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间质是微环境的主要成分,所以肿瘤间质(TSR)可间接反映肿瘤与微环境的关系,其在肿瘤临床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而间质丰富是胰腺导管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明确TSR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TSR的评价方法较多且不同研究间存在差异,但与基于全组织大切片病理学和影像学的整体评价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TSR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取决于评价方法,整体评价TSR>1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所以TSR有望优化现有肿瘤分期。术前影像学TSR评价拓宽了其在胰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当然,TSR评价方法优劣的比较及与预后的关系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明确。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间质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柔星纳米递药系统在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对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实施多柔星纳米递药系统治疗,对结果分析。结果:多柔星纳米递药系统在临床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中效果突出。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实施多柔星纳米递药系统实施治疗,对正常组织损害比较小,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多柔比星 纳米药物 递药系统 三阴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新型口服抗凝药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凝血因子Ⅹ a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前者主要为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沙班,后者代表药物为达加群酯,达加群酯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过程中具有无需频繁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出血率低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加群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使用达加群酯提供参考。

  • 标签: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鲁胺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95例患者在治疗前采集血液样本为病例组,选择8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前列腺癌患者在卡鲁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9、12个月的临床症状变化以及疗效,采集患者治疗后12个月血液样本为治疗组,并且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法检测卡鲁胺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RNA-125b和miRNA-21表达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量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t=6.22,P=0.00;PSA:t=5.14,P=0.00;治疗后6个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t=8.32,P=0.00;PSA:t=4.11,P=0.00;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体积:t=10.14,P=0.00;PSA:t=9.25,P=0.00;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前列腺体积:t=3.82,P=0.00;PSA:t=6.23,P=0.00;有效率比较,χ2=6.38,P=0.00。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前列腺体积:t=4.16,P=0.00;PSA:t=5.77,P=0.00;有效率比较,χ2=5.74,P=0.00。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前列腺体积:t=8.11,P=0.00;PSA:t=4.92,P=0.00;有效率比较,χ2=4.44,P=0.00);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iRNA-125b和miRNA-2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t=6.22、6.88,P=0.01、0.00),而比卡鲁胺治疗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RNA-125b和miRNA-2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卡鲁胺可以减轻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RNA-125b和miRNA-21的表达。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有效率 微RNAs 疼痛 表达 抗原 比卡鲁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用自制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压导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护理人员膀胱压调试时间,降低目前临床常用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导管费用支出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将硅胶导尿管进行改良制作成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与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膀胱压导管(传统导管)进行模拟膀胱压力容积测试进行对比测试;对80例前列腺增生并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分别采用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与传统导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导管排气便捷率和费用有无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和传统导管充盈性膀胱压模拟测试对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逼尿肌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2种导管对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时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排气便捷率分别为93.75%(75/80)、97.50%(78/80),优于传统导管的77.50%(62/80)、87.50%(70/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12、4.414,均P<0.05);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费用(134.57 ± 23.58)元明显低于传统导管的(654.78 ± 56.87)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505,P<0.05)。结论双腔硅胶膀胱压导管材料来源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临床置管操作简单方便,代替传统尿动力膀胱压导管进行测量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满足临床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提高了前列腺增生患者插管成功率且减低了患者耗材费用支出,可方便护士及时排除导管内气泡,缩短检测调试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动力学 膀胱测压导管 制作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率食管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消化内科行高分辨率食管压患者 10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53例)和对照组( 53例) ,实验组患者应用沟通技巧,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沟通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患者满意度、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查完成用时 31-35min患者数均少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比对照组有明显缓解( P< 0.05)。结论 沟通技巧在行高分辨率食管压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缩短患者检查用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沟通技巧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卡因在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前47例产妇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用布卡因进行麻醉,并设为常规组,对后47例产妇行剖宫产术时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卡因进行麻醉,并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产妇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牵拉痛及寒战情况。结果:手术前,二者在心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产妇心率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现牵拉痛及寒战情况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建设领域,埃塞俄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埃塞俄亚的临床医学教育,以本科教学为主要切入点,从课程设置、内容偏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埃塞俄亚临床医学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关注了埃塞俄亚医学生毕业后的成长和继续教育模式,以及近年来埃塞俄亚提出的"创新之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方案。