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对照组(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统计分析两组资料,总结影响因素,总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特征。结果110例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有24例(21.82%),即对照组86例,观察组24例,胃肠病史、联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功能减退、平均年龄、负荷剂量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别明显(p值<0.05)。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出血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23±2.01)天,2例(8.33%)属于严重出血,22例(91.67%)属于轻微出血。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年龄、负荷剂量等,要严密监测患者身体指标,积极预防。

  • 标签: 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剂量治疗,将患儿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地塞米松及常规基础治疗,小剂量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200mg/(kg·d)治疗,大剂量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治疗,最后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36±1.12)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7.73±1.24)d,小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98±2.57)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7.94±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36±2.12)d、(9.73±1.2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可合理选择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 标签: 不同剂量 丙种球蛋白 激素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妇女妊娠期间,由于母亲和胎儿的ABO血型和Rh血型及其他血型系统不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因此,对妊娠女性妇夫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检测,鉴定孕妇血清中抗体效价和抗体物特异性等意义重大。现将我站血型室近几年来对例孕妇产前ABO血型和Rh血型抗体免疫学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ABO血型 RhABO血型和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拉沙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利用293F细胞表达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固相化在腔室玻片上,加入GP1抗血清,最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拉沙病毒IgG抗体。结果制备了重组拉沙病毒糖蛋白GP1,GP1抗血清效价〉1∶1000000;拉沙病毒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专一性强(检测20份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较高(抗血清在1∶1000稀释时仍有较强信号)的特点。结论建立了拉沙病毒IgG抗体的快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可用于口岸拉沙病毒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拉沙病毒 免疫荧光法 真核细胞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效价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方法随机抽取77对同性别7~19岁双生子在卵型鉴定的基础上测定其抗体滴度。结果该年龄段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6%,保护率为98.6%,平均抗体滴度为12180,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三项指标均呈现递减趋势;同卵双生子相关系数为0.87,异卵双生子相关系数为0.42,遗传度为0.77。结论血清麻疹IgG含量,遗传因素占77%,环境因素分别占23%,提示遗传因素对个体麻疹免疫应答取到主要作用。

  • 标签: 麻疹 抗体 遗传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疹病毒IgM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1级29例,2级62例,3级83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11例为正常对照组,人群个体间无血缘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上述人群风疹病毒IgM抗体进行检测,所有阳性标本均经复检确认。试验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6.90%(12/174),对照组0.90%(1/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96,P=0.018),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疾病正相关(P=0.018,OR=8.148)。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级6.90%(2/29)、2级4.84%(3/62)、3级8.43%(7/8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法字2=0.741,P=0.725)。高血压患者ALT、AST、BUN、GLU、LD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HDL、APOA、APOB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其他变量影响后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625)。结论风疹病毒感染能够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并非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患者112例。结果112例患者中出现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4%。男性出现2例,阳性率为1.7%;女性出现3例,阳性率为2.6%,女性中均是孕妇(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的情况,效果较好,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检 临床意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丙肝诊断过程中采用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能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共计1200例,均行ELISA法开展HCV-cAg与HCV-Ab的联合检测,针对存在有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开展HCV-RNA检测。结果在行联合检测之后存在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共计49例,经HCV-RNA阳性作为分组标准,HCV-cAg以及HCV-Ab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两种方式联用对HCV的检出率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在丙肝感染诊断中,运用HCV-cAg以及HCV-Ab检测效果良好,可相互补充,优势显著,有利于减低丙肝漏检率。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 丙肝抗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NA抗体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分别实施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对SLE患者、健康人的ENA抗体检验及血清体液免疫检验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可见除IgM外,其余指标的检测阳性率均有SLE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都可以为SLE的诊断提供依据,并为病情的治疗提供指导,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ENA抗体检验 血清体液免疫检验 SLE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的血清样本的病原谱特征,为医疗机构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广州市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抗体检测阴性的血清样本进行登革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等4种病原体的筛查。登革病毒、钩端螺旋体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IgM/IgG抗体检测分别采用捕获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恙虫病东方体IgM/IgG抗体和核酸检测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巢式PCR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和显微镜凝集试验分别对登革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的ELISA阳性结果进行确认试验。结果共收集193份出血热阴性样本,登革病毒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2.59%;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1.55%;恙虫病东方体抗体阳性15份,阳性率为7.77%,其中核酸阳性9份,测序分型有4个基因型(Karp型、Kato型、Gilliam型、Kawasaki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登革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和钩端螺旋体在广东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未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实验室确诊病例。

  • 标签: 登革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钩端螺旋体病 恙虫病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谱检测(ANAs)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作探究组,再随机抽选同时期至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100例作对比组,两组均接受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血清ANAs中12项抗体检出情况。结果探究组患者12项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中对ANAs中12项抗体情况进行明确,可有效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检出率,并为后续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抗核抗体谱检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线性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斑点试验(TSOP.TB)和结核抗体试验在菌阴性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患菌阴性结核的2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SOP.TB和结核抗体试验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比较二者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90例疑患结核病患者最终确诊结核119例。TSOP.TB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显著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结论TSOP.TB较结核抗体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作为结核病的筛检试验。

  • 标签: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抗结核抗体试验 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肝核心抗原(HCV-cAg)和丙肝抗体(HCV-Ab)联合检测对提高丙肝患者早期感染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4例临床标本,同时检测HCV-cAg和HCV-Ab,并对HCV-cAg阳性标本和HCV-cAg阴性且HCV-Ab阴性标本进一步检测丙肝RNA(HCV-RNA)。结果单独检测HCV-Ab,丙肝的检出率为22.5%,联合检测HCV-cAg和HCV-Ab则丙肝的检出率为27.8%,在73例HCV-Ab阳性的标本中,HCV-cAg的阳性率达41.1%;在251例HCV-Ab阴性的标本中,HCV-cAg阳性的例数为17例,丙肝的漏诊率达6.8%;如果以HCV-RNA检测结果为标准,则HCV-cAg与HCV-R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3.6%,特异性达98.3%。结论HCV-cAg和HCV-RNA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CV-cAg核心抗原和HCV-Ab抗体是防范HCV广泛传播和诊疗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肝核心抗原 丙肝抗体 丙肝RNA,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采用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抽取的6000例,抽取血液样本,对照组采用试管间接球蛋白法,研究组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比较不规格抗体筛查结果。结果两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抗体漏检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筛查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桂林市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群的抗体水平和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病毒MuV小疏水蛋白基因的序列和基因型,构建SH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本次调查的桂林市26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1.75%,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668),但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16,P=0.003)。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092),而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有、无和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不详者三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1,P=0.100;H=1.85,P=0.413)。从26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6株腮腺炎活病毒和19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结论桂林市婴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偏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桂林市腮腺炎流行主要是由F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 标签: 腮腺炎病毒 抗体生成 基因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表达于多种活化细胞表面,是B7/CD28协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PD-1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负性调控免疫应答,诱导T细胞的凋亡。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使表达PD-1的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杀伤。以协同抑制分子PD-1为靶点的抗体,对于几种难治肿瘤能够诱导出显著和持久的抗肿瘤效应,促进有效和持久的宿主肿瘤免疫力的发生及可控制的自身免疫性毒性。在脑恶性胶质瘤中研究综述。

  • 标签: PD―1/PD―L1抗体 免疫检查点 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中的检测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以类风湿关节炎收治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分别给予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P中的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CC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LISA联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阳性率,均高于单一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P<0.05)。结论将ELISA联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CP抗体中效果理想,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 检测效果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