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采用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好转。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 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结论 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选择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 后囊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58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9例,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视力提升情况,明确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术后降低更加明显,视力提升更多,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眼压 视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透析留置针在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建立隧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78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研究组采用透析留置针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对比2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钝针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假性动脉瘤发生情况及拔针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9.86±1.46)d较对照组(12.41±2.54)d短,钝针穿刺成功率(100.00%)较对照组(82.05%)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假性动脉瘤(2.56%)、并发症发生率(7.69%)较对照组(20.51%)、(25.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使用透析留置建立隧道可缩短皮下隧道形成时间,提高钝针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假性动脉瘤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留置针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皮下隧道
  • 简介:矢量数据的简化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方面。通过提取距离和角度两方面信息可以有效简化和压缩矢量数据。本文在距离和角度简化基础上,提出了自动阈值简化方法与LOD技术的融合,在保证矢量数据精度下,有效减少了数据量。本文的方法,可以在矢量数据与高程数据融合等多方面工程中得到应用。

  • 标签: 矢量数据 自动阈值 LOD
  • 简介:目的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涤纶套导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予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照组使用法安明封管.均为20例,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泵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hs,hs-CRP)、血红蛋白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40例)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x2=4.097,P=0.043;导管功能不良:x2=11.841,P=0.001;导管血栓形成:x2=7.978,P=0.005).试验组(15例)血泵流量(t=-4.233,P=0.000)、Kt/V(t=-8.552,P=0.000)、hs-CRP(t=8.228,P=0.000)及血红蛋白(t=-2.331,P=0.031)较试验前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血泵流量:t=4.121,P=0.001;Kt/V:t=3.716,P=0.001;hs-CRP:t=-6.415,P=0.000;血红蛋白:t=3.139,P=0.005].结论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透析充分性,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硫酸阿米卡星 法安明 血液透析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导管
  • 简介:目的研究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TC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5例.根据X线检查观察导管远端尖端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第3腰椎(thirdlumbarvertebrae,L3)为中心分为A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下缘以下),B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位置),C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上缘以上).记录首次使用TCC血液透析1h内导管动静脉端实际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间流量.结果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W检验,χ^2=11.5,Df=2,P=0.003(P<0.05).3组间血流量是不同的,A组平均血流量235.3±25.5ml/min,B组平均血流量249.5±18.1ml/min,C组平均血流量234.7±26.8ml/min.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P(A组/B组)0.013,P(B组/C组)0.001,P(C组/A组)0.722,其中P(B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静脉置入TCC流量与导管远端尖端位置有关,导管尖端在腰椎L3位置血流量最佳.腰椎L3水平可能是导管尖端在下腔静脉的最佳位置.各组导管尖端位置流量不同可能与下腔静脉解剖结构有关.

  • 标签: 股静脉 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 尖端位置 流量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微型骨锚钉与经骨隧道加压缝合对伸肌腱止点撕脱的拇指锤状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拇指锤状指病例,分别采用不N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30例行锚钉固定术.35例行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术后全部患者均进行0.5-5年的随访,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型骨锚钉组中优1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0%,经骨隧道加压缝合纽中优10例、良8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51.4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结论采用微型骨锚钉较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治疗拇指锤状指疗效更确实,采用微型骨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拇指锤状指,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微型骨锚钉 锤状指 手术治疗
  • 简介:针对SAR影像进行水上桥梁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与关联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噪及增强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快速提取初始目标;然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目标及其周边背景纹理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从而去除虚警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上桥梁目标。

  • 标签: SAR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特征 桥梁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两种不同穿刺切口方式的对比研究。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收入院治疗的20例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穿刺切口方式的患者,依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12例),对照组(8例),其中干预组患者采用先切口后穿刺,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先穿刺后切口的方式,对比不同穿刺切口方式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痛苦评分和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干预组患者在一次性隧道入口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NRS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等数据上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符合统计学标准(P

  • 标签: 隧道式经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 穿刺切口 痛苦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世纪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200万.而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约2350万。目前全球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伤约1500万。在美国每年有14万以上的人因创伤而致死.3人中有1人发生非致死性创伤。1~34岁因创伤致死人数大于同年龄段所有疾病致死人数的总和.而且创伤还是1~44岁人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这些创伤中,约一半是交通伤。在我国创伤为第4位死因,创伤中约半数为交通伤。交通伤已成为我国意外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道路交通伤 非致死性 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原因 意外伤害 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经胫骨隧道技术(transtibial,TT)可实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等长重建,而其实现解剖重建的能力存在争议。目的:探讨采用激光定位技术实现ACL解剖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具完整尸体,剥离膝关节前部软组织充分暴露至韧带表面,使用外固定架固定膝关节于屈曲90°位置,去除前交叉韧带。将膝关节内ACL止点足印区(下简称止点)的中心点作为骨隧道内口,使用"双面激光技术"虚拟ACL的空间构象,确定胫骨及股骨骨隧道的关节外口,测量样本解剖数据及隧道相关数据。结果:男女比例为19:6,平均年龄(59.5±11.1)岁,平均身高(164.92±7.27)cm,髌腱长度(35.23±5.10)mm,胫骨横径(73.50±4.89)mm,胫骨前后径(45.18±4.02)mm;胫骨止点长度为(15.75±2.44)mm;胫骨止点的宽度(8.00±1.28)mm;股骨止点长度(15.39±2.17)mm,股骨止点宽度(8.97±1.61)mm,股骨止点与后壁的距离(2.61±0.62)mm,外侧髁间嵴出现的概率为76%,外侧分叉嵴出现的概率为49%。屈曲90°时,胫骨隧道长度(31.83±4.09)mm,距离胫骨平台(16.33±4.56)mm,距离髌腱内侧(10.79±5.85)mm;距离内侧副韧带(23.12±5.99)mm;股骨隧道长度(42.70±7.83)mm。上述指标左右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止点前后径较小,建议采用单束解剖重建较为适当,宽度建议取8mm左右为宜;通过"双面激光技术"可以模拟膝关节中ACL的空间构象,在减少骨质损伤的前提下可测量一个膝关节的多个角度;在屈曲90°时,经胫骨隧道技术可以安全进行单束解剖重建ACL。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经胫骨隧道技术 解剖重建 前交叉韧带定位器 双面激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230例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术后3天、7天、4周、8周、12周裸视力大于等于0.3分别占77.50%、85.71%、88.93%、93.21%。患者在治疗前平均角膜散光度0.81±0.82,术后3天、4周、8周、12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87±0.68度、0.86±0.51度、0.85±0.83度、0.84±0.61度。白内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损害、囊膜破裂等。

  • 标签: 巩膜隧道小切口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技术治疗PCL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5例(15膝)PCL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3岁(23~60岁);左膝8例,右膝7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6d(4~120d)。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查体及MRI检测均显示PCL完全断裂,均采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PCL重建技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45~70min)。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后抽屉试验和胫骨后沉征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110°~130°,平均11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88.1±3.3)分,与术前[(52.3±2.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6±3.1)分,与术前[(43.1±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PCL重建技术,无需定位器、倒打钻等特殊工具即可完成全内PCL重建手术,术中可获得良好的PCL足印区视野,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胫骨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