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简称内蒙古)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了解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2018年对内蒙古自治级实验室及全部12个盟市级实验室进行了盐碘、尿碘、水碘考核(74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尿碘考核,100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2016);水碘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中0 ~ 100 μg/L范围测定方法,对内蒙古各级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自治级实验室3项考核全部合格,盟市级实验室盐碘、尿碘、水碘合格率分别为83.3%(10/12)、91.7%(11/12)、100.0%(12/12),旗县区级实验室盐碘、尿碘合格率分别为95.0%(95/100)、90.5%(67/74)。结论内蒙古各级IDD实验室检测能力整体上已趋于稳定,但是若干实验室仍有波动,建议持续做好各级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感培训、仪器检定、实验环境控制、质量控制。

  • 标签: 缺乏症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以下简称新疆)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南疆)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北疆)的孕妇早、中、晚孕期碘营养状况,为新疆因地制宜地开展孕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和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3 - 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以县(市、,简称县市)为单位,每个县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每个片抽取20名孕妇,采集家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尿样测定碘含量。结果在全区96个县市共采集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9 461份,其中合格碘盐9 099份,非碘盐22份,非碘盐率为0.23%,碘盐覆盖率为99.77%(9 439/9 46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17%(9 099/9 461),盐碘中位数为27.42 mg/kg。共检测孕妇尿样9 456份,尿碘中位数为187.30 μg/L,范围为0.30 ~ 1 300.00 μg/L,有12个县市(北疆)的孕妇尿碘中位数< 150 μg/L。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5.85、208.10、196.60 μg/L,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分别为179.10、180.70、179.1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碘缺乏病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8.85,P < 0.05),而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0.28,P > 0.05)。结论部分北疆地区孕妇处于碘缺乏状态。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尿碘含量高于非碘缺乏历史重病区。碘缺乏历史重病区孕妇早、中、晚孕期的尿碘含量分布不相同。

  • 标签: 孕妇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0年3月10—15日对该区12个盟市55 599名居民发放新冠肺炎健康素养问卷。内容涵盖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和心理维度。各个维度最高得分标准化为十分,调查内容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健康素养合格。最终有效问卷51 722份(93.0%),按照医护人员与非医护人员比例对32 529份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合格人群比例定义健康素养水平。Cronbach′s α系数和KMO检验评价问卷信度和效度。Pearson χ²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内蒙古自治居民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85.7%,综合得分(26.30±2.48)分。健康素养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正相关(r=0.70,P=0.012)。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1.6%、95.6%、96.8%。与15~25岁人群相比,46~65岁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2.00,95%CI:1.78~2.24)。医务人员组健康素养水平(OR=2.54,95%CI:1.30~4.95)远高于非医务人员组。大专学历及以上组(OR=10.22,95%CI:9.19~11.36)明显高于大专以下组。心理焦虑程度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内蒙古自治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素养呈现较高的整体水平,但知识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内蒙古居民新冠肺炎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健康素养 内蒙古自治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银川市鼠疫疫源地鼠类种群密度分布动态特征,为预警鼠疫疫情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8年银川市鼠疫监测结果及疫情报告,资料来源于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库。应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鼠疫疫源地鼠种类、数量、密度、鼠体蚤、媒介指数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2015-2018年,在银川市鼠疫疫源地共捕获鼠类4科、8属、13种、8 843只,长爪沙鼠(4 557只)为优势种。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面积为1 459 hm2,捕获鼠3 805只,平均鼠密度为2.61只/hm2,其中长爪沙鼠密度为1.98只/hm2。共调查夜间活动鼠类41 488夹次,捕获鼠2 660只,平均捕鼠率为6.41%。共获蚤6 952匹,隶属4科、7属、8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4 597匹)和秃病蚤蒙冀亚种(1 761匹)为优势种。其中,染蚤鼠2 286只,鼠体染蚤率为25.85%(2 286/8 843),体蚤指数为0.76;调查沙鼠巢220个,鼠巢染蚤率为34.55%(76/220),巢蚤指数为0.98。病原学检测鼠蚤均未分离出鼠疫菌;血清学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长爪沙鼠是银川市鼠疫疫源地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仍然较高,应高度警惕疫源地鼠疫疫情发生。

