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9例于2022年1月至9月来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疑似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金标准为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影像学特征,汇总并计算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以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作为下肢静脉诊断的金标准,超声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36%(19/22)、92.30%(36/39)。结论 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诊断精度较高,可判别疾病发展阶段,不属于有创检查,多数患者可以接受,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静脉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PICC并发静脉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导管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整体更低。结论:在实际针对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PICC并发静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来说,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静脉导管溶栓 治疗 PICC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住院患者预防静脉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静脉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预防静脉护理可有效减少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的发生率,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住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超声诊断的方式运用在下肢静脉治疗中,并对其介入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至2020年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共46例,为比较超声介入的治疗价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超声的介入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疏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消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肢体消肿情况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方式在下肢静脉治疗中,临床的疏通率更高,治疗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症状,尤其是血栓意外脱落,随着血液的回流,其有极大的可能引发肺栓塞,甚至与静脉壁粘连,使下肢静脉纤维化,以及导致静脉瓣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对这些现象,在临床统称为血栓后综合征。对于该症状的治疗,往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且能取得的成效非常有效,因此在临床阶段的主要认为还是对下肢静脉形成有效的预防极其治疗,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避免血栓后综合征的出现。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实施健康宣教在静脉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自2020年1月—6月、2021年1月—12月及2022年1月—3月三个时间段收治的所有患有血栓风险的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住院患者均实施健康宣教,根据接受宣教效果数据将所有患者分为20年、21年及22年三组。在此期间使用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主要评估内容为静脉发病率、静脉宣教接受度及注意事项知晓率,对比结果作为健康宣教的最后应用依据,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健康宣教后,住院患者静脉宣教接受度及注意事项知晓率明显提高,其静脉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健康宣教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预防静脉,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在静脉预防中实施健康宣教的临床护理研究结果较理想,有效降低患者静脉发生风险,增强患者对静脉的注意事项知晓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宣教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老年患者下肢静脉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于本院2020年1月-12月接收的下肢静脉(DVT)老年患者中筛选30例纳入本次研究。入组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AS)检查,将DAS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依据明确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检查灵敏度92.31%,特异度75.00%,和DAS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老年患者下肢DVT应用超声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理想,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且检查不会造成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形成是临床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较多,危险因素复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的深入,加深了人们对下肢静脉形成的认识。本文对下肢静脉形成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应用彩超诊断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样本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8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8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就SFV、POV、CFV血流速度而言,研究组均慢于对照组,t=10.689,7.454,15.231;P

  • 标签: 彩超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与效果。方法:2019.1-2022.5的时间内收集病例,均为在本院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下肢静脉患者,40例按照双盲法分成A组(20例)和B组(20例),各自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两组将血栓消失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比较项。结果:A组与B组的统计学比较上显示,其血栓完全消失率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值均不足0.05。结论:下腔静脉患者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配合及辅助,有利于促进血管再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233例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98例,年龄17~85(58.69±15.73)岁,行腔内治疗200例,行保守治疗33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观察指标:(1)随访患者PTS的发生情况;(2)影响PT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3)建立PTS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33例患者中发生PTS 81例(34.80%),其中接受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00名患者中发生PTS 61例(30.50%),保守治疗患者发生PTS 20例(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1.32,P=0.0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静脉形成(DVT)危险因素、症状与体征的个数、合并疾病、DVT病程史、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PT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X1)、BMI(X2)、亚急性及慢性DVT史(X3)、静脉曲张史(X4)、症状与体征个数(X5)、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X6)是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PT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46、1.14、3.44、4.33、1.28、0.24,95%可信区间为1.06~5.67、1.04~1.25、1.38~8.59、1.71~10.97、1.01~1.62、0.08~0.69,P值均<0.05)。(2)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TS预测模型:logit(P)=-5.075+0.899X1+0.134X2+1.235X3+1.465X4+0.248X5-1.443X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男性、BMI、亚急性及慢性DVT史、静脉曲张史、症状与体征个数,以及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PTS的危险因素。针对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PTS风险建立的预测模型,为DVT患者提供个性化的PTS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髂股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预防与护理工作的体会。方法:在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选取40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静脉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率 预见性护理 护理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1-30
  • 出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 机构:远安县人民医院444200
  • 简介: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静脉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内科住院患者合并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收治高龄老年人,其中确诊下肢DVT患者106例,男性58例(54.7%),女性48例(45.3%),年龄80~99岁。单纯DVT患者91例(85.9%),合并肺栓塞15例(15.2%),随访半年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06例患者中有症状45例(42.5%),无症状61例(57.6%)。累及下肢近端静脉(腘静脉及以上静脉)28例(26.4%),仅累及远端静脉78例(73.6%)。除高龄外,其他DVT危险因素为肺部感染60例(56.6%)、卧床(>3 d)58例(54.7%)、2型糖尿病50例(47.2%)、脑梗死46例(43.4%)、心力衰竭37例(34.9%)、活动性恶性肿瘤28例(26.4%)。静脉评分高风险80例(75.5%),出血高风险68例(64.2%)。74例接受抗凝治疗(69.8%),与抗凝组(32例,30.2%)患者比较,未抗凝组卧床、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脑梗死的患病率及全因死亡率高(P<0.05或P<0.01)。未抗凝患者出血高风险高于抗凝患者(P<0.01)。抗凝患者合并肺栓塞、近端静脉受累比率及复查好转率高于未抗凝患者(P<0.05或P<0.01)。抗凝患者中,26例接受住院期间短期的低分子肝素抗凝,48例(45.3%)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时抗凝治疗率为31.1%(33例),6个月为24.5%(26例)。抗凝患者4例发生非致死性出血,但与未抗凝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内科住院患者应警惕肺部感染、卧床、脑梗死、恶性肿瘤等DVT危险因素;高龄内科住院患者出血高风险比例较高,接受规律抗凝治疗比例偏低,需全面评估患者抗凝治疗的风险及获益,给予个体化治疗。

  • 标签: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药 老年人,80岁以上 预后
  • 简介:摘要:骨科创伤患者的静脉风险治疗中,需要分析静脉形成的原因,对血液不正常的情况进行分析。血栓多发在制动的状态情况下,这导致血栓血液流动较为缓慢,血液流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液流动消融或流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果随着血液流动扩散到其他部位,到静脉主干位置。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容易导致血栓一系列的后遗症问题。静脉一旦脱落就会导致临床栓塞问题,导致严重的生命风险问题。所以,本文将对骨科创伤患者静脉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骨科创伤患者的静脉技术作出贡献。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栓塞合并静脉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氧疗,疼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好转,住院12天康复出院。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86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术后宣教指导,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0%)明显低于常规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患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中随机筛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将其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保守药物抗凝治疗,后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超声介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是骨折和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静脉的患病机理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