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ACS患者护理中应用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比较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100例ACS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而在观察组中在采用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CS患者护理中应用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了住院费用。

  • 标签: GRACE评分 CRUSADE评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存在的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易致患儿死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我院采用了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技术。方法于2012年选取出生年龄30分钟~28天、胎龄33~42周、平均体重2900克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采血量为2~5毫升,采用常规采血容器,选择患儿充盈的手背静脉进行消毒、采血。结果发现一次采血成功98例,一次成功率为98%,其中两例因血管太细针头滑脱和针头刺穿导致失败。结论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诸多优点,如穿刺难度小,易掌握,采血成本低,易操作,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该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型。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手背 头皮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移植术前评分的演变与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CTP评分及MELD评分等在肝移植应用中的有关文献。结果CTP评分及MELD评分均可应用于预测终末期肝病的预后,以决定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MELD评分较CTP评分有其优势。结论现肝移植器官评估主要应用MELD评分,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CTP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行首次MECT患者家属16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教育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结果门诊与住院MECT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短暂记忆障碍及处理、自我放松技巧及方法都非常需要知道,对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各有不同。结论根据门诊与住院家属对健康教育各方面的需求的不同,采用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 标签: 门诊与住院 改良电休克治疗 家属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方法总结改良排气法在临床中进行实践应用,与传统排气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应用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达到95%,传统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为70%。结论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提高了护士操作效率,避免了药液浪费,防范了护患矛盾,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 标签: 改良 静脉输液排气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胃管固定方法,有效预防管道滑脱,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观察和临床实践,对胃管固定方法在原有方法基础上进行了再改进,对胃管进行“三固定”。结果再改进的胃管固定方法简单,更有效预防管道的脱落,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重新固定、胶布过敏、感觉舒适、非计划拔管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改良组患者在重新固定、胶布过敏、感觉舒适、非计划拔管等方面显著优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组胃管固定方法比对照组传统固定方法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 胃管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改良Kugel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改良Kugel手术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在院诊治时间、术后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病症复发率。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在院诊治时间、术后在院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随诊时间较短,暂未发现有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改良Kugel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 标签: 改良Kugel手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理论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改良截石位中应用。方法将100例宮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因体位引起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肢体麻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达8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理论应用的改良截石位能减少因手术体位而引起的并发症,增加患者术中体位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截石位 舒适理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机接水器改良设计所需材料、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将大塑料饮料瓶进行设计替代量杯或小桶接收储存熏蒸机工作时的出水。结论改良设计后的接水器易固定,储量大,安全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中药熏蒸机 接水器 设计改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鼻炎患者SAS与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记录焦虑与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与SDS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鼻炎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鼻炎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房颤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可评估其心功能,观察心脏结构1,结合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可更有效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脑栓塞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指标与房颤脑栓塞患者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运用Logical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到NIHSS评分与左房内径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EF)值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4、0.889、0.932,其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房内径增大、二尖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及EF值降低的患者有较差的预后。

  • 标签: 心脏彩超 脑栓塞 NIHSS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指数(TI)在急诊创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急诊创伤病人应用创伤指数(TI)评分进行严重程度评估,追踪其伤情、去向和1月内预后,统计分析创伤指数(TI)评分与患者伤情、去向、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按TI评分划分轻度伤组65例,重伤组53例,严重伤组12例,极严重组6例;普通病房住院人数57例,转上级医院ICU住院人数19例;一个月预后1月后存活人数108例,病死人数8例。结论创伤指数(TI)评分分值与急诊创伤患者伤情、收住院、转上级医院、病死呈正相关,有区分急诊创伤患者可能存活和可能死亡的能力,适用于对急诊创伤患者快速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尤其是对合理分流创伤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创伤指数(TI) 急诊创伤 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改良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改良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为研究组,抽取同时来院进行传统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6±3.8min和100.9±6.1ml低于对照组64.4±5.2min和188.2±5.2ml,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8±3.522h和22%低于对照组27.7±6.7h和48%。研究组胎儿娩出时间6.6±3.1min低于对照组19.1±4.2min。结论改良剖宫产术应用于临床分娩中,能够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术中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改良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2月使用改良Gamma髓内钉固定治疗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穿钉,小切口复位。结果本组中10例随访6~18个月,优9例,良1例,优良率100%。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约11月,骨折愈合率达到100%,无髋内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Gamma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冠脉综合症患者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抗凝的冠脉综合症患者7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改进组采用改良式注射方法。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结果改进组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脉综合症患者采用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可帮助缓解皮下出血情况和减少疼痛发生。

  • 标签: 注射方法 低分子肝素 冠脉综合症 皮下出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根据宫产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好,瘢痕小,缩短了手术时间,较传统的纵切口美观。

  • 标签: 改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传统剖宫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手背静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并采用BD公司推荐的穿刺流程,即穿刺前针芯需向右转动360°,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流程,即不转动针芯。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平均操作时间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过程显示,对照组实验中转动针芯时有留置针损坏、针芯管套分离以及留置针污染等情况,而实验组未出现此类情况。结论对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可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缩短操作时间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了留置针的浪费。

  • 标签: 安全性留置针 穿刺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方法这次研究对象共58例,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9例,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照组29例,不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分析研究两组孕妇的出血危险因素,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效果。结果研究组2出血率为3.45%,对照组出血率为10.34%,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输红细胞率为3.45%,输血小板率为0,对照组输红细胞率为6.90%,输血小板率为3.45%,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率、输红细胞率以及输血小板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 高危评分系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生活质量以及两者直接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对64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随着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多有焦虑情绪、生活质量下降,帮助解除心理障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癌症 焦虑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