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干预工作,以方便为临床的干预指导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调查采用的方法为分组对照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选择其中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监护组和全面监护组,每组为60例,分别为两组患者落实常规监护和全面监护,并对不同的监护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面监护组的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1.67%(7/60)、18.33%(11/6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00%(18/60),而常规监护组患者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5.00%(15/60)、38.33%(23/6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3.33%(38/6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研究两组不同研究对象的清醒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同样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组织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促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监测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们急救中心出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急救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46分钟,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22分钟,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为92.4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获得患方与社会的好评,推广价值较显著。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本院中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配合,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0%,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时,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意外能及时给予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治疗 个性化护理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4年2月-2015年2月,未实施急诊优化流程前,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另择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于观察组应用,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于其抢救过程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要点,总结经验,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例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费用以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缩患者的抢救与检查所需时间,促进出院,降低就医成本,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护理路径 抢救效果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院前急救护理方法,并具体分析了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影响,对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的质量效果,降低病人死亡率,促进预后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利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急诊护理路径抢救更快,效果更佳,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重点将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调查主体,依照其入院先后,将患者合理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对比于对照组而言更高,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70.00%(21/30),两组间差异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抢救时间和溶栓时间,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实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了抢救时间,获得理想的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罗伊适应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除了高龄、合并疾病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开始治疗的时间和治疗模式的改变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减少再灌注治疗延迟的时间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此,早期识别可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尤为重要。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早期识别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典型 再灌注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I(cTnI)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确诊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非AMI胸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整合系统测量MYO、cTnI,并进行分析。结果AMI组的MYO和cTnI明显升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非AMI胸痛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MYO与cTnI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急诊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优的组合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WOT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引入SWOT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及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应用SWOT可以缩短患者急诊时间,降低患者急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SWOT 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首次心力衰竭后的在院病死率。方法对入院治疗的6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两组,一组为未并发心力衰竭组,另一组为首发心力衰竭组。对各组患者在院期间的基本信息、检验检查结果、治疗措施以及死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6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首发心力衰竭者有260例,未并发心力衰竭者340例。未并发心力衰竭组的病死率约为3.5%,而首发心力衰竭组约为19.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心力衰竭的短期预后效果不佳,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应用药物治疗,是我们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病死率
  • 简介:心电图是广泛使用和容易获得的最初诊断工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赖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综合判断。识别高危心电图及其微妙变化将使患者早期血运重建明显获益。本文主要对非典型的心电图诊断相当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些规律,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满足Sgarbossa标准、Wellens′综合征、QRS波终末变形、超急性T波、deWinter征和aVR导联抬高等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准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64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符合PCI治疗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诊断明确后急诊进行PCI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PCI治疗的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与不良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康复护理 PCI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上述患者分别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上述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出急诊时间、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病死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优化患者的抢救效果,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