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因诊断1例β基因簇大片段纯合缺失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广东惠州地区71 001份外周血样本,针对可疑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样本加用裂缝聚合酶链反应(Ga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Gap-PCR)技术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其基因分型,用统计学R软件比较分析血液学特征。结果检出89例β基因簇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基因分型(检出率为0.13%),其中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杂合子70例,中国型Gγ(Aγδβ)0杂合缺失复合α地中海贫血18例,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1例。建立13 683例正常对照组,与杂合子携带者的6组血液学参数相比较,箱线图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出的1例Gγ(Aγδβ)0缺失纯合子临床表型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bF值100%。结论惠州地区人群β基因簇大片段缺失基因型的携带率高,血液学HbF值明显升高,应重视筛查,选择性行罕见型检测,防止漏诊或误诊,指导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标签: β基因簇 胎儿血红蛋白 中国型Gγ(Aγδβ)0缺失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发生先天性异常的一种情况。而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本文报道1例3岁患儿在ERCP下证实同时存在3种胆胰管解剖异常,除PBM合并PD外,在背侧胰管与胆总管末端之间还存在罕见的交通支,内镜下成功治疗。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腺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NRAS和BRAF基因罕见突变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51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21例,女59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15~97岁。提取肿瘤组织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KRAS(第2、3外显子),NRAS(第2、3外显子)和BRAF(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观察指标:(1)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情况。(2)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单一基因罕见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4)同时2种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情况:1 5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NRAS和BRAF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7.806%(572/1 513)、3.173%(48/1 513)和5.486%(83/1 513)。KRAS外显子2突变率为35.889%(543/1 513),外显子3突变率为1.917%(29/1 513)。NRAS外显子2突变率为1.322%(20/1 513),外显子3突变率为1.851%(28/1 513)。BRAF外显子15突变率为5.486%(83/1 513)。K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2第12、13密码子和外显子3第61密码子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7.759%(420/1 513)、7.733%(117/1 513)和1.586%(24/1 513)。7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KRAS基因第14、59及60密码子区域的罕见突变,突变率为0.463%(7/1 513),其中2例[0.132%(2/1 513)]V14I突变、2例[0.132%(2/1 513)]A59T突变、2例[0.132%(2/1 513)]A59E及1例[0.066%(1/1 513)]G60D突变。N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2第12、13密码子及外显子3第61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Q61K,突变率为0.925%(14/1 513),其次为G12D突变,突变率为0.727%(11/1 513)。Q61R、Q61H、Q61L、G13R、G12C、G12V、G12S、G13D及G13C的突变率均较低。BRAF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外显子15第600密码子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V600E突变,突变率为4.957%(75/1 513)。8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BRAF基因罕见突变,突变率为0.529%(8/1 513),其中5例[0.330%(5/1 513)]D594G突变、1例[0.066%(1/1 513)]D594H突变、1例[0.066%(1/1 513)]S607T突变及1例[0.066%(1/1 513)]599~600密码子插入突变AGA(T599 V600insAGA)。1 513例患者中,4例[(0.264%,4/1 513)]发生KRAS基因第12及13密码子同时突变,其中2例[(0.132%,2/1 513)]发生G12V与G13D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G12D与G13A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G12V与G13F同时突变。此外,1例[(0.066%,1/1 513)]发生KRAS G13D与NRAS G12S同时突变,1例[(0.066%,1/1 513)]发生KRAS G12C与NRAS Q61H同时突变。(2)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RAS基因突变中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7,4.166,P<0.05)。BRAF基因突变中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0,22.317,38.035,12.611,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NRAS基因突变类型中Q61K突变和Q61R突变发生在年龄<65岁、≥65岁比例分别为12/18、2/10和1/18、5/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7.542,P<0.05)。(3)单一基因罕见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1 513例患者中,15例发生单一基因罕见突变。7例发生KRAS基因第14、59及60密码子罕见突变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65岁6例,年龄≥65岁1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3例,右半结肠3例,直肠1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6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6例,无远处转移1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4例;术后均无复发。8例发生BRAF基因罕见突变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年龄<65岁4例,年龄≥65岁4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5例,右半结肠1例,直肠2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5例,Ⅲ期2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6例,无远处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5例;术后复发1例。(4)同时2种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特征:1 513例患者中,6例发生同时2种基因突变,男5例,女1例;年龄<65岁2例,年龄≥65岁4例;肿瘤位于左半结肠1例,右半结肠4例,直肠1例;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1例;TNM分期Ⅳ期5例,Ⅱ期1例;有远处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无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和BRAF基因罕见突变常发生在罕见的密码子区域,并以点突变为主,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KRAS NRAS BRAF 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男性患者,该患者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抗原、肿瘤相关抗原72-4显著升高,血抗Yo抗体阳性,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提示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后随访症状较术前好转,可以明确诊断为并发于胃癌的抗Yo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共济失调或构音障碍的患者,需要考虑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的可能,应积极寻找肿瘤的证据,以便尽早确诊并进一步治疗,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 标签: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抗Yo抗体 胃肿瘤
  • 简介:摘要对2例罕见的婴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家系遗传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均为散发,分别为6个月、3个月男婴,均因"咳嗽后发现心影大"入院,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双肾超声提示"双肾明显增大",其中病例1双肾B超可见多发性囊肿。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儿均携带PKHD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既往未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报道,心肌病是否为PKHD1基因突变表型的一部分有待更多的病例研究及功能验证。

