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回溯了英语用法词典理念萌发及其自19世纪末期至今演进脉络,重点探讨最近三十年发展路径和最新特征,展望其未来编纂走向。

  • 标签: 英语用法词典 历史 演变特征 走向
  • 简介:多模态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热点问题,并且同多个学科建立起对话关系.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采用基于意义研究方法,对科学语篇中多模态表征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范围包括诸如科学图像等非语言表征功能特性,同一语篇中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关系,以及不同模态之间转化过程.针对外界对多模态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和质疑,本文也将作出回应,并讨论多模态研究给科学教育带来启示.

  • 标签: 多模态 社会符号学 意义 科学教育
  • 简介:翻开张汉良文集《文学边界——语言符号考察》,开篇序言便是一位求知者踟蹰于家园与异乡之“十字路口”告解:“长久以来,比较文学者喜用‘十字路口’异乡,描述他专业面临十字路口……在‘边界’之内,生活是安逸,生命似乎是牢靠;然而,一旦‘出其东郭外’,‘道路’岂仅‘阻且长’?除丘坟点缀,四顾野茫茫。

  • 标签: 语言符号 边界 文学 十字路口 专业面 异乡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语言学界开始集中研究语言中像似问题.当时将iconicity译为“象似性”,至今几乎已成为学界定译.本文通过字源、词源、构词语法和术语生成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后指出,“像”与“象”使用在符号学领域内需要重新审视;同时,通过一种符号学考察,指出“象”与“像”发展呈现为一般符号典型类型演进,这种演进也同时印证了“像似”在意涵上自恰.

  • 标签: 像似性 符号学 图像符号 语言学
  • 简介:吴语中次清弛化分调现象除与单字调有关外,还与两字组连读变调密切相关。次清弛化分调有五种类型:(1)单字调独立,连读调也独立;(2)单字调独立,连读调归入他调;(3)单字调归入他调,连读调与他调保持区别;(4)单字调中无,连读调中有;(5)单字调归入他调,连读调也归入他调。五种类型反映出次清弛化分调归并前、归并中、归并后三种共时状态,代表了演变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并预示了归入他调发展演变总趋势。

  • 标签: 吴语次清弛化分调 单字调 两字组连读变调 特点 类型 演变趋势
  • 简介:本文介绍了动词搭配知识库框架设计,并着重从动词对搭配选择限制角度,探讨了搭配知识库建设问题。相关研究都是针对“有效性”即规则能有效区分义项进行,基于选择限制系统性、不平衡性等特点,探讨了义项语义类型,并对建立语义特征描写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些想法。

  • 标签: 动词 搭配 选择限制 有效性
  • 简介:自然语言中否定标记线性位置表面上看比较复杂,不但在各个语言中表现不一,即便在同一语言,也并非都是固定不变,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占据三个语法敏感位置这一共性在具体语言中实例化表现。Jespersen循环中否定标记不只是由谓词前到谓词后,还应该有着进一步发展趋势,即逐渐向谓词前典型谓头位置靠拢。

  • 标签: 否定标记 线性位置 谓头
  • 简介:本文采用起伏度计算方法,以普通话选择问句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句调域、词调域音高跨度、上/下线分布位置及语调起伏度音高表现,并和陈述句对比。研究发现:选择问句句调域比陈述句宽;强调焦点“A还是B”疑问形式是全部词调域中域宽最大,显著大于自然焦点陈述句,起伏表现明显,起着传达疑问信息主要作用,且焦点A音高跨度和上线分布值大于焦点B。另外,调域中线起伏表明选择问句除疑问形式外,整体呈现出和陈述句相同音高下倾模式。

  • 标签: 选择问句 语调格局 句调域 词调域 起伏度
  • 简介:汉语语用能力是指操汉语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技术和能力,他决定了一个人汉语语言能力实际表现。汉语语用能力构成涉及到语篇、语体、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礼貌、修辞等六个方面的理解与运用。围绕这六个方面,可以有序开展汉语语用能力评估量表制定及相关描述语库建设。重要是,语用能力评估不应只针对非汉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语用能力评估对推动我国国民语言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

  • 标签: 语用能力 语言能力 言语障碍 描述语库 量表
  • 简介:叙事原型作为一种深层文化范型,是一种集体解释世界和处理问题模式.网络公共事件中,对相关原型征用常常能增强舆论召唤力.各个主体总是试图通过叙事建构和发掘有利于自己原型,并在此过程中经历原型冲突、原型转移和框架重建.

