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9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1年2月起到2023年4月止,这些患者均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与散点图,分别作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准确度。针对两者的心律失常的准确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散点图的DC、SDANN、rMSSD、SDN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应用散点图作为参考依据,诊断准确度高,可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散点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癌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2023.1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腺病组)和4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结果:乳腺癌组K 、Vp值高于腺病组(P<0.05),两组Ve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及TIC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图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录2023.1——2023.12期间于我科接受诊治的疑似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70例,入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以后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70例疑似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诊63例,动态心电图检出59例,检出率为93.65%(59/63),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阳性预测值为98.31%(58/59),阴性预测值为54.55%(6/11),诊断灵敏度为92.06%(58/63),特异性为85.71%(6/7),准确性为91.43%(64/70)。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诊断工作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其检出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 检出率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对比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两组各150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数据,比较并分析两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和24小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98.6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84.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24小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为80.12%,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到的65.19%。结论: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是更为优选的诊断工具。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3年8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概率。结果:对比两组病人的诊断结果,发现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病人的诊断概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 诊断效果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报道,房颤患者占我国居民总人数的2%~3%,而在房颤患者中,有50%~70%为阵发性房颤。房颤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为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病因之一。冷冻消融术(cryogenic anatomy,CA)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房颤,可以使50%~70%的房颤患者重新获得窦性心律。目前临床评估消融后疗效主要是靠病人心电图来进行,但是因心电图检查容易受到病人情绪,身体状况,心率快慢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产生假阳性或者假阴性检查结果。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对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术 治疗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以及MR灌注成像在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120例,均接受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标本微血管密度(MVD)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类检查下检测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动态增强CT中PH、rBV、M/A、灌注值均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Pm与MVD无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灌注成像中SS、PH、TendEn1、En2、En4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Tend与病理组织MVD呈现负相关,但Tprior、Tmax与病理组织MV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与MR灌注成像均可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行预测,其各项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增强CT MR灌注成像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5到2023.5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50例,临床采取不同检查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根据检出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断检查特异性、灵敏度均较高,而且误诊漏诊概率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准确了解身体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问题,为治疗指引方向,尽早治疗恢复健康,临床价值非常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式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能,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 两种方式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特异度、误诊率无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灵敏度97.37%、诊断符合率96.67%、约登指数0.928均更高,漏诊率2.63%更低(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均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前者诊断准确性更高,可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约登指数 漏诊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出本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100例,通过起搏器置入位置将筛选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研究组患者、参照组患者分别行右心室间隔起搏、右心室心尖起搏,对比其获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V2导联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V3导联和V4导联与参照组对比有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行心电图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将心律失常有效诊断出,右心室间起搏Tp-Te期间也可尽早发现,让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心电图 起搏器介导性 快速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拟诊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发作频次上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压低幅度ST段压低幅度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DCG诊断SMI灵敏度为82.35%,特异性为87.50%,误诊率为12.50,漏诊率为18.65%。结论 DCG基于其多通道与大容量等优势,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心脏的供血情况,对诊断SM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特异性,且灵敏度较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人无症状低血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无症状低血糖患者,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手动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检测准确度比对照组高,漏测率比对照组低,误测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人无症状低血糖检测中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能提升血糖检测准确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人 无症状低血糖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100例冠心病SMI病例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所有病例均实施常规心电图(ECG)及DCG诊断。比较两种方式诊断结果及ST段下移情况。结果: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SMI的准确性更高(P<0.05)。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ST段下移的维持时间更长,下移幅度及发生频率均更高(P<0.05)。结论:临床应用DCG诊断冠心病SMI的准确性较高,且可对ST段下移情况密切观察,可为早期治疗和干预SMI提供可靠依据,可推广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比较。方法: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为对象,采用三维动态增强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共显示180段下股动脉。DSA诊断可见,狭窄下肢动脉共134段;三维动态增强MRA诊断可见,下肢下肢动脉共136段。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动态增强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符率高,临床可运用三维动态增强MRA诊断该疾病。

  • 标签: 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提取无症状及有疾病发作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各1次,对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症状发作时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率(60.0%、68.0%)均高于无症状发作时(12.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症状发作24h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中,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3%;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8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2.4%。结论: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也有助于指导医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缺血性J波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动态脑电图(AEEG)在诊断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选取了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9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进行检查。同时选择了59例无癫痫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动态脑电图监测。观察比较了研究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以及对照组动态脑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常规脑电图相比,研究组的动态脑电图在检测异常放电和异常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个指标中异常率和癫样放电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此外,两组之间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部位发生的 脑卒中导致继发性 癫痫 的可能性也不同,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通过采用动态 脑电图 检测来预测 癫痫 发作、了解 疾 状变化等方面, 对于 脑卒 中 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 应用价值 准确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以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的90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比较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时,采取动态心电图的方式,属于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B超动态监测配合早期治疗在降低阴道分娩后宫腔残留风险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行阴道分娩产妇中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动态监测及早期治疗。观察分析干预后宫腔残留的发生情况,并使用SF-36量表评估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产妇中发生宫腔残留的人数为0,发生率为0.00%;干预后产妇SF-36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B超动态监测配合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阴道分娩后宫腔残留风险,提高分娩后产妇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B超动态监测 早期治疗 阴道分娩 宫腔残留风险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