  • 标签: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 自然疫源地 种群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改水情况、水氟含量及病情变化趋势。方法2009 - 2018年,连续10年在内蒙古自治选择11个市(、旗、县)的30个病区村(屯,以下简称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和水氟含量;检查监测点内全部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2009 - 2018年,监测病区村的改水率自2009年的70.00%(21/30)上升至2018年的86.67%(26/30),受益人口比例自82.94%(20 921/25 224)上升至96.84%(18 513/19 118);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由85.71%(18/21)上升至95.65%(22/23),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由61.90%(13/21)上升至82.61%(19/23)。改水村的水氟含量范围为1.00 ~ 1.44 mg/L,未改水村为2.15 ~ 2.69 mg/L,改水村各年水氟含量均低于未改水村(P均< 0.05)。2009 - 2018年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为27.95%(2 610/9 339),氟斑牙指数为0.56,流行强度为边缘流行。不同年份间比较,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4.195,P < 0.05);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村、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转或水氟含量超标村及未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0.73、143.60、22.67,P均< 0.01)。不同改水情况间比较,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村各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均低于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转或水氟含量超标村及未改水村(P均< 0.05)。结论内蒙古自治改水降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水氟超标严重的改水工程和未改水的病区村,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辖内改水及改水后的管护工作。

  • 标签: 氟中毒,牙 饮用水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广西)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非婚非商性传播)HIV/AIDS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IV/AIDS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报告HIV/AIDS的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IV/AIDS 35 497例,异性性传播32 648例(占92.0%),非婚非商性传播10 500例,占新报告HIV/AIDS的29.6%(10 500/35 497),占异性性传播的32.2%(10 500/32 648),男性占53.5%(5 617/10 500),男女性别比为1.2∶1(5 617∶4 883),已婚/有固定性伴占55.9%(5 873/10 500)。男性的商业性传播占64.4%(16 516/25 633),而女性的非婚非商性传播占49.5%(4 883/9 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性传播的HIV感染风险:女性是男性的3.98倍(95%CI:3.78~4.20),<50、50~59岁组分别是≥60岁组的1.35倍(95%CI:1.27~1.44)、1.13倍(95%CI:1.05~1.21),未婚/离异/丧偶是已婚/有固定性伴的1.53倍(95%CI:1.45~1.61),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分别是小学及以下的1.22倍(95%CI:1.16~1.29)、1.18倍(95%CI:1.10~1.27)。结论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中,非婚非商性传播的构成比接近30.0%,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60岁、未婚/离异/丧偶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应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异性性传播 非婚 非商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COPD疾病知晓情况等基线数据,为老年CO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月29日至2016年6月23日,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6个地区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呼吸道症状、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肺功能检查等共调查701例,35例存在基本资料缺失和肺功能。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疆地区老年COP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66例COPD患病率为36.5% COPD 36.5%(243例),男性44.9%(160/356),女性26.8%(83/310)。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牧民、吸烟、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COPD重要影响因素。总体人群COPD疾病知晓率为0.8%(2/243)。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66,95%CI:1.663~3.656,P<0.01)、70~79岁(OR=1.652,95%CI:1.147~2.377,P<0.01)、牧民(OR=2.798,95%CI:1.868~4.189,P<0.01)和慢性呼吸道症状(OR=2.321,95%CI:1.482~3.634,P<0.01)为COP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COPD患病率高,疾病知晓率低,不同民族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男性、年龄、牧民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老年COPD患病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地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呼伦贝尔市农区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重点人群发病特征,明确布病感染相关知信行等影响因素,为制定布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农区布病重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调查未患布病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布病相关知识调查,并对布病健康相关行为(包括饲养牲畜、打扫圈舍、人畜共井、免疫接种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人群892人,881人有效回收问卷,其中男性445人,占50.51%;女性436人,占49.49%。年龄为(51.34 ± 11.87)岁,范围为5~83岁。布病抗体阳性153人,感染率为17.3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2.47%(100/445),女性感染率为12.16%(53/436),男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饲养牛、打扫圈舍、人畜共井、牛羊粪便浇地、免疫接种牲畜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OR=1.905、1.568、1.320、1.428、1.488,P均< 0.05)。结论呼伦贝尔市人间布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密切接触染疫牲畜及其排泄物等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应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以做好布病的有效防控工作。