,由助手在对侧抽取患者静脉,1人抽血另1人行自体静脉100ml胸腔内注射,然后夹闭引流管,术后立即左右翻身,及头低足高位或半卧位使两层胸膜充分接触。24h后胸透或拍片,如胸膜腔积气体积<2O%,不作处理,20%~30%之间,继续观察3d后拍片复查;>3O%重复操作上述步骤。结果其中19例气胸病人全部有效。2O例病人中,胸腔注1次成功者10例,1次成功率50%,胸腔注2次成功者8例,2次成功率90%,3次成功者1例,总有效率95%。结论自体静脉胸膜粘连术治疗复杂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价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自体静脉血 胸膜粘连术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下肢骨折手术84例,年龄30-76岁,分成疏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各42例。疏通组于术后第一天给予疏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低分子肝素钙组于受伤后24小时起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天监测凝血功能变化,术后14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疏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在手术后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且均呈现相对非高凝状态,说明疏通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的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但低分子肝素钙可增加术中与术后手术部位出血量。术后14天,疏通组DVT发生率低于低分子肝素钙组7.1%(3例)比14.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部位出血量。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监护中应用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54例心脏术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半小时分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参考患者不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比较研究,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监护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 心脏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3-6岁)静脉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健康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对1965例体检正常的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静脉血常规检测,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等8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分8组进行检验,得出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经Z检验,除了不同性别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和不同年龄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其他各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组平均红细胞容积和不同年龄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组间均数与总体区间均数间相差<25%,不建议分组,上述各组各项参数合并后白细胞为4.8~9.8×109/L,红细胞为4.1~5.3×1012/L,血红蛋白为111~141g/L,平均红细胞容积为80~91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为26-3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309~338g/L,血小板为181~392×109/L,红细胞比容为0.35~0.43L/L。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与WS/T405-2012中的参考区间差异明显,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参考区间高于WS/T405-2012,其余项目参考区间均低于WS/T405-2012。结论学龄前儿童(3~6岁)与成人血常规参考区间有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应建立独立的儿童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提供准确评估依据,建立时应考虑到性别、年龄、仪器、试剂、质量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参考区间 血常规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急诊抢救室静脉标本溶血率中的作用。方法:我们将品管圈应用于急诊抢救室静脉标本采集和管理中,通过分析静脉标本溶血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静脉标本的溶血率显著降低。实施前,静脉标本溶血率为13.40%(67/500),实施后,静脉标本溶血率为3.80%(1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服务态度等每一项干预质量对应的评分值均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急诊抢救室静脉标本溶血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急诊抢救室,静脉血标本,溶血率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氧含量的变化。方法在术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氧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氧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氧耗,保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周末梢全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探讨末梢全PCT检测在儿科感染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11所儿童专科医院出生28 d以上的1 898例患儿同时采集的末梢全静脉清,分别检测PCT水平,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对静脉清PCT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分组。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量数值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换成等级资料在不同的临床界限区间采用Spearman检验作分层相关性分析,转换成二分类资料进行一致性评价并初步探索末梢PCT水平的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1 898例(男1 098例、女800例),年龄27.4(12.2,56.7)个月。末梢全静脉清PCT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0.97, P<0.01),直线回归方程式为PCT̂静脉清=0.135+0.929× PCT末梢全。检测绝对值两者间的一致性欠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0.92, P<0.01),但等级资料分层分析提示两者实测值在各界限区的符合率为84.9%~97.1%。二分类资料显示两种检测法一致性佳(符合率96.8%~99.3%,Youden指数0.82~0.89)。从病情轻重设定的4个PCT区间(<0.5、0.5~<2.0、2.0~<10.0、≥10.0 μg/L)内,末梢全PCT预判临床的效果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91 2~0.997 9)。不同静脉清PCT切点值0.5、1.0、2.0、10.0 μg/L对应的末梢全PCT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395、0.595、1.175、3.545 μg/L。结论末梢全PCT与静脉清PCT之间相关性良好,利用末梢全PCT检测可以辅助判断临床病情的性质和轻重,而采血简便、快速报告并易重复检测的特点为其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前景。

  • 标签: 儿童 血清 降钙素原 诊断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栓栓塞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指包括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静脉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在内的一组疾病。在美国,每年有650000病人患有症状性肺栓塞,直接导致50000人死亡,并且间接引起200000人死亡。在英国,每年有65000人因肺栓塞入院,约有20000人死亡。

  • 标签: 肺栓塞 静脉血栓 心电图 X线检查 溶栓治疗 肺动脉内栓子切除术
  • 简介:患者,男,40岁,有重体力劳动史,以"左上肢肿痛4天"于2009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肿痛,疼痛为胀痛,与体位无关,因疼痛致上肢不能活动。无昏迷、惊厥、抽搐;无持续性高热、寒战、口干;有盗汗,无低热、午后潮热;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无窦道、流脓;无任何部位骨折。出现上述症状后,在当地医疗单位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云南白药,外用红花油,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

  • 标签: 左上肢 静脉血栓 阿莫西林胶囊 2009年 持续性高热 午后潮热
  • 简介:摘要 : 下肢静脉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