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59例眩晕的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并与纳络酮注射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不但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更适宜于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眩晕患者.

  • 标签: 药物治疗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纳络酮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血压 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我院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了18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丹红注 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9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其中观察组接受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恢复人数40,人,总有效率是88.9%,对照组中显效30人,总有效率是66.7%,由此看见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并治疗法在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并治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对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对象为5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随机抽签法分成2组,将接受单纯西药治疗的25例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25例对象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高压氧综合治疗,就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其评估值分别为92.0%、72.0%,以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好,组间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治疗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可改善眩晕症状,促进疗效提升的同时,改善血液流变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高压氧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时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的治疗价值。方法:此次试验区间2020年8月023年8月,将32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围,电脑随机取数的方式完成分组,其中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另外16例列为观察组(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使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的DHI、Berg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更高,也能更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可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灸治疗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杵针联合眩晕贴敷对缺血脑卒中(CIS)康复期患者眩晕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120例缺血脑卒中眩晕的病患均等分成对照组和三个观察组。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干预,三个观察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眩晕贴敷疗法、杵针疗法、和杵针联合眩晕贴敷疗法。采用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三个指标对四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针对临床总有效率指标,杵针联合眩晕贴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

  • 标签: 杵针 眩晕贴敷 缺血性脑卒中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血栓心脉宁胶囊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病史、CT、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确诊的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加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疗程21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通过颅多普勒超声(TCD)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的幅度更为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为91.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血栓心脉宁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比单用尼莫地平有明显的优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心脉宁 尼莫地平 后循环缺血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因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共47例。所有入组病人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按照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银杏蜜环口服溶液,3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DARS评分的变化。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经治疗后,两组病人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改善眩晕的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护理中应用耳穴埋籽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对象90例为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入院后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耳穴埋籽法,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4月-2022年8月。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DHI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中运用耳穴埋籽法的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 标签: 耳穴埋籽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椎基底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在改善脑部供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血流状况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后循环缺血眩晕蛭龙活血通瘀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95%CI=70.15%~96.35%),对照组为67.74%(95%cI=51.28%~84.2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044,P=0.01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参数(P<0.01);缩短眩晕消失时间(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其收益OR=0.31(95%cI=0.09~1.13),NNT=5(9%CI=2.49~73.66,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参多酚 尼莫地平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埋籽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埋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7%)比较,对照组的(78.3%)较低;与研究组的视物迷糊、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比较,对照组的较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埋籽可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的恢复,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耳穴埋籽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后循环缺血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脑缺血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经门诊转病房中的48例脑缺血眩晕患者为治疗组,除基础病治疗外,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36例除基础病治疗外,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7.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脑缺血眩晕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且临床上未见不良反应,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脑缺血性眩晕
  • 简介:目的探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眩清0.6每日1次静点,与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静点做疗效对比,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有权显著性差异(P<0.005),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天眩清 治疗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后循环缺血眩晕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但当前临床对于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治疗较为棘手,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后循环缺血眩晕的治疗效果,笔者对当前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分析,以期为提升临床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接受细节化护理后产生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56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28例,对比两组眩晕障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DHI评分、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中,对于改善患者眩晕等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且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的干预下得到良好提升。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穴埋籽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治疗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020年5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78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干预措施)39例和观察组(运用耳穴埋籽法)39例,比较两组眩晕症状、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干预前VSS-S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SS-SF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耳穴埋籽法 眩晕 基底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