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病例-对照研究 健康相关行为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简称内蒙古)农村集中式供水氟化物含量达标情况及分布规律,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8年,在内蒙古77个旗(县、)分别设立836、947、1 033、1 068和1 09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每年于每个监测点的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等水样,检测氟化物含量,根据时间、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类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处理方式(常规处理、沉淀和过滤、仅消毒、未处理)、区域[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和赤峰)、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和锡林浩特)和西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阿拉善)]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ArcMAP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4-2018年,分别采集水样3 251、3 671、4 058、4 087和4 395份,氟化物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69、0.70、0.69、0.64和0.66 mg/L,氟化物年达标率分别为80.31%(2 611/3 251)、81.83%(3 004/3 671)、83.14%(3 374/4 058)、85.91%(3 511/4 087)和84.57%(3 717/4 395)。不同年份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8,P < 0.01),且氟化物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1.140,P < 0.01)。丰水期和枯水期氟化物达标率分别为83.36%(8 128/9 750)、83.29%(8 089/9 7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 > 0.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氟化物达标率分别为83.55%(6 583/7 879)、83.17%(9 628/11 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 > 0.05)。不同水处理方式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14,P < 0.01),常规处理和仅消毒处理氟化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95.51%(404/423)、94.44%(986/1 044);未处理氟化物达标率最低,为81.75%(13 073/15 991)。东部、中部、西部氟化物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256,P < 0.01),其中东部达标率最高,为89.17%(7 337/8 228);中部最低,为74.67%(5 391/7 220)。可视化结果显示,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中部氟化物达标率明显偏低。结论2014-2018年内蒙古农村集中式供水氟化物达标率逐年上升,降氟改水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水质氟化物达标率偏低,主要分布于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中部。建议当前防控重点应由"全局把控"过渡到"精准控氟",还需从政策落实和技术革新两方面针对氟污染重点区域实施治理工程,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 标签: 氟化物 农村 集中式供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通辽市2004-201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点和菌株的起源与进化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通辽市布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定菌株的种型,用AMOS-PCR对菌株的种型进行复核,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2004-2018年通辽市共报告布病16 704例,年均发病率为35.41/10万。扎鲁特旗和库伦旗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10.51/10万和67.84/10万。40~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48.75% (8 143/16 704);农民14 873例,占89.04%。男女性别比为2.40∶1。3-5月为发病高峰期,占56.30% (9 405/16 704),发病高峰在4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羊1型3株,羊3型3株。AMOS-PCR鉴定显示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6株布鲁氏菌分为2个MLVA-11基因型(111和116),属于东地中海血统。MLVA-16聚类分析表明通辽地区的菌株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2004-2018年通辽市布病疫情极为严重,有向周边地区蔓延的风险。应加强检测防控,防止疫情扩散。

  • 标签: 人间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羊种布鲁氏菌 通辽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两个家族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播方式,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内蒙古自治包头市某旗两个家族不同家庭COVID-19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旗两个家族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确诊病例李某,父母被其感染成为确诊病例;杜氏家族杜某所在家庭的成员被李氏家族感染者传染,又因为多次家庭聚餐导致COVID-19在本家族内部多个家庭之间传播。两个家族共出现10例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结论COVID-19很容易在家庭内部传播,还可能在生活空间相对紧密的邻里实现传播,两个家族的病例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同一单元邻居之间、同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都应建立较强的防护意识,强化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COVID-19在邻里之间或家庭成员间发生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感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阿勒泰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2018年阿勒泰市北屯医院收治的141例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41例布病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41例,性别比为2.4∶1.0;年龄为(44.8 ± 15.7)岁,范围为3~86岁。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占48.9%(69例);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42.6%(60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71.6%(101例);有明确接触史者占54.6%(77例);急性期、慢性期、亚急性期患者分别占71.6%(101例)、27.7%(39例)、0.7%(1例)。临床表现以乏力、发热、多汗为主,分别为101(71.6%)、97(68.8%)、68例(48.2%);伴有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肿大、睾丸肿痛者分别为98(69.5%)、54(38.3%)、35(24.8%)、22(15.6%)、11例(7.8%)。