埃塞俄亚临床医学教育中的特色和优势提示我国在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积极学习各个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 标签: 埃塞俄比亚 临床医学教育 毕业后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标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选择 2019年 4月 ~2019年 10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 42例心房颤动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三维标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成功 40例、术后依旧存在房颤者 2例。手术后有 2例患者发生心脏栓塞现象。 2例受试者出现下肢 DVT。对患者开展为期 12个月的随访,复发共计 6例。结论:三维标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房颤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在围术期内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为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了解达加群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04年1月至2019年4月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首要怀疑药物为达加群酯的不良事件(AE)和出血事件报告,依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中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出血事件报告进行分类,并提取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和AE发生情况。采用报告比值(ROR)法、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等3种方法,分别基于SOC和PT对达加群酯相关出血事件信号进行检测,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判断该信号为可疑出血事件信号。结果共获得以达加群酯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56 501份,其中出血事件报告19 737份(34.93%)。19 737例患者中,男性9 687例(49.08%),女性9 790例(49.60%),性别不详者260例(1.32%);年龄18~95岁,<75岁者2 742例(13.89%),≥75岁者15 051例(76.26%),年龄不详者1 944例(9.85%);达加群酯给药剂量为110 mg、1次/d者416例(2.11%),110 mg、2次/d者2 346例(11.89%),150 mg、1次/d者525例(2.66%),150 mg、2次/d者4 012例(20.33%),剂量不详者12 438例(63.02%);发生严重出血事件者9 242例(46.83%),死亡3 260例(16.52%)。3种方法均检测出阳性信号的SOC为胃肠系统疾病(14 382例,72.8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 216例,16.29%)、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1 462例,7.41%)、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576例,2.92%)和眼器官疾病(101例,0.51%),信号强度居前3位者为胃肠系统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PT共32个,对应于胃肠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12个,信号强度居前5位者依次为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和黑便;对应于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2个,强度居前者为泌尿道出血;对应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11个,信号强度居前5位者依次为颅内出血、颅内血肿、出血性卒中、硬膜下出血和硬脊膜外出血;对应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的阳性PT为4个,信号强度居首位者为皮下出血;对应于眼器官疾病的阳性PT为2个,强度居前者为结膜出血。结论出血事件是达加群酯较严重的AE,消化道出血多见。≥75岁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达比加群 出血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行盐酸多柔星脂质体化疗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本院所收治乳腺癌化疗患者 140例,均接受盐酸多柔星脂质体化疗治疗,对其中发生手足综合征的 94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为期 3个月的综合护理后, 94例患者共计 65例痊愈, 18例控制, 11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 88.30%( 83/94)。 结论 对乳腺癌盐酸多柔星脂质体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化疗依从性。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手足综合征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脑室引流管压进行实时颅内压(ICP)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的28例患者,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连接侧脑室外引流管测量脑脊液传导压力(P1),通过临床监测数据采集软件系统每分钟实时采集P1和同期监测的有创ICP数据,每频段连续采集30 min,分析和对比2组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颅内感染和浅表手术切口感染、颅内再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获得87个频段和2610对P1和ICP数值。有创ICP监测的平均值为(14.217±6.729)mmHg(1 mmHg=0.133 kPa),引流管压P1的平均值为(14.263±6.765)mmHg,ICP与P1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77(P<0.00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组数据Band-Altman散点图显示P1与ICP的差值为(0.046±1.435)mmHg(95%CI:-2.767~2.859)。28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颅内再出血等。结论经侧脑室引流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压与有创ICP传感器监测所得到的ICP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持续监测ICP的有效技术。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压力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三维标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拟在三维标系统下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患者30例,平均年龄59.2岁,其中男性17例。对希氏束起搏手术相关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导线参数,术前、术后QRS波宽度等。结果根据希氏束导线的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20例(仅夺获希氏束)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10例(夺获希氏束和希氏旁心室组织)。采用三维标系统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平均为113 min。术中X线曝光时间: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6.20±4.02) min,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为(5.30±4.59) 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其中有4例患者为完全零射线手术。术中测试参数: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666.50±81.00) Ω,感知平均为(3.30±0.63) mV,阈值平均为(1.80±0.50) V;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阻抗平均为(598.00±112.33) Ω,感知平均为(7.40±0.99) mV,阈值平均(1.21±0.41) V,两组在阻抗、感知、阈值方面比较P值分别为0.065、<0.050、0.003,提示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和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在感知、阈值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性希氏束起搏组具有更低的感知以及更高的阈值。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希氏束导线的参数相对稳定。结论三维标系统指导希氏束起搏植入可实现几乎"零X线曝光量",植入参数理想,效果稳定,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心动过缓 希氏束起搏 三维 标测 起搏器
  • 简介:摘要目前,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微创干预还是开放手术等问题,仍在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并逐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探索清除胰腺坏死组织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实施微创与开放相结合的外科干预策略、提高针对胰腺坏死组织延期一次性手术清除的成功率,是降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病死率的关键。近20年来,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划时代改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从20世纪末的早期开腹手术引流减压到计划性多次手术清创,再到延期一次性手术,以及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创伤递进式手术策略,随着治疗理念的变革,逐步实现了疗效的突破。相较于坏死组织的清除技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成功更具重要意义。根据现有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鉴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以及有限的多中心研究结果,目前尚不能确定外科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优势;而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地位不容置疑。笔者回顾性分析其团队收治的1 000余例外科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针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外科干预时机及技术对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外科 手术时机 手术技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