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马克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的评价;阶级分析是在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社会政治生活 马克思 社会经济结构 共产主义运动 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 简介:12月21—22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鞠实儿教授致开幕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在开幕式上发言。共有来自5的38名研究生分别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来自各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给予点评。

  • 标签: 哲学系 博士生 中山大学 大学哲学 论坛 北京大学
  • 简介: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 标签: 列宁 《卡尔·马克思》 哲学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 简介: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东亚实学的意义与发展"为主题,在韩国首尔新闻中心举行。韩国实学博物馆馆长、韩国实学研究会前会长安秉直先生致开幕词。他回顾了20年来中、韩、日三国实学会通力合作,两年一届轮流召开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历程,盛赞各国学者共襄盛举所取得的一系列学术成就。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国实学 研讨会综述 东亚 实体 2009年
  • 简介:11月15~16日在香港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主题为“心灵与身体”。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郝兆宽、郭晓东、张双利和郁吉吉隽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分别作了“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存论分析”、“哥德尔针对物理主义的一个论证”、“气是否有道德意义?——论朱子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

  • 标签: 哲学系 两岸三地 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传统 大学哲学
  • 简介:<正>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出版后,蔡尚发表了题为《不宜抬高孔子》(载《书林》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不宜》)的书评。1987年1月27日,匡老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以下简称《如何》),主张对孔子评价要坚持“三分法”。随后,蔡老又发表了《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载《文汇报》1987年3月10日。以下简称《也谈》),提出了不同意见。拜读了二老的大作,深受教益。同时,也有不少疑问。我想,既谓“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那就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不宜抬高孔子”,也不宜贬低孔子。现不揣冒昧,略陈管见,向二老请教,祈不吝赐教。

  • 标签: 孔子儒家 蔡尚思 人民性 评传 三分法 匡亚明
  • 简介:马克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这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主义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俄国 双重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经验借鉴
  • 简介:邱汉生先生与拙著《帛书周易释》——怀念邱汉生先生邓球柏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易学家邱汉生先生因病仙逝已5周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与先生融洽交往的日子。1985年秋,我有幸聆听先生的讲学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被安排奉侍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

  • 标签: 帛书周易 校释 易学研究 《周易》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 简介: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性 道德情感 角色伦理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的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的总体观,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的阐释的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的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的胜利之最为极端的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8月22—30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国内外30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约130余人参加。暑期学校课程的主题包括“英国马克主义,特别是新左派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走向”、“当代美国马克主义在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英美生态学马克主义研究”、“‘后马克主义’及当代英美激进思潮”、“当代英美马克主义研究中的空间问题”、“批判实在论与马克主义的对话”和“法国、意大利激进思潮在英美马克主义研究中的理论效应”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美国 暑期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后马克思主义 批判实在论
  • 简介:建基于对资本主义应得正义的制度前提批判,落实为对共产主义完全正义的图景构画,马克在其全部著述的批判话语和建构话语中阐述了自己的正义思想。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马克有没有正义思想,而是马克正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以及这种正义思想是如何得以构建的。

  • 标签: 前提批判 马克思 正义观 制度 正义思想 资本主义
  • 简介:“有无之辨”历来都为中外哲学所重视,马克主义哲学同样如此。马克主义经典作家从其特殊需要出发,对“非存在”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区分了“绝对的非存在”和“相对的非存在”,并形成了其富有辩证色彩的非存在思想。马克思辩证的“存在一非存在”观体现在对人、劳动、精神观念等具体范畴的分析当中,它揭示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存在和非存在,它们是相对的,始终只能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双方出现。马克主义哲学的“有无之辨”克服了以往“有无之辨”和非存在研究的各种形而上学的片面,化解了“有无之辨”的一些常见难题,对于本体论、认识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启发意义 非存在 矛盾统一体 认识论研究
  • 简介:2007年8月10日至13日,“儒家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和邹城两地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瑞士、中国台湾以及大陆30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思孟学派 研讨会综述 儒家 山东师范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