141例布病患者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均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阳性者116例(82.3%),血培养阳性者49例(34.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者分别为16(11.3%)、22(15.6%)、24例(17.0%),血细胞沉降加快者58例(41.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分别为61(43.3%)、68例(48.2%),心肌酶升高者63例(44.7%),C反应蛋白升高者98例(69.5%)。治疗后,141例布病患者均无发热、乏力、多汗等症状;98例伴有关节疼痛的患者中,疼痛消失者76例、疼痛明显减轻者22例。治疗结束后3、6个月随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均已痊愈,未见复发;慢性期患者仍有8例存在轻度关节疼痛。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阿勒泰市布病患者多发于中年男性,以发热、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伴有关节疼痛;较多患者存在肝脏、心脏损害;急性期患者经治疗后疗效和预后较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刺猬沟村为调查点,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常住居民(居住年限≥20年)85人作为砷暴露组,以同期非砷中毒病区和林格尔县兰家夭村58人作为对照组,了解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人群水砷、尿砷、血糖、血脂、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砷暴露组按是否出现砷中毒皮肤病变分为患病组和未患病组,分析人群一般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砷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性别构成、年龄、吸烟、饮酒以及服用维生素和钙片等情况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砷暴露组水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63.34(35.34)μg/L、尿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69.72(152.54)μg/L;对照组水砷含量为2.96(5.62)μg/L、尿砷含量为24.21(28.63)μg/L。砷暴露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65、0.886,P均> 0.05);砷暴露组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窦性心律失常、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 = 4.654、4.355、4.725、12.423,P均< 0.05);对照组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砷暴露组(χ2 = 16.289,P < 0.01)。砷暴露组出现皮肤病变24例(28.24%),未出现皮肤病变61例(71.76%)。其中患病组14例(58.33%,14/24)吸烟,吸烟比例高于未患病组(31.15%,19/61,χ2 = 5.360,P < 0.05);12例(50.00%,12/24)高血压,高血压比例高于未患病组(26.23%,16/61,χ2 = 4.406,P < 0.05)。结论长期砷暴露可损害人群肝肾功能,增加发生心律失常和脂肪肝的危险。吸烟可能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发生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砷中毒 肝功能 肾功能
  • 作者: 孙立 房彬彬 王军 黄爱芝 郭敏 刘红旭 李波霖 王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8317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83110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83110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简称新疆)包虫病流行地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包虫病患者药物治疗状况,探索新疆包虫病医防结合体系建设,为包虫病医防结合工作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 - 2018年吉木萨尔县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登记在册的包虫病患者资料,通过双人录入原则进行患者病案资料和随访信息的整理,应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患者防治体系进行基线调查(包括地区分布、文化程度、复发、随访服药情况等);对纳入医防结合模式的包虫病患者全程追踪随访,进行医防结合模式实施前后治疗情况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随访效果的可能因素;采用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对现行包虫病医防结合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包虫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乡村(81.48%,154/189),文化程度大多在高中及以下(94.18%,178/189),复发治疗占39.68%(75/189),随访服药不规范患者占68.25%(129/189)。经多因素分析,无副反应、随访肝功异常、B超检查≥2次、多包囊的患者有效随访服药率更高(P < 0.01或< 0.05)。吉木萨尔县实施医防结合模式后,对包虫病诊断分期不明比例下降60.18%,初步形成了以门诊、疾控、卫生院为主的医防结合包虫病管理模式。结论新疆包虫病流行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包虫病患者复发比例高,有效随访服药患者比例低。对新疆包虫病医防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医疗机构同疾控机构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工作模式建议,可为医防结合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及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棘球蚴病 药物治疗 医防结合 体系建设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家畜存栏数的相关性,为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布病发病数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宁夏各县()2012-2018年布病发病率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对布病发病率与牛、羊、猪存栏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012-2018年,宁夏布病发病率整体表现为上升。在2012-2015年为逐年增长,但从2015-2018年,则呈现为较小幅度的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中,2012、2013以及2016年宁夏各县()布病呈非随机分布,Moran’s I值均为正值,说明呈空间正相关分布。在局部自相关分析中,高-高聚集(H-H)地区主要集中在宁夏中部,低-低聚集(L-L)地区主要在宁夏北部。在布病与主要牲畜存栏数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布病发病率与羊存栏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692,P=0.000)。结论布病发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聚集性,发病率高的地区多集中在宁夏中部,且与羊存栏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对于不同的聚集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并且应加大对羊群的检疫与免疫。