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Cullin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参与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胃癌根治术12例患者离体标本癌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12例胃癌与配对癌旁组织中Cul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合成抑制内源性Cullin1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胃癌细胞为实验组,非特异性siRNA转染(NS-siRNA)为对照组;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应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EMT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胃癌组织中Cul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19±0.50比1.19±0.28,t=-0.583,P<0.05;0.99±0.07比0.40±0.11,t=16.102,P<0.05)。MTT显示转染细胞48 h后,Cullin1-siRNA组细胞活性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0.55±0.06比1.16±0.10,t=1.061,P<0.05;0.55±0.06比1.22±0.10,t=13.963,P<0.05)。Cullin1-siRNA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39.17±2.23比83.67±5.79,F=720.65,P<0.05;39.17±2.23比88.00±4.29,F=115.34,P<0.05);Cullin1-siRNA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NS-siRNA组和空白组[(0.50±0.09) mm比(0.91±0.05) mm,t=-10.064,P<0.05;(0.50±0.09) mm比(0.89±0.07) mm,t=-8.369,P<0.05]。Cullin1-siRNA转染后SGC7901细胞后EMT相关基因N-cadherin、Snail、MMP-9表达均低于空白组表达(1.04±0.05比0.55±0.04,t=10.845,P<0.05;1.05±0.07比0.44±0.04,t=10.493,P<0.05;1.04±0.05比0.37±0.03,t=15.882,P<0.05)。结论Cullin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部分EMT基因而促进了胃癌侵袭转移。

  • 标签: 胃癌 Cullin1 基因干扰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基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理论,将组织学习过程的4I模型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进行整合与扩展,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及组织3个层次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类知识形式的对应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过程与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与以往研究中将知识转移、共享与扩散作为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所不同的是,认为知识转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包含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过程,而IT将促进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结合。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以展示IT对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积极影响。

  • 标签: 组织学习 知识转化 信息技术 4I模型 SECI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对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78例入院时间〈72h且头部MRI检查无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10d后复查MR/,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低信号为出血性转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探讨影响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11例梯度回波序列呈现低信号。脑梗死组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2798.46±1072.66)ng/L]与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出血性转化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3660.03±629.64)ng/L]明显高于非转化组[(2657.01±1066.89)ng/L]和正常对照组[(2173.37±867.77)ng/L;(P=0.000,P=0.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房颤为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05,P=0.0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高于2856.90ng/L,对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可作为预测非溶栓性出血性转化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梯度回波序列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与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与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与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受知识类型、学习策略、学习情境等中介变量的制约。研究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与策略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策略性知识调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检验个体能力的高低。

  • 标签: 知识类型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 简介:摘 要:文学与图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具有互仿、差异和共生的关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对曹植的《洛神赋》比拟句中的明喻、暗喻进行了视觉转换。在《洛神赋图》中表现出词对画作的影响和画作对词的诠释。研究《洛神赋图》与《洛神赋》图文关系,其目的是将其作为设计素材,进行文创产品的创新性转化

  • 标签: 洛神赋 洛神赋图 图文关系 文创产品
  • 简介:内容摘要:化解师生矛盾、构建和谐关系对教育质量与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班主任应通过真诚沟通、示弱求助打破隔阂,同时共情理解学生需求,促进共识。学生需理解教师辛苦,尊重劳动成果。家校协同也是关键,需共同营造轻松氛围,制定有序公约,开展多样活动,家校沟通,共同助力学生成长。这些措施有助于解锁和谐关系,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师生矛盾 真诚沟通 家校协同
  • 简介: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想办法把它转化为一个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把它解决,这就是“转化”。乐乐就经常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呢!问题1: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3个鸡蛋,吃了4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买回几个鸭蛋?

  • 标签: 学会 数学问题 数学形式 “转化” 鸡蛋 鸭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能量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以江苏科技版为例,在力、热、光、电磁、声几大版块中,力学部分强调机械功和机械能,热学部分有内能,光学部分有光能.电磁学部分有电能和机械能,声现象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声能的利用也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客。尤其是近年各地中考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题.反映能量、能源、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

  • 标签: 能量转化 物理教材 光学部分 节能减排 机械能 电磁学
  • 简介:微机控制电焊条配粉自动生产线本系统为微机控制的电焊条自动配粉生产线,它由微机控制自动进行称重,并由微机控制整个配粉生产的进程,实现了电焊条配粉的生产自动化。本生产线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焊条,不同配方的各种电焊条配粉,药

  • 标签: 微机控制 电焊条 自动生产线 成果转化 自动配粉 配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刑法理论上,犯意转化、另起犯意与转化犯这三个易混法律术语的关系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况,笔者进而抓住这一可谓研究的半空白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从语言学以及刑法学的角度对这组概念进行辨析,找到了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在犯意个数和性质、行为个数和性质以及犯罪的具体对象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且捋清了犯意转化转化犯是属于对犯罪主观方面的片面评价与对犯罪的罪数形态的综合评价之对应关系,找到了转化犯一直处于被忽视境地下的、在罪数形态中应有的位置,也明确了另起犯意所对应的罪数形态应当是实质的数罪。同时,笔者将这一组概念的关系用图示清晰表现出来。最后,笔者对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认为犯意转化属于吸收犯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反驳,提出了犯意转化在罪数形态中所对应的应当是转化犯的观点。

  • 标签: 犯意转化 另起犯意 转化犯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