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夹层)动脉瘤重建主动弓上分支血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截止2018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应用“原位开窗“技术腔修复主动弓部病变(夹层/动脉瘤),同时保留弓上血管血供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的262例胸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4%,平均随访时间为16.85个月,共13例患者出现术后支架漏(Ⅰ型漏10例,Ⅱ型漏3例),术后漏总发生率为8%,30天病死率和随访期手术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44%和0。结论应用“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上分支血管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 简介:目的探索中国人群腹主动瘤(AAA)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两种疾病危险因素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采用1∶1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湘雅医院血管外科的AAA或PAD患者,每1例AAA患者匹配与其性别、年龄相符合的PAD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行为因素,使用标准化方法获取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共550例研究对象275个配对组。两组在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脑梗患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AA组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低于P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吸烟史和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学检测上,两组间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肌酐、尿酸、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A和PAD具有大多数相同的危险因素,但在糖尿病病史、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存在差异;糖尿病可能是AAA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主动夹层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或(和) CT诊断的 143例主动夹层患者进行总结分析。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正确率,以及利用卡方检验检测其在诊断主动夹层Ⅰ型、Ⅱ型、Ⅲ型之间的差别。结果: 143例主动夹层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主动夹层的为 129例,而手术或 CT证实为主动夹层的患者有 108例,其总诊断正确率为 83.7%。另 c2检验显示Ⅲ型与Ⅰ型、Ⅱ型相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夹层的准确率明显下降( P<0.0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主动夹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能谱CT双低剂量在主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且行主动血管成像检查的6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CT检查,而研究组则给予能谱CT双低剂量检查,分析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摄入量。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平均对比剂碘摄入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双低剂量技术有助于确保主动CTA成像质量,以及降低辐射剂量、对比剂摄入量,效果显著。

  • 标签: 主动脉 能谱成像 双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 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腔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对血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于我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 67例 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患者作为观察组。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接受相同治疗的 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观察组接受精细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观察二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压控制及出院后 1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前血压控制达标率为 98.51%,高于对照组的 89.83%( 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97%,低于对照组的 18.64%( P<0.05);术后一年死亡率 2.99%,与对照组 6.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腔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显著提高主动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术后低血压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一年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后一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血压 围手术期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治疗主动夹层镇静效果及血液动力学。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主动夹层患者8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压、控制心率和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静脉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镇静效果和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后10min、15min、20min的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监测使用咪达唑仑期间血压变化不明显,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观察组患者治疗半个月期间死亡率为7.5%,对照组死亡率27.5%,P<0.05。结论使用咪达唑仑治疗主动夹层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终点死亡事件。

  • 标签: 咪达唑仑 主动脉夹层 镇静效果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收治的腹主动瘤患者共 5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腔内隔绝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结果 研究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优质性和针对性不但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也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的。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治疗主动夹层镇静效果及血液动力学。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8月接诊的主动夹层患者 8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 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压、控制心率和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静脉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镇静效果和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后 10min、 15min、 20min的 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监测使用咪达唑仑期间血压变化不明显,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观察组患者治疗半个月期间死亡率为 7.5%,对照组死亡率 27.5%, P< 0.05。结论:使用咪达唑仑治疗主动夹层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终点死亡事件。

  • 标签: 咪达唑仑 主动脉夹层 镇静效果 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瓣置换术前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老年主动瓣瓣膜病150例,心电图示ST-T改变,均在术前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CT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CTA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115/118)、87.5%(28/32)、96.6%(115/119)、90.3%(28/31),以冠状动脉受累数量分析分别为96.7%(323/334)、61.3%(163/266)、75.8%(323/426)、93.7%(163/174)。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CTA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52/52)、67.3%(66/98)、61.9%(52/84)、100.0%(66/66),以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析分别为98.2%(166/169),64.3%(277/431),51.9%(166/320),98.9%(277/280)0结论冠状动脉CTA可用于AVR患者术前筛查,对于CTA未能发现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不必再行CAG检查。

  • 标签: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瘤10年余,间断腰痛6天”于2017年7月1日急诊入院。10年前查体发现腹主动瘤,当时直径约4cm,此后未复查。入院6天前突发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瘤,对症处理后急诊转入我院。既往冠心病10余年,间断胸闷、胸痛,未规律治疗;高血压1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2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分,腹软,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包块有压痛,其余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术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7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ST-T改变。

  • 标签: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急诊治疗 搏动性包块 逆向 支架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主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实施腹主动瘤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9例手术获得成功,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手术成功率为90.8%,5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9.2%。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主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腹主动瘤的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主动球囊反搏治疗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IABP治疗前后的血压、心脏指数的变化,并总结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经主动球囊反搏治疗30min后,患者的舒张期反搏压达到80-120mmHg。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因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治疗时机过晚,死亡2例,死亡率为20%。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主动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较好,其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瘤的围术期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胸主动瘤患者12例,均采用腔内隔绝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手术的基础上,施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护理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护理,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结论对于胸主动瘤,采取腔内隔绝术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心得与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球囊反搏泵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方法研究时段为2012年1月至今,究对象为我科室收治的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全部接受主动球囊反搏泵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护理干预方案,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5例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3例,满意2例。结论针对行主动球囊反搏泵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其病情恢复。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护理措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采取主动球囊反搏治疗的50例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对所有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后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指标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为(81.12±8.53)mmHg,舒张压为(58.62±11.41)mmHg,平均动脉压为(66.03±13.10)mmHg,尿量(36.24±7.80)ml/h,心率为(85.35±9.2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1.37±4.15)%,期间,仅有4例患者出现渗血、血肿,经处理未对其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结论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球囊反搏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球囊反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动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球囊反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单一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5例。单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全程组给予前程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33例(94.29%)显著高于单一组27例(77.14%),全程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86%)显著低于单一组7例(2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主动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十分满意。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行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CT定位下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结果56例患者32例脑出血显著好转,12例引流不畅及脑出血量未有显著变化,10例转行血肿清除术或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2例患者死亡。患者追踪随访6个月,存活53例,死亡3例。生活能力评估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5例。结论在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于CT引导下行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该治疗方案操作便捷、副作用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并提升其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CT定位 脑内血肿 穿刺引流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血肿4l例,非进展性外伤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得出对外伤性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外科 临床 进展性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挫裂伤合并颅血肿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24 例脑挫裂伤合并颅血肿患者根据病情采取急救治疗,并给与术前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呼吸道和消化道护理和功能训练和康复指导。结果 24 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 7 例,显著恢复 10 例,无变化 2 例,死亡 5 例;未死亡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 9例,中度残疾 8例,重度残疾 6例。结论 优质、精心、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脑挫裂伤合并颅血肿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