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评估作用,并探讨ASL成像分型预测血管开通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内及术后即刻完成ASL序列、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MRI检查及Xper CT检查并进行成像分型,于术后24~48 h内复查头颅CT平扫观察出血转化情况并依据有无出血转化发生分为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对比2组患者间ASL序列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值、DCE序列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及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系数检验ASL、DCE和Xper CT成像分型间的一致性。结果研究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5例术后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组患者的rCBF值(1.57±0.18)、Ktrans[0.072(0.0455,0.117)/min]明显高于未出血转化组[1.14±0.04、0.032(0.024,0.03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ASL、DCE、Xper CT成像分型分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6例DCE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5例Xper CT成像分型Ⅲ型患者中4例发生出血转化。22例患者中ASL序列与DCE序列的成像分型一致性强(加权Kappa系数=0.941,95%CI:0.862~1.020,P<0.001)。结论ASL对前循环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评估作用较强,ASL成像分型Ⅲ型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相对较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亚急性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 Xper CT 血脑屏障通透性 出血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34 例,均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血管成像栓查,统计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磁共摄血管成像单一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血管缺血的结果。结果: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63 例,共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56 例,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72 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性 97 . 76% 、特异性 96.72% 、灵敏性 98.63% ,较单一检查高,联合检查误诊率 3.28% 、漏诊率 1 . 37% ,较単一检查低( P<0.05 )。结论;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减少误诊及漏诊,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血管疾病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患者52例(帕金森病33例,多系统萎缩19例),均予以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多系统萎缩患者在脑桥和小脑区域的SUVmean、CBFmean均明显低于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 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对于葡萄糖代谢特征和血流灌注量具有一致性,可以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有效鉴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18F-FDG PET显像 ASL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磁共振技术诊断,研究组采用3.0T磁共振ASL技术技术诊断,以病理结果为最终参考,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采用3.0T磁共振ASL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采用常规磁共振技术诊断,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中应用3D-ASL技术诊断准确率高,简单方便且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3.0T磁共振 ASL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晋城合聚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7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的DSC-PWI、3D-ASL检查,比较TIA患者在DSC-PWI、3D-ASL中的灌注表现,并分析DSC-PWI中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与3D-ASL中CBF的关系。结果72例TIA患者中,3D-ASL高灌注6例,正常灌注10例,低灌注56例;DSC-PWI中TTP显示高灌注6例,正常灌注14例,低灌注52例。3D-ASL与DSC-PWI中TTP低灌注结果一致48例,一致率为66.67%。3D-ASL和DSC-PWI中CBF、CBV的灌注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MTT、TTP的灌注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D-ASL和DSC-PWI中TTP的Kappa=0.588。3D-ASL低灌注阳性率为77.78%(56/72),高于DSC-PWI相应值(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3D-ASL与DSC-PWI的TTP灌注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二者对检测低灌注均具有较高敏感性。

  • 标签: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与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脑缺血性疾病病患者48名及健康志愿者10名行常规DWI、3D-ASL及颈动脉MRA序列检查,分析DWI、3D-ASL、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面积大小及与血管关系。结果10名健康志愿者各扫描序列信号无异常;18名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及3D-ASL占比均为100%,在小面积梗塞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78%、67%。在TIA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3D-ASL占比分别为22%、78%。结论DWI和3D-ASL均可用于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其联合应用即可确定是否存在半暗带,又可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动脉标记灌注成像 颈动脉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 (PLD=1.5 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 标签: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ASL、MRA及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DWI梗死面积以及ASL灌注异常面积,将患者分为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当ASL上低灌注面积>DWI梗死面积时,超出梗死面积的部分即视为IP区,探究3D-ASL、MRA及DWI技术的检出率。结果:90例患者全部显示出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100%。小面积脑梗死有28例,ASL灌注异常10例,检出率为(10/28)35.71%。大面积脑梗死有62例,ASL全部显示出灌注异常,检出率(62/62)100%。结论:3D-ASL、MRA及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3D-ASL MRA DWI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反转时间动脉自旋标记(multiple inversion time-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mTI-ASL)技术,定量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不同,进一步评估该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3.0 T Skyra扫描仪,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MR增强扫描出现异常强化灶的患者,并经手术后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脑胶质瘤二次复发20例,放射性损伤10例,行mTI-ASL序列扫描。mTI-ASL原始图像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和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图,应用MRIcron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术后异常强化区的定量CBF值和ATT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值,评价定量参数CBF值和ATT值的差异,从而评估mTI-ASL技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1)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CBF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CBF值(6.38±1.41),比放射性损伤CBF值(2.30±0.37)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比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ATT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ATT值(0.19±0.30),比放射性损伤CBF值(0.16±0.12)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I-ASL技术中定量CBF及ATT值可以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进行鉴别。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术后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0T磁共振ASL技术、DSC技术应用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取2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疾病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都接受3.0T磁共振ASL灌注成像和DSC-MR灌注成像。观察并发症,对比各项检查结果。结果在DSC-MR灌注成像出现造影剂外渗(正常组2例、疾病组3例);正常组双侧大脑半球灰质脑血流量(64.25±7.42ml/100g·min)高于白质(p值<0.05),ASL、DSC获得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相差不大(p值>0.05);疾病组20例选取感兴趣区40个,ASL、DSC表现一致35个,5个表现不一致,表现一致35个包括低灌注28个,高灌注7个,28个低灌注且表现一致的局部脑血流量比值相比,ASL更低(DSC0.89±0.13,ASL0.79±0.11),p值<0.05。结论判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时,3.0T磁共振ASL、DSC一致性良好,但3.0T磁共振ASL对脑组织低灌注敏感性更高,并且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具有无创性,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ASL DSC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当作本次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接受Ge3.0T磁共振ASL及DWI成像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3.0T磁共振ASL及DWI成像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诊断后,右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右侧脑血流量绝对值显著低于左侧,且两侧脑血流量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左侧大脑半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两侧脑血流量绝对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ASL联合DWI成像能够清楚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梗死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再结合脑血流量数值,便可以更为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情况,进而为临床诊断疾病带来了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3.0T 磁共振ASL DWI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脉自旋标记(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FLAIR、DWl及ASL序列检查(其中10例行MRA检查,3例为TIA)。分析DWI及ASL2种技术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面积大小。结果病灶显示的阳性率DWI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对TIA的检出率为0%;ASL对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对TIA的检出率为66%。DWI与ASL对同一病例相同病变显示面积的大小SDWI<SASL有15例;SDWI≈SASL有5例;DWl阴性而ASL阳性有2例(TIA);DWI和ASL均为阴性1例。结论DWI及ASL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联合应用2种技术能早期诊断TIA。

