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后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后病人进行观察、护理,统计术后18小时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住ICU天数.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出血量相对少,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住ICU天数少.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采用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再次换瓣 护理
  • 简介:摘要人工肩关节置换临床较少见,而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对于人体的上肢功能非常重要,它的损伤或关节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人工肩关节置换不仅要保证肩关节的稳定性,而且必须精确巧妙地将相关肌肉固定,实现人工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的统一,使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自如。

  • 标签: 人工 肱骨头 置换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的护理。方法对39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39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高超的手术技术和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及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我院从1999年8月-2004年6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46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翻修等问题使医护人员面临挑战,手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髋关节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人工全膝置换是应用合金材料制成的人工全膝关节,替代已经病损的膝并节。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膝部疾患有呈增多的趋势,全膝置换将越来越多。现结合我院2年来全膝置换的临床资料,谈谈中配合要点。

  • 标签: 全膝置换术 术中配合 人工全膝关节 体会 经病 膝部
  • 简介: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尽管瓣膜手术的最佳时间仍有争议,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应在心室扩张发生前进行瓣膜手术,有时甚至在出现症状前就进行手术。本文概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手术围期麻醉处理的原则,并简要讨论本领域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微创手术和Ross手术。

  • 标签: 麻醉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围术期 麻醉
  • 简介:目的采用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反映心肌微小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来评价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在疾病种类,中升主动脉阻断及转流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于术前、转机开始后多个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含量。结果术前两组的cTnI在正常范围内,转机开始后5h至24h达峰值(P<0.01)。其后缓慢下降。转机开始后5h、24h、48h缺血预处理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病人 心脏瓣膜置换 人血浆 对照组 心肌肌钙蛋白Ⅰ
  • 简介:目的:了解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及电话访谈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然而有部分患者并无提高甚至下降。尽管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性的改善,但仍然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群。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慢性疾病,术前关节功能以及社会支持。结论:护士应对于术前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咨询,确保其在术前将疾病控制到最好,术后应给予密切的观察与护理。教育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不要等到关节功能极差时才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给予或指导患者亲属朋友在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帮助。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全髋置换下肢不等长预防方法,得出结论利用前后测量在髂嵴上和股骨转子下垂直打入的两枚克氏针之间的距离和利用股骨柄模子颈的长短与头长短的不同组合派生出许多不同尺寸来调整长度来防止下肢不等长的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腿长不等/预防和控制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已成为常规手术,但是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的并发症较多,主要有感染[2]、脱位、深静脉血栓.我院自1994~2000年共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110例,无一例发生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假体置换术 髋关节 并发症 护理体会 深静脉血栓 脱位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中的髌骨表面置换仍有争议。我们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来评估应用这一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对比全膝关节置换中施行与不施行髌骨表面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对其进行荟萃分析。其中有意义的结果包括:再手术的例数、术后膝前疼痛的出现以及各种膝关节功能指数的改善。结果:共分析了10项1223膝的研究结果。在中施行髌骨表面置换研究结果中(研究间异质性评价,p〈0.01;Ⅰ^2=60%)再手术风险减少了4.6%(95%可信区间,1.9%~7.3%),意味着施行22例髌骨表面置换(95%可信区间,14~52个髌骨)才能防止1例再手术。髌骨表面置换使术后出现膝前疼痛的绝对风险减少了13.8%(95%可信区间,6.4%~21.2%),意味着施行7例髌骨表面置换可防止1例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对膝关节各种指数的改变仅有4项研究提供了足够的定量分析资料;基于这4项研究,膝关节评分平均数的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标化均数差值为0.03;95%可信区间;-0.50~0.56)。结论:现有证据显示髌骨表面置换降低了全膝关节置换后再手术和出现膝前疼痛的风险。尽管研究资料的数量有限,但本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仍需要精心设计的随机研究来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髌骨表面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荟萃分析 术中 术后再手术 可信区间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骨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个髋翻修及效果。方法:于2002年4月~2003年10月对143例股骨头置换后并发疼痛、松动、中心型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结果:随访8个月~2年,术后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31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3.02%。结论:本髋关节翻修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并发疼痛、松动、脱位的有效方法,效果可靠。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翻修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本文探讨了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特质,并就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归纳,为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护理提供指导。

  • 标签: 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护理
  • 简介:经前路胸椎椎体置换是治疗胸椎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