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填充网袋术(BF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安全。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查找BFC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OVCF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病例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Cobb角和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和发表偏倚。结果纳入5篇RCT和5篇CCT,共668例患者。在术后VAS(MD=-0.06, 95%CI -0.24~0.37)、术后ODI(MD=-0.20, 95%CI -1.13~0.73)及Cobb角(MD=0.18, 95%CI -0.05~0.91)方面,BFCPK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MD=-3.07, 95%CI -5.53~-0.60)及骨水泥渗漏率(OR=0.21, 95%CI 0.12~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以上指标皆无明显非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对结果造成影响较小。结论BFCPKP在治疗OVCF的手术疗效上相当,但有手术时间短和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压缩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BM)胆胰疾病发生的关系,评估应用内镜诊疗PBM的有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的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筛选出31例PBM患者(良性组23例,恶性组8例)。又据胆管直径将其分为胆管扩张型和胆管未扩张型2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胆胰疾病发生率、内镜治疗方式、治疗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31例PBM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56.7±16.2)岁。其中胆总管囊肿4例(12.9%),胆道癌6例(19.4%),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BM患者(分别为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PBM患者均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同时合并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15例(48.4%),内镜逆行胆道支架引流(ERBD)9例(29.0%),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EPBD)+ENBD 4例(12.9%),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EMBE)+ENBD 1例(3.2%),ERBD+内镜下胰管引流1例(3.2%),EPBD+ERBD+EMBE 1例(3.2%),操作成功率为100%。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术后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3.2%)发生术后胰腺炎。良性组患者术前、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为7(6,8)分比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性组23例患者随访(25.13±12.90)个月,均未失访及发现恶变,3例胆管扩张型PBM患者仍有腹痛、黄疸发作,余2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7.0%(20/23)。结论PBM胆总管囊肿、胆道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内镜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可为预防手术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胆胰疾病 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肠套叠儿童实施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术的有效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的1 830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采用肠套叠水灌肠方案,行水灌肠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及其声像图表现。结果1 83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原发性肠套叠1 791例、继发性肠套叠39例。经水灌肠复位成功1 780例(97.3%,1 780/1 830);肠复位失败50例(2.7%,50/1 830),复位失败者中包括原发性肠套叠42例、继发性肠套叠8例,均随后转为手术开腹治疗。在灌水过程中3例(0.16%,3/1 830)出现并发症,均为肠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术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避免了儿童X线辐射,可作为儿童肠套叠非手术治疗优先选择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肠套叠 水灌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远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iWel NR在糖尿病及高危人群中使用的准确安全。方法纳入患者60例,分为2组,组1共48例单独佩戴iWel NR 7 d,组2共12例同时佩戴iWel NR、Guardian RT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3 d,收集同时刻配对的CGM-自我监测指尖血糖(SMBG)值,采用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差值的相对数(MARD)、绝对差值相对数的中位数(MedARD)、偏差一致率分析iWel NR数据的准确,Clarke误差栅格分析(Clarke-EGA)分析临床准确。所有患者完成调查问卷一份,用于评估iWel NR的安全。结果60例患者共收集到833对CGM-SMBG值,相关系数r=0.88,P<0.01;MARD为13.06%,MedARD为10.84%;SMBG值相比,在20%、30%、40%的偏差一致率分别为78.0%、93.2%、97.4%;Clarke-EGA显示A+B区占98.9%。Guardian RT的头对头研究中,12例患者共收集115对CGM-SMBG值,Guardian RT的MARD、MedARD分别为12.59%,9.54%,iWel NR的MARD、MedARD分别为10.35%、8.01%。进一步按SMBG值进行分层,提示SMBG值在3.9~10 mmol/L时,iWel-NR的MARD、MedARD最低,Clarke-EGA中A+B区占比最高。60份问卷结果提示未发生不良安全事件。结论iWel NR具有较高的准确及良好的安全,其准确稍高于Guardian RT;iWel NR的准确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越接近理想范围时,准确越高。

  • 标签: 远程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安罗替尼组(安罗替尼12 mg)和安慰剂组,用药均为1次/d,连用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总生存时间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安替罗尼组缓解率高于安慰剂组[61.6%(37/60)比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15,P<0.05)。安替罗尼组总生存时间较安慰剂组长[(22.8±1.0)个月比(10.3±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均为轻度,未出现药物相关死亡病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罗替尼对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高。

  • 标签: 胃肿瘤 安罗替尼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使用安全及准确的影响。方法采用输液精度实时监测系统,分别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及5 ml/h,实时监测高压、常压环境下相应瞬时及平均流速变化。每个方案观察时间为120 min,采集每间隔10 min共13个时间点的流速数据,两个方案均重复检测10次。结果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时,在高压环境或常压环境下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平均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5 ml/h时,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压环境下0 min瞬时流速显著快于120 min瞬时流速(P<0.05),其它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20 min至100 min共9个时间点,发现高压环境下平均流速显著快于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P<0.05),其余4个时间点高压、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或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泵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120 min时间点平均流速(设定流速为20 ml/h及5 ml/h)误差率均在±2%范围内。结论高气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相对安全;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高(如20 ml/h)时,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流速无明显影响;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低(如5 ml/h)时,尽管高气压环境对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有部分影响,但注射泵最终平均流速仍在要求精度范围内。

