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20010100例正常围产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分析/王桂萍…∥新生科杂志。—1991,6(3)。-127~128鉴于国内尚无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值,本文使用日本ES-4100Pz超声波肢体血流速计,对100例正常新生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做了检测分析。结果:血流速度用百分位法计算正常值范围:M=5.8438、P2.5=2.375cm/sP97.5=9.25cm/s(双侧95%的正常值范围)。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与日龄相关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室 动脉血流速度 窒息儿 胎儿窘迫 硬肿症 新生儿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的新生复苏对降低新生死亡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7月先后分五期进行新生复苏培训,培训内容课前摸底考核、理论授课、理论考核、实践技能、案例演练、实践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前后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规范了复苏流程,多数医院产、儿科人员能独自完成气管插管工作,提高了新生救治水平。结论提高了新生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死亡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独立完成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整体提高新生复苏技术,规范了全州新生复苏操作,做到操作流程统一,操作标准同质化。

  • 标签: 新生儿复苏 规范化培训 死亡率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死亡病例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参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基因组计划”并在住院期间死亡的9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因测序结果及其中可根据遗传学病因进行临床早期针对性干预的情况。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基因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98例患儿中男55例、女43例,出生胎龄为(33±5)周,出生体重为(2 107±975)g,死亡年龄12(2,34)日龄,早产儿63例,足月儿35例。二代测序检测到16例(16%)患儿存在基因阳性结果,其中11例携带单核苷酸变异,4例携带拷贝数变异,1例同时携带单核苷酸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检测到的单核苷酸变异分布于12个基因,其中与多系统异常相关的3个,与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2个,与骨骼发育相关1个。基因阳性患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死亡年龄均大于基因阴性患儿[(2 605±940)比(2 009±957) g,(36±5)比(33±5)周,37(5,69)比11(2,29)日龄;t=2.283、2.131,Z=-2.245;P=0.025、0.036、0.025];基因阳性患儿与基因阴性患儿在出生窒息抢救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比46%(38/82),P=0.002]。足月儿遗传学病因诊断率高于早产儿[29%(10/35)比10%(6/63),P=0.022],出生体重≥2 000 g的患儿高于出生体重<2 000 g的患儿[25%(13/51)比7%(3/46),χ²=5.016,P=0.025]。6例患儿可根据遗传学病因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特殊饮食、特殊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肺移植。结论新生死亡病例中的遗传学病因并不少见,主要与多系统异常、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骨骼发育异常相关。部分患儿可根据遗传学病因给予针对性干预。出生体重≥2 000 g、足月出生或无出生窒息抢救史的死亡患儿更需警惕其存在遗传学病因。

  • 标签: 婴儿,新生 死亡 遗传 病因
  • 简介:<正>自1985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统计三个医院住院的新生死亡病例共258例,其中沙市一医院92例,沙市二医院119例,荆州地区医院47例,包括儿科及产科婴儿室病例,均为28天内死亡,早产儿按孕期23周且不满37周者,足月儿按37周且不满42周者,过期为42周以上者。258例有半数的病例同时合并二种以上的疾病,本组以原发病、第一诊断统计,有24例已作尸体解剖。

  • 标签: 住院新生儿 死亡病例 早产儿 原发病 婴儿室 新生儿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宿地区新生死亡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至2012年3月31日止,全县范围内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对出生后28天的新生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均为调查对象。结果共2223例新生,新死亡16例,死亡率为7.2%,其中早产儿5例,占31.25%。缺氧、畸形、感染性疾病占导致死亡新生各为3例,各占新生死亡数的18.75%。其他原因死亡2例。结论加强对孕妇及其家人的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新生窒息复苏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死亡率健康教育医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新生死亡病例,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死亡率,方法对2011-2013年全县63例新生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属可避免死亡,2例属不可避免死亡新生窒息及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均为25例,各占39.68%;新生肺炎6例,占9.52%;败血症4例,占6.34%;意外窒息2例,占3.1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新生破伤风死亡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破伤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7例(72.5%),死亡14例(27.4%)。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痉挛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惊厥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是影响新生破伤风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重症新生破伤风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破伤风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破伤风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死亡的必要措施。方法采用多种复苏技术程序,挽救新生的生命。结果通过复苏技术的应用,降低新生窒息死亡率。结论新生窒息复苏后的监护,达到正常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复苏技术 降低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护理及新生疾病预防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新生,共计100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6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新生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对照组新生护理过程中实施基础护理模式,在实验组新生护理中,研究人员应对新生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所选新生采用防范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新生疾病出现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探究防范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深入分析本次实验,8.00%及2.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疾病出现概率,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高,(p<0.05);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可得,80.00%及94.00%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新生亲属护理认可度,比较两组数据可得,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新生疾病预防过程中防范性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减少新生疾病出现、提高新生亲属护理认可度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新生儿疾病 预防措施 基础护理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护理措施及新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为新生配备有效的护士,预防新生可能发生的疾病。结果:经过护理和疾病预防,所有新生均无疾病出院。结论:对新生采取有效的母乳喂养措施和疾病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发病率,保证新生健康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勐腊县新生死亡水平,死因变化趋势,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勐腊县2007-2010年新生活产及新生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勐腊县4年间新生死亡率为10.55‰,早期新生死亡率为7.55‰,2007年与2010年相比,新生死亡率下降了49.5%(x2=5.02,P<0.05),早期新生死亡率下降了52.7%(x2=4.04,P<0.05)。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窒息、新生肺炎、早产低体重、生天异常、新生破伤风,其他新生疾病。结论2007-2010年勐腊县新生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低早期新生死亡新生窒息、新生肺炎、早产低体重死亡是降低勐腊县新生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死亡率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新生1395例的疾病种类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1395例住院新生的主要疾病种类和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黄疸成为人在新生时期的三种主要病种,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最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及新生肺出血是新生致死的最主要疾病。结论先天缺陷是造成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的致死率很高;窒息和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是足月新生的主要致死原因。

  • 标签: 住院新生儿 疾病种类 死亡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休克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探讨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科收治的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征,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休克患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新生休克患儿99例,男性55例(55.6%),胎龄(37.7±2.9)周,其中早产儿26例,足月儿73例,中位入院日龄12 d。按病因分类,以感染性休克为主(78例,78.8%),其次为心源性和低血容量性(各6例,6.1%)、窒息性(5例,5.1%)等;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培养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总病死率21.2%,早产儿病死率高于足月儿(42.3%比13.7%,P<0.05)。死亡组患儿出生体重<2 500 g、胎龄<37周、入院日龄<3 d、入院pH<7.15、入院时乳酸>4 mmol/L、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例高于治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pH<7.15、低血压是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休克病因以感染性为主,入院pH<7.15、低血压是新生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婴儿,新生 休克 脓毒症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此病例探讨新生出生后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对病例中产妇产程分析,新生出生后Apgar氏评分情况分析,结合胸部X正位片表现,探讨新生死亡原因。结果:摄胸平提示:胸片提示双侧胸廓对称,新生双侧胸腔未见肺纹理,无明显肺泡结构,心膈显示不清,心膈,纵膈及双侧顶正常结构消失,多考虑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结论:新生死亡原因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新生护理措施和新生常见疾病预防。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我院分娩的 50 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并对新生可能出现疾病进行预防。 结果: 经过护理和疾病预防后,新生中都健康出院无疾病发生。 结论: 对新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及疾病预防,能有效降低新生发病率,确保新生健康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