  • 标签: 心肌病 多囊肾 基因突变 PKHD1基因
  • 简介:摘要对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因心脏扩大就诊后检测发现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进行整理,结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图书馆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儿童黏多糖贮积症I型并心肌病的诊治原则及预后。患儿,4个月7 d,因"心脏扩大"就诊,临床特殊有毛发浓密,反复呼吸道感染后经抗炎、强心等处理,基因结果提示IDUA基因出现2个杂合变异,考虑为黏多糖贮积症I型并心肌病,随访至出生后11个月患儿干细胞移植后因感染死亡。黏多糖贮积症I型为罕见病,既往无特异性治疗手段。目前治疗方法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酶替代疗法及基因治疗等。但对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更重要的是早期识别,以改善该病预后。

  • 标签: 关键词:儿童 黏多糖贮积症I型 扩张型心肌病
  • 简介:摘要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为临床急性或复发性胰腺炎的少见病因,本文1例反复发作3次急性胰腺炎的青年女性患者,在其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上发现一处c.374T>C杂合变异,临床表现为血脂肪酶明显升高。临床实践中对于年轻的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或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即便没有家族史可循,也应考虑到遗传性胰腺炎,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可帮助诊断。

  • 标签: 遗传性胰腺炎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壁内憩室临床上发生率低,病因不清,多认为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本文介绍我院成功治疗1例以复发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同时合并十二指肠壁内憩室的胰腺分裂患者,2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胰管支架后治疗效果满意,随访未再复发。本文结合文献综述,报道此罕见病例。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壁内憩室 胰腺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脑发育落后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筛查,并对其双亲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及其双亲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SNP-array检测双亲均未见异常,发现患儿染色体18q21.2区存在172 kb(52 957 042~53 129 237)的新发缺失,仅涉及OMIM基因TCF4,导致TCF4第6~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染色体18q21.2区的缺失与Pitt-Hopkins综合征密切相关。SNP-array检测为该患儿的确诊提供了依据。

  • 标签: TCF4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Pitt-Hopkins综合征 18q21.2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发育迟缓患者的额外小标记染色体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大小及来源,为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联合运用染色体G显带与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对患者的标记染色体进行鉴定,分析遗传异常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mos 47,XX,+mar[36]/46,XX[23];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一个来源于5p长约18 Mb的嵌合重复[5p14.1-p12(hg19:27 399 261-46 083 784)×2.6],嵌合比例约60%。结合既往病例报道,发现嵌合比例与表型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嵌合型5p部分三体较为罕见,并通常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异常核型细胞的嵌合比例与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嵌合体 5p部分三体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罕见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进行遗传学追踪分析,揭示伴有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且合并克隆演变CML患者的临床特性,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诊断和分期,Sanger测序法对ABL1基因酪氨酸激酶区进行变异检测。结果患者起病时为CML慢性期,染色体核型为t (5;9;22;6) (q13;q34;q11;q2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为变异型BCR/ABL1融合信号。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38个月出现克隆演变,t(5; 9; 22; 6)和t (5; 9;22;6;17) (q13; q34; q11; q25; q11)两种克隆并存。TKIs治疗57个月时仅见t(5; 9; 22; 6;17)一种克隆,3个月后出现超二倍体核型。病程中先后检出ABL1基因酪氨酸激酶区p.Tyr253Phe、p.Thr315Ile和p.Gly250Glu型变异,患者始终未能获得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治疗反应。结论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可能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在TKIs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克隆演变和基因变异,导致对药物治疗反应差,但仍需大宗病例研究证实。

  • 标签: 慢性髓系白血病 Ph染色体变异型易位 基因变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