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等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地尔硫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比94.00%)、心电图总疗效(62.00%比92.00%)显著提高(P均<0.01);(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地尔硫卓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3)地尔硫卓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4)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地尔硫卓组NO水平[(95.17±19.99)μmol/L、(95.17±21.22)μmol/L比(106.71±22.38)μmol/L]显著升高、ET-1水平[(64.09±16.29)ng/L、(59.98±14.28)ng/L比(44.91±6.38)ng/L]显著降低(P均<0.05);(6)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血管痉挛 治疗结果 地尔硫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综合征(ACS)病人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02例符合诊断的ACS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102例病人,除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20h后因突发室颤死亡外,其余101例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提高了病人自我保健的能力.降低了急性综合征的再发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7)、EMbase(1980—2013.5)、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7期)、CBM(1990~2013.7)、CNKI(1994~2013.7)、VIP(1989~2013.7)和WanFangData(1980~2013.7),收集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芷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人5个RCT,共43452例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标准氯吡格雷治疗相比,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OR=0.83,95%CI(0.77,0.89),P〈0.00001]、心血管源性死亡[OR=0.86,95%CI(0.78,0.94),P=0.002]和支架内血栓形成[OR=0.61,95%CI(0.38,0.97),P=0.04]的发生率,但不降低卒中[OR=I.06,95%CI(O.88,1.26),P=0.543、颅内出血[OR=I.18,95%CI(0.81,1.71),P=0.39]和心肌梗死溶栓后大出血[OR=I.17,95%CI(0.94,1.47),P=0.16]的发生率。结论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ACS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但与氯吡格雷相比,P2Y12受体抑制剂并不能改善患者卒中和颅内出血的临床结局。此外,新型血小板P2Y。:受体抑制剂显著增加了非CABG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危人群的用药仍需慎重。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普拉格雷 替格瑞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采用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29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全部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本组研究患者住院时间为(10.6±3.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5/29)。结论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加强围术期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综合征(ACS)不同病变范围和程度,依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造影的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方法总方法将2012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心脏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8月的759例心脏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1368例危心脏术后患者,除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62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300例危心脏术后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结论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心脏术后患者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心脏冠脉术患者院内转送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3-01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糜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属内科急诊常见的急危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工作压力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病死率极高。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患者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氧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发生低氧血症患者24例中,有16例(66.7%)患者患有肺部疾病或术明胸部X线检查异常,而未发生低血症38例患者中患有肺部疾病及胸部X线异常13例(34.2%),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术前患者呼吸疾病等有关,监护中应加强患者心率、心律、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方面的监护,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 标签: 低氧血症 冠脉搭桥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综合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47例急性综合征行急诊PCI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结果47例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术后出现前臂皮下有瘀斑3例;在抗凝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观察护理和沟通,术后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IL-6、以及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体检者设置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介入治疗前、后的MMP-9、IL-6、以及P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前,MMP-9、P选择素明显高于对照组,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后,MMP-9、P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6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MMP-9、IL-6、以及P选择素与对照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介入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体内MMP-9以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IL-6,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关注并重视。

  • 标签: 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MMP-9 IL-6 P选择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择期PCI治疗应用氯吡格雷150mg/日高维持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择期经皮介入治疗患者52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75mg/日对照组高剂量氯吡格雷150mg/日试验组。多次测定患者的BNP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并评价PCI术中TIMI血流和TPMG水平及PCI术前、术后一个月、六个月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查各指标变化。结果1.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校正TIMI计帧数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MPG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一个月、六个月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3.心功能指标,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4.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情况的对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流和心肌灌注水平。可以更加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减少PCI术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有益影响呈滞后性。

  • 标签: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肌灌注 择期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在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6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比较两组的疗效、ST-T改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显著,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非ST抬高急性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早期对老年综合症病患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综合征病患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高剂量组和正常组,每组62人,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两组病患均进行基础性治疗和护理,正常组使用阿托伐他汀缓释片20MG,每日早晚各一次,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缓释片25MG,用法相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测病患血液中相关指标。结果和治疗前相比,高剂量组在治疗一疗程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书名则无明显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对老年综合征病患起到显著治疗作用,高剂量使用该药物,能够有效缩减病患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和复发率,是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不同剂量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将平板运动试验与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90.3%,敏感性65.7%,特异度70%,阳性似然比2.19,阴性似然比0.49,误诊率30%,漏诊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简便实用,安全无创,较易被患者接受,且其准确性高,目前成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冠状动脉CTA注射造影剂时心率波动规律的回顾性总结,研究其波动对造影的实质影响。方法从我科已行CTA检查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00例且扫描数据记录单完整,剔除34例注射造影剂时心率变化前后小于10%的病例,剩余64例,统计其注射造影剂时最高心率及扫描时最高心率,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回分析。结果64例注射造影剂时心率升幅大于10%的病例,启动扫描时95%的病例都能恢复至小于10%,并能顺利完成检查。结论CTA检查注射造影剂时心率的变化对检查的成功率无最终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CTA) 计算机体层成像 造影剂注时心率 扫描时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5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的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综合征患者35例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诊断为不稳定型有21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为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例;24例患者发生非血运重建,其中有13例进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30例子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扩张、溶栓、解痉等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冠状综合征在人群发病率相对比较低,应及时对患者确诊,积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还是比较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进行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MDCT扫描,观察组患者使用宝石CT前门控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扫描参数进行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成像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相同的球管电压,但观察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为2.25±0.65mS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扫描剂量为14.32±3.58mSv。观察组患者的窦强化为378.75±1.32HU,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窦强化442.62±1.45HU。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8.24±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5.17±1.58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使用宝石CT低剂量扫描的方法能够在保证扫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辐射量,在实际的成像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宝石CT 低剂量扫描 冠脉成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下年轻女性怀疑诊断冠心病患者的造影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怀疑为冠心病而住院的年龄小于50岁女性患者6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6例)和非冠心病组(43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高血压(73.1%比37.2%),抽烟(15.4%比8.0%),口服避孕药(3.8%比7.0%),家族史(11.5%比9.3%),停经(15.4%比11.6%)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34.6%比2.3%),高脂血症(57.7%比30.2%)和肥胖(57.6%比32.6%)发生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LDL-C、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1ogistic回归提示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引起年轻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造影特点以单支血管病变最常见。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