  • 标签: 注射泵 高气压 瞬时流速 平均流速
  • 简介:目的:息肉冷圈套器切除较大息肉的安全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较大息肉圈套器切除患者195例,比较即时出血、迟发性出血、息肉切除后创面凸起组织物、穿孔情况。结果:HSP组发生即时出血5例,迟发性出血5例,息肉切除后创面凸起组织3例,CSP组发生即时出血16例,迟发性出血0例,息肉切除后创面凸起组织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穿孔发生。结论:冷圈套器切除较大息肉术中出血多,切除后创面突起组织多,迟发性出血少,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冷圈套;出血;结肠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不全,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而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和药物代谢特点,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安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掌握特殊人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加强对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和点评,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抗菌药物对特殊人群的伤害。

  • 标签: 抗感染药 感染 患者安全 妊娠 婴儿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使用羟氯喹的主要疾病谱,初步评价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和依从。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或出院后随访期间使用羟氯喹的5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该药使用疾病谱,对其中持续使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患儿进行药物安全及依从评价。收集人口学信息、诊断、羟氯喹使用初始剂量、持续使用时间、累积使用剂量、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眼科检查项目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系统红斑狼疮(SLE)与其他病种间持续使用时间和累积使用剂量的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12年共计528例患儿使用羟氯喹,其中男156例、女372例,初次用药年龄为(10.5±3.2)岁。其中风湿性疾病514例(97.4%),肺间质病变5例(0.9%)和其他系统疾病9例(1.7%)。风湿性疾病中前3位依次为SLE(316/514,61.5%),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69/514,13.4%),幼年型皮肌炎(56/514,10.9%)。同期SLE诊断397例,羟氯喹使用比例最高(316/397, 79.6%),且逐年增多。肺间质病变包括4例SFTPC基因缺陷相关间质肺病。528例使用羟氯喹的患儿中397例纳入药物安全及依从分析,初始剂量为(4.2±1.0)mg/kg,持续使用时间为29.6(14.9,48.8)个月,最长者127个月,最大累积使用剂量为566.8 g。SLE患儿的持续使用时间(Z=-3.191,P=0.001)和累积使用剂量(Z=-5.355,P=0.001)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种。所有随访患儿用药前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354例(89.2%)在本院眼科随访,其中65.5%(232/354)可达到每年1次及以上的定期随访。随访期间1例患儿在用药32.7个月时发生皮肤严重不良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羟氯喹相关视网膜病发生,5例自行停药。结论羟氯喹主要用于SLE为主的儿童风湿性疾病中。长期使用安全好,严重不良反应少;用药及眼科随访依从好。

  • 标签: 羟氯喹 儿童 红斑狼疮,系统性 不良反应 视网膜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用于ASA分级Ⅲ或Ⅳ级高风险手术患者术后拮抗神经肌肉阻滞的安全。尤其着重评估了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其他预先指定的临床关注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ASA分级Ⅲ或Ⅳ级标准的患者,根据ASA分级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进行随机分组,新斯的明/格隆溴铵组:中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2 mg/kg组,中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4 mg/kg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钠16 mg/kg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仅罗库溴铵)。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4例患者进入随机化分配,331例患者接受了治疗[61%为男性,BMI(28.5±5.3) kg/m2,年龄(69±11)岁]。舒更葡糖钠2 mg/kg组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降低,舒更葡糖钠2 mg/kg组和4 mg/kg组治疗期间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4组间治疗期间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分级Ⅲ或Ⅳ级高风险手术患者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或维库溴铵诱导的中度和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的安全良好。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安全性 ASA分级Ⅲ或Ⅳ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2月—2020年4月因肝外胆管狭窄导致梗阻黄疸的患者共550例,根据置入支架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和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然后比较2组支架通畅时间、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550例患者中20例临床资料缺失,35例失访,进行倾向性分析后,最终326例纳入分析,每组各163例。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为111.0(82.0,192.0)d,相比传统支架组的93.0(70.0,141.8)d明显延长(Z=3.260,P=0.001),术前和术后1周胆红素差值相比传统支架组下降明显[51.2(26.0,114.7) μmol/L比46.0(13.9,81.1) μmol/L,Z=2.095,P=0.036]。传统支架组术后7例(4.3%)出现并发症,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为6例(3.7%);2组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0.0 d。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的通畅时间有效延长,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效安全良好。