  • 标签: 3T磁共振 ASL DWI 脑梗塞
  • 简介:摘要四维动脉自旋标记(four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4D-ASL)是一种类似DSA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提供血管类疾病的血液动力学信息。4D-ASL无需对比剂,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儿科患者和重复性的随访研究。4D-ASL正在成为下一代的血管造影检查,可用于神经血管性疾病,如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烟雾病等。4D-ASL在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F)中可准确显示病灶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信息;在烟雾病中评价侧支代偿血管情况,指导临床是否进行旁路手术的治疗策略。作者介绍了4D-ASL的成像基础,结合其他辅助技术而来的新技术以及4D-ASL未来的发展。

  • 标签: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放疗技术不断提升,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放疗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放射性颞叶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降低了生存率。因此寻找早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检查方法尤为重要。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分析放疗前后脑血流量(CBF)变化,磁共振波谱(MRS)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前后部的NAA/Cr、Cho/NAA、Cho/Cr比值变化,扩散张量成像(DTI)通过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均可帮助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特别是通过以上3项检测的联合运用,期望能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并早期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鼻咽肿瘤 治疗 放射性颞叶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中高信号血管征(HVS)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中动脉穿行伪影(ATA)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1例AIS患者进入研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101例患者分为大脑中动脉(MCA)阳性组(狭窄程度≥50%)(60例)及阴性组(狭窄程度<50%)(41例),并根据是否出现ATA征象将MCA阳性组患者进一步分为ATA(+)组(33例)及ATA(-)组(27例)。记录不同组别患者缺血半暗带(IP)区脑血流灌注值(CBF),入院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计算相对脑血流灌注量(rCBF)及出院时NIHSS评分降度,对比分析2种征象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MCA阳性组与MCA阴性组患者HVS分级、rCBF、出入院NIHSS评分及评分降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MCA阳性组患者中HVS分级为0级16例,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不同分级患者中rCBF及NIHSS评分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S级数越高,患者rCBF及NIHSS评分降度越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VS分级与rCBF呈高度正相关(rs=0.808,P=0.000),与出院时NIHSS评分降度呈中度正相关(rs=0.737,P=0.000)。ATA(+)组患者rCBF、NIHSS评分降度大于ATA(-)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AT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TA与rCBF及出院NIHSS评分降度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s=0.403,P=0.001,rs=0.550,P=0.000);rCBF及出院NIHSS评分降度呈高度正相关(rs=0.827,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ATA与HVS对评估脑血流灌注改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3.3%与66.7%,特异度分别为52.1%与89.6%,二者联合评估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4.6%。结论HVS征象联合ATA征象可有效评估IP区血流灌注情况及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征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动脉穿行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TOF-MRA联合3D-ASL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后行放疗后影像检查出现新增异常强化灶,经二次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及长期影像检查随访证实,分为脑胶质瘤复发组20例,放射性脑坏死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3D-ASL和DCE-MRI扫描,统计3D-ASL扫描测得的异常强化区与对侧镜像区的相对脑血流量比值(rCBF)与DCE-MRI扫描测得的容积转换常数(Ktrans),对比两组患者rCBF、Ktrans参数差异,比较常规MRI、3D-ASL、DCE-MRI及3D-ASL联合DCE-MRI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结果脑胶质瘤复发组患者的rCBF值(1.979±0.578)与Ktrans值(1.073±0.551)均明显高于脑坏死组(0.630±0.137,0.04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9,P<0.001;t=8.349,P<0.001);3D-ASL联合DCE-MRI与单纯常规MRI、3D-ASL及DCE-MRI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分别为92.5%、67.5%、77.5%、72.5%,4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2,P=0.04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常规MRI相比,3D-ASL联合DCE-MRI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更高(χ2=7.812,P=0.005)。结论3D-ASL与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中具有诊断价值,与常规MRI检查相比,3D-ASL联合DCE-MRI检查可提高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的准确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诊断,鉴别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ASL灌注成像技术观察针刺颞三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对脑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了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外,同时采用颞三针配合体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通过磁共振ASL灌注成像技术证实脑血流均有改善(P<0.01),且联合针刺组比单纯药物组治疗后脑血流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ASL灌注成像技术证实针刺颞三针配合药物治疗在改善缺血区脑组织脑血流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标签: 颞三针,缺血性卒中,磁共振ASL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