  • 标签: 网络公共事件 叙事原型 框架
  • 简介:“A就A在P”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构式,但并不是所有以“A就A在P”形式出现格式都能叫做“构式”。文章分析该构式构式义,能够出现在构式中A和P句法形式,以及构式传信功能,认为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双强调构式。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主观性 传信
  • 简介:苗瑶语正反问句具有“VP-neg-VP、VP-conj/part-neg-VP、VP-neg、VnV、F-VP、VP-conj”等六种句法形式。“VP-neg-VP”疑问构式一头连着正反选择问句,另一头连着其省略式“VP-neg”、“VnV”,是多种问句形式中枢环节。苗瑶语“VP-neg-VP”疑问构式并非源于汉语“VP不VP”正反问句扩散,而是苗瑶语句法结构内部发展产物。

  • 标签: 苗瑶语 正反问句 句法演变
  • 简介:结合北京市城八区农民工适应性区群抽样数据,本文分析了作为一项人力资本和一种意义符号语言能力(普通话水平)分别对农民工经济收入和社会交往影响效应及可能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普通话熟练农民工能够获得高于不熟练者21~40%月收入,即使控制了教育、工作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变量,语言能力影响依然显著。普通话熟练者在工作培训、职业技能、自我价值意识、工作适应等方面有更好表现,这可能是他们能够获得更高收入回报中间路径。与此不同是,普通话熟练并未对农民工社会交际网络和生活空间拓展带来显著影响。语言在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农民工 普通话水平 经济收入 社会交往 适应性区群抽样
  • 简介:郾城方言存在两种小称变调:高降调和低升调。在亲属称谓词中,高降调多为成年人和无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讨好和拉近关系,听感上短促生硬;低升调多为儿童和有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喜爱亲密,听感上长而自然。在亲属称谓词重叠变调中,存在两种不同音步模式:扬抑格和抑扬格。扬抑格表现为左重右轻,抑扬格表现为左短右长。郾城方言可能分别使用了“高”和“长”两种手段表示两种不同性质小称。

  • 标签: 亲密 小称变调 音高 音长
  • 简介:编辑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与互通度有显著相关性,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方言间编辑距离越大,互通度越小;反之,编辑距离越小,互通度则越大。对五个吴方言点互通度来说,辅音与互通度关系并不显著,元音在吴方言内部互通度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吴语 互通度 语言距离 编辑距离
  • 简介:"行胜",一般认为通"行縢",即绑腿。实质上"行胜"是汉代头巾之一,即远行时戴头巾。"常韦",对其解释迄今为止约有五说,皆不确。"常韦"当指绑腿。绑腿在古代也属于下衣裳,常韦即作为裳韦,也即作为下衣柔皮。

  • 标签: 汉简 词语考释 常韦
  • 简介: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理解是一个寻找字面意义与语境最佳关联联想与推理思维过程。它依靠远距离联想与高语境依附,产生语境假设作为隐含前提,与字面意义一起推导话语含意。

  • 标签: 间接否定 远距离联想 推理 关联
  • 简介:前贤对苏州方言三身人称代词研究主要限于苏州城区。基于对苏州郊区33个点三身代词田野调查,文章对苏州郊区复杂三身代词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描写分析,对郊区内部不同形式与城区形式进行了共时比较,结合叶祥苓三十年前做调查结果进行新旧历时对比,试图探究苏州郊区三身代词渊源关系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由此推断其历时音变过程。

  • 标签: 苏州郊区 三身人称代词 共时比较 音变
  • 简介:汉语新词语词典语素释义具有心理学与语言学依据。通过整词拆解方式分析语素义不仅符合绝大多数复合词内部语义联系,还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法理念相契合。新词语词典语素释义既要与词典用户语言能力或学习阶段相适应,又应当与语素构词自身特点相适应,重点解释语义透明度高词语和构词能力强语素。

  • 标签: 语素 释义 新词语 词典
  • 简介:根据优选论,"我们那口子"是由"我们家那口子"省略"家"得来,而非用"我们"替换"我那口子"中"我"得到。"我们那口子"生成后,对同类结构产生起到了类推样板示范作用。

  • 标签: 我们那口子 生成方式 优选论 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