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情况。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 2017年 4月 -2018年 5月来我院牙科诊治的病患,共有 24例,所有病患均因不同原因需要需实施排除前磨牙或者磨牙同期展开位点保存,共包含 22例磨牙与 2例前磨牙,将其分为两组, 24个软组织缺损区域,将 Bio-Oss植入拔牙窝内,于表面覆盖海奥胶原膜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二者使用的具体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牙龈软组织缺损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 1周与 2周的创面愈合率,胶原膜组的平均愈合时间长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胶原膜组的 1周与 2周的平均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在同等时间节点中,与海奥胶原膜富相对比,血小板纤维蛋白能够更好的促进牙龈软组织的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海奥胶原膜 口腔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麻以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术后72h的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h以及术后72h的Fbg、T、PT以及APTT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以及术后72h观察组Fbg、T、PT以及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5)。术后24h以及术后72h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以及术后72h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的预防凝血系统活化,降低血小板水平。

  • 标签: 全麻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 腹部手术 凝血功能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5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对这50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用药时间、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致病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高龄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密切监测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避免该药物与其他造成血液系统损伤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对血液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区域内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0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情况。结果研究组受试人员的PLT、PCT等参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受试人员的MPV、PDW等参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分布呈单个、偶见状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数多显示为幼稚型或颗粒型;对照组健康受试人员血小板呈成堆式分布,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多显示为成熟产板型。结论血液疾病患者与健康人体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检查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骨髓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嘴作为血液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骨髓细胞 血小板参数 血液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自身对比,将患者的第一周期单用治疗作为对照期,将患者的第二周期加入1.5mg/1d用药规格的rhil-11药物化疗,为观察期。连续对患者化疗6-14d时长,观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数值、持续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化疗方法,观察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出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处于20x109/L以下的持续时长明显低于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行rhil-11,可以有效的降低化疗所引发的血小板减少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血小板持续下降的时长,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在临床医学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液恶性肿瘤 血小板
  • 简介:摘要随着血瘀证研究的深入,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血瘀证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或血液流变性异常。以往血瘀证主要集中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也被认为与血瘀证关系密切。

  • 标签: 炎症反应 血小板活化 血瘀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血站就诊的60例血小板减少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应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应用在血小板减少输血患者护理中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小板减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的患儿,共16个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并将制备的4~10ml自体PRP注入创口深部,聚氨酯泡沫辅料(威海洁瑞)覆盖于创口,术后创口加压包扎。术后1周查看创口,隔日更换无菌敷料,以后每1周换药一次。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儿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患足功能良好。结论PRP在治疗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足跟部 轮辐伤 观察与护理
  • 简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一部分病人对常规一线治疗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等反应欠佳。近些年发现,这类病人存在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途径,主要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去唾液酸化,最终被肝细胞表面的Ashwell-Morell受体(AMR)识别和吞噬,而不依赖于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介导的吞噬。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神经氨酸酶(Neu1)表达上调均可使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去唾液酸化,如血小板的冷藏储存、败血症以及ITP等。目前发现,抗GPIbα抗体阳性的ITP接受一线治疗往往无效,推测抗GPIbα抗体可引起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抗GPIbα抗体可引起血小板去唾液酸化。有人尝试应用唾液酸酶抑制剂治疗此类ITP并获得了血小板的持续反应。本文结合血小板去唾液酸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去唾液酸化在ITP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去唾液酸化 唾液酸酶抑制剂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录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观察探讨对象,分为肝硬化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凝血原时间与血小板的检验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4位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功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后续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时间在2015年1月直至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独激素药物治疗和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回升以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控制出血症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势,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激素 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80 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8 月, 80 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和氯吡格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 )高于对照组患者( 77.5% ),组间数据通过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效果良好,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方案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随机选择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剂量,对照组患者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成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反应率为72.3%,与观察组的85.1%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无血小板层面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凉血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所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3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抽签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西药的同时给予凉血逐瘀汤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7(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72.22%),且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凉血逐瘀汤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尿酸(UA)等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PV、PDW、FPG、TC以及T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LDL-C、HDL-C以及UA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PV、PDW、FPG、TC以及T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及血脂参数存在异常,需要密切进行监测。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参数 血脂 血糖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于2016年1月2日因主诉"摔伤致左髋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就诊,行X线检查(图1),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收入院治疗。入院当天即开始每日1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200IU进行抗凝治疗,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113×10^9/L(参考值范围125~350×10^9/L),血小板压积0.1%(参考值范围0.11%~0.28%).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低分子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牙拔除术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将86颗下颌阻生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角度涡轮钻联用PRF,对照组采用角度涡轮钻联用明胶海绵,比较两种不同的微创阻生齿拔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下唇麻木、干槽症、张口受限等并发症,实验组拔牙术后疼痛较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拔牙术后出血控制均较好,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微创下颌阻生齿拔除术联用PRF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

  • 标签: 阻生齿 微创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同时检测TEG(普通杯+肝素酶杯)与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TEG与常规凝血结果阳性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普通杯与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分别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血块聚合速率(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与PLT呈正相关,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高(r=0.625)。TEG检测阳性人数略少于常规凝血检查(P<0.05)。比较普通杯与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两组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K、α角和C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计数具有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结合肝素酶杯TEG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素残留情况,反映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更真实的凝血状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