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库车县维吾尔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27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库车县传染病医院登记随访的727例维吾尔族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抽取HIV感染者及390例同民族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s)抗体及HLA-B27。结果维吾尔族HIV感染者727例,男性317例,女性410例,年龄(35.52±13.44)岁,病程(6.34±3.05)年,其中697(95.87%)例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时间(5.52±3.47)年。202例HIV感染者CD4+T细胞数(520±271)个/μl,20例HIV感染者病毒载量(108 139±20 498)拷贝/ml。238例(32.74%)HIV感染者出现风湿病症状,其中以口眼干(15.41%)、脱发(9.90%)、关节痛(8.94%)最常见。HIV感染者ANA阳性率为33.43%(243/727),高于健康对照者(1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100低滴度阳性为主。与健康对照者比,HIV感染者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率高(1.10%),而抗SSA抗体(0.14%)、抗CCP抗体(0.28%)阳性率较低。HAART者ANA阳性率(32.71%)较未治疗者(50.00%)低。相关性分析发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CD4+T细胞数、病毒载量与ANA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1、0.047、0.121,P值均<0.05)。仅1例(0.14%)女性HIV感染者HLA-B27阳性,低于健康对照者(3.08%;P<0.001)。HIV感染者中仅发现1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结论维吾尔族HIV感染者可出现多种风湿病表现,且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临床上极易与风湿病混淆,因此,对有多种风湿病表现的患者应警惕HIV感染的可能。

  • 标签: HIV感染 风湿性疾病 自身抗体 HLA-B27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西藏高原地区断指再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拉萨市人民医院急诊对12例15指断指患者进行了再植手术,其中机器轧伤4例,钢丝绳勒伤3例,电锯伤4例,旋转撕脱伤1例。术后常规抗生素、抗凝、解痉治疗,同时进行吸氧、保暖、禁烟和禁咖啡因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有12指完全成活,3指坏死,再植指成活率为80%(12/15)。术后随访4~1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3指,良7指,中1指,差4指,优良率66.6%(10/15)。结论高原地区断指再植难度较高,经过尽量多吻合血管、先吻合动脉缩短总缺血时间、术后吸氧和保持室温等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西藏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胃梅毒症状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和体质量减轻,故临床上易误诊、误治。本例患者症状不典型,曾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反复就诊2年余,口服抑酸和保护胃黏膜药物后无明显疗效,曾给予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也无明显疗效,后经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快速反应、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诊断为胃梅毒,给予肌内注射长效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痊愈。

  • 标签: 梅毒 梅毒螺旋体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世居藏族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现状,为西藏自治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藏自治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高原世居藏族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64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8.3±11.4)岁。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大便带血。中下段直肠癌占比78.1%(50/64),其中,仅24%(12/50)的患者接受盆腔增强磁共振检查。Ⅰ期2例(3.1%),Ⅱ期13例(20.3%),Ⅲ期21例(32.8%),Ⅳ期28例(43.8%)。13例(20.3%)患者接受错配修复蛋白检测,19例(29.7%)接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无患者接受基因检测。全组患者中,33例(51.6%)接受手术,其中23例(69.7%)手术在西藏自治完成;28例Ⅳ期及3例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19例(61.3%)接受全身化疗。无患者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亦无患者通过多学科团队制定治疗方案。结论高原世居藏族直肠癌发病率在40岁开始快速上升,男性居多。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增强磁共振检查率低,导致临床分期不准确。西藏地区亟待建立放疗专业,并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团队理念,使更多藏族患者获益。

  • 标签: 世居藏族 直肠癌 多学科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为在高原地区建立无痛分娩检测体系,推广无痛分娩理念,降低剖宫产率,进行西藏地区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拉萨市人民医院150例初产妇,符合无痛分娩适应证且无禁忌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n=50)、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n=50)及未采取镇痛的对照组(C组,n=50);收集产妇分娩前后一般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记录分娩进程及结果,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A组和B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较C组时间短(P<0.05);三组间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脐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产妇PO2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脐动脉血PCO2均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剖宫产率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新生儿在胎心异常、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产妇新生儿总体不良情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新生儿产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C组新生儿(P<0.05),产后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进行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痛苦,降低剖宫产率,且安全性高,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 镇痛,产科 妊娠结局 高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