  • 标签: 支架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 通畅期 胆管狭窄 倾向性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中放疗(IORT)联合常规治疗(手术联合放化疗)单纯常规治疗对胰腺癌疗效安全等预后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共813例患者,根据合并结果显示,单纯常规治疗相比,IORT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生存率(HR=0.66,95%CI为0.54~0.81,Z=4.03,P<0.001),且不会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OR=1.00,95%CI为0.69~1.46,Z=0.01,P=0.99),但不能使局部控制率获益(HR=0.56,95%CI为0.31~1.01,Z=1.93,P=0.05)。结论IORT联合常规治疗组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术中放射疗法 外科手术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肥胖症是中国的一大公共健康问题。最新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被诊断为超重或肥胖症。肥胖症是许多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随着肥胖症患者增多,这类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内镜下减重治疗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减重治疗手段,具有疗效较佳和安全较高的特点。本文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治疗肥胖症的疗效评价安全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帮助。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 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头孢洛林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安全。方法根据特定中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的所有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计2 031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头孢洛林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愈率要优于对照组(RR=1.13,95%CI:1.08~1.18)。而在病死率(RR=1.12,95%CI:0.58~2.19)和不良事件(RR=0.98,95%CI:0.75~1.28)方面,头孢洛林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洛林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

  • 标签: 头孢洛林酯 肺炎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腹肝切除术的安全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2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0例)和开腹肝切除术组(开腹组,65例)。其中腹腔镜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55岁。开腹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15~76岁,中位年龄54岁。两组手术时间、年龄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有5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8%(5/60),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5±53)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28±30)min(t=2.267,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0.7)、(1.7±0.6)、(2.1±0.7)、(5.1±2.2)、(6.4±2.6)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3.0±0.7)、(3.0±0.7)、(2.8±1.5)、(7.0±1.7)、(8.8±2.1)d(t=-4.195,-11.164,-4.024,-5.456,-5.701;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感染2例,开腹组相应为4、8、6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χ2=5.008,P<0.05)。结论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近期疗效好、并发症率低,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肿瘤
  • 简介:摘要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以监视并控制地铁中所有设备,对于地铁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含义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 可靠性 可用性 可维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的可行。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卵巢扭转患儿,立即走急诊手术绿色通道,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如果手术证实为卵巢扭转,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立即走小儿卵巢附件扭转保守手术处理流程。卵巢扭转复位的患儿术后定期行小儿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双侧卵巢的体积、血供和卵泡情况。计算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正常卵巢体积的比值、卵巢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复位前体积的比值。统计保守手术后患儿卵巢保留成功率、血栓发生率、再扭转发生率、腹疼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肿瘤恶变率。结果71例卵巢扭转患儿接受了保守手术治疗,年龄为(6.51±3.98)岁,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手术的时间为(43.91±17.37)h。本组患儿腹疼的发病时间和缺血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r=0.85,P<0.01)。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扭转卵巢复位术。所有复位卵巢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2例患儿出现一过发热,所有患儿腹疼的症状和体征术后均逐渐消失。所有复位的扭转卵巢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扭转。69例非恶性肿瘤卵巢扭转复位后,随访观察未发现恶变情况。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卵巢再扭转或者因保守手术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而需要的非计划二次手术。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提示卵巢保留的成功率达98.60%。结论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具有可行,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指南规范,术前需家属充分沟通、解释病情,争取家属的理解配合。

  • 标签: 卵巢扭转 保守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 卵巢扭转复位术 卵巢肿瘤剥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达木单克隆抗体(简称"阿达木单抗")治疗儿童炎症肠病(IBD)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简称"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失败后转换为阿达木单抗的IB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方法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以及阿达木单抗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和黏膜炎症程度。采用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儿童溃疡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PUCAI)评估疾病活动度,采用内镜严重程度评分(CDEIS、UCEIS)评估黏膜炎症。结果共纳入10例IBD患儿,克罗恩病(CD)9例,溃疡结肠炎(UC)1例;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0.3~13.3岁;阿达木单抗治疗前的病程38(3~81)个月。根据巴黎分型判断9例CD患儿病变位置,2例为小肠型(L4a+L4b),7例为全消化道型(L3+L4a+L4b)。10例患儿经过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转换阿达木单抗治疗的原因分别为,英夫利西单抗原发性失应答1例,继发性失应答6例,严重过敏反应3例。10例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阿达木单抗治疗前,临床缓解1例,轻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3例,重度活动2例;治疗第10周,临床缓解6例,应答1例,无应答3例;随访时间25(10~86)周,临床缓解8例,1例无应答患儿临床症状好转,1例无应答患儿停用后行基因检测,发现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半合子突变,考虑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10例患儿共发生5例次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儿童IBD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失败后转换为阿达木单抗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疗效 安全性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失应答 继发性失应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接种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安全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法,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招募35例符合标准的MHD患者为试验组,70例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试验组匹配的MHD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按照标准接种程序分别于第0、1、6 月接种戊型肝炎疫苗,对照组常规诊疗,未给予疫苗及安慰剂注射。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象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评价疫苗在MHD中的安全;通过比较全程接种戊肝疫苗MHD患者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评价疫苗在MHD中的免疫原性。结果总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7.1%(18/105),未出现疫苗接种相关的3、4级不良反应/事件。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0.0%(7/35),全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7.1%(6/35);试验组对照组全身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名全程接种者接种后的HEV-IgG抗体阳性率为100%,GMC为14.47(95%CI:13.14~15.80)WU/ml,46名Ⅲ期临床试验对象接种后的抗体滴度[GMC为18.08(95%CI:13.63~22.54)W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05)。结论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在MHD患者中安全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 标签: 戊型肝炎疫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安全性 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