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方案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活动方案,统计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早期活动方案后,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早期活动方案,能有效促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加速康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其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活动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乌头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中高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2017年6月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224例接受乌头汤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12周的早期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131例和甲氨蝶呤组93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的CRP、ESR水平,采用28个关节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评估疾病活动度与生活质量,并根据DAS28的改善程度计算临床缓解率和低疾病活动度(low disease activity, LDA)患者比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12周,联合用药组CRP(t值分别为2.100、2.488),ESR(t值分别为2.130、2.777)水平及DAS28(t值分别为2.886、3.718)、HAQ(t值分别为2.144、2.362)评分均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联合用药组临床缓解率[12.2%(16/131)比4.3%(4/93);χ2=4.188,P=0.041]与LDA患者比例[38.9% (51/131)比25.8%(24/93);χ2=4.207,P=0.040]均高于甲氨蝶呤组;联合用药组临床显效率治疗后8周[37.4%(49/131)比21.5%(20/93);χ2=6.450,P=0.011]、12周[72.5%(95/131)比52.7%(49/93);χ2=9.316,P=0.002]均高于甲氨蝶呤组。结论乌头汤与甲氨蝶呤联用可明显改善早期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乌头汤 抗风湿药(中药) 甲氨蝶呤 抗风湿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对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THA手术的患者中选出160例,依照手术先后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实施早期下床活动相关措施,在术后第1天即下床活动和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5 d和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人工髋关节的功能总分依次为(69.11±2.47)分和(84.32±2.5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06±3.39)和(78.33±2.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假体脱位、便秘依次出现7、2、11例,而观察组则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下床活动对TH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活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0—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240名泌尿外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泌尿外科护士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泌尿外科护士对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42±1.23)、(30.40±3.18)、(10.65±2.20)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在泌尿外科的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所在科室是否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是否接受过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泌尿外科护士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早期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对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早期活动的态度较好,但知识储备较为薄弱,行为现状不理想。应加强护士对早期活动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制订早期活动方案,促进早期活动在临床上科学、有效的实施。

  • 标签: 膀胱切除术 泌尿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活动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早期活动开展受限的问题,于2017年3~8月开展"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品管圈主题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建立早期活动流程、发放早期活动口袋书、添置活动器材等方法,比较开展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从18.18%提高至60%。结论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品管圈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脑利钠肽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肺功能程度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高于对照组,脑利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 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 生活质量 心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总患病人数过亿,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相比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慢阻肺的基层防治严重滞后。开展基层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意味着将慢阻肺防控重点转向疾病上游或早期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患者和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肺功能检查设备和基层医生肺功能知识储备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肺功能检查尚未在基层普及;即使已经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质控合格率低、报告欠准确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呼吁和支持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提倡“像测血压一样测肺功能”,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在慢阻肺和肺功能知识的培训,培育更多有呼吸专长的全科医生,并通过医防融合和呼吸专科医联体全面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能力。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诊断 筛查 现状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好发于青春期、以角膜突出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进展期圆锥角膜较易通过临床症状及眼前节检查发现,而早期圆锥角膜(包括可疑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顿挫型圆锥角膜)由于视力下降不明显、角膜改变较轻微,难以通过一般检查发现,目前通常采用角膜地形图进行判断。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另一种角膜形态学检测方法,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角膜地形图的辅助诊断手段。眼反应分析仪及Corvis ST设备通过测量眼生物力学参数,可发现早于形态学变化的角膜结构改变。以上方法均可得到数量可观的参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尝试用于探索圆锥角膜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此外,易感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提醒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60-65)

  • 标签: 圆锥角膜/诊断 Corvis ST生物力学指数 形态生物力学指数 上皮层最大扩张指数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早期诊断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遗传易感者、50岁后新发糖尿病、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病变均为胰腺癌的高危因素。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将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一并纳入胰腺癌风险评估体系中,通过更精确的风险分级让更多个体从胰腺癌早期筛查中获益。对于高危群体,联合MRI与EUS是首选的筛查手段。影像组学、分子影像技术、代谢组学、液体活检等技术可作为辅助诊断措施,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整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影像组学等多个层面的海量数据实现胰腺癌发病风险分级与早期诊断。但目前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仍有一定距离。

  • 标签: 胰腺癌 早期诊断 高危人群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舟山市中医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和早期活动。对比两组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临床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Barthel)评分。结果干预组早期活动策略依从性(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天数[(5.62±2.65)d]、入住ICU天数[(7.58±2.14)d]、住院总天数[(14.27±3.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1±2.73)d、(10.23±2.76)d、(18.98±3.26)d,早期活动天数[(5.57±1.3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5±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6、4.183、5.789、8.990,均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有提高(均P<0.05),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SAS、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应用于ICU早期活动策略,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活动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尿频、尿急、尿无力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储尿期症状,膀胱活动低下(UAB)是排尿期症状,伴或不伴逼尿肌收缩障碍。有时OAB和UAB共存于同一患者中,形成OAB合并UAB综合征,即COUB综合征。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治疗单一的明显相反的综合征。本文就OAB合并症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COUB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下尿路症状 膀胱活动低下
  • 简介:摘要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临床普遍缺乏一种能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外泌体是乳腺肿瘤细胞向外周循环选择性释放并稳定存在一定时间的小分子物质,它所含的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的调节性RNA,能够通过结合到目标mRNA的3′UTR区域并调节目标mRNA的转录后表达,从而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外泌体miRNA能够提示乳腺癌细胞的存在、临床分期、分子分型等多种信息,可能在未来投入临床应用,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早期诊断 外泌体 微RNAs
  • 简介:摘要错畸形是仅次于龋病和牙周疾病的第三高发口腔疾病,随着文化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逐年增加。正畸固定矫治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龋,已经严重挑战龋病预防和正畸治疗的美学效果,值得医患双方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龋齿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 早期龋 牙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口腔不良习惯如口呼吸习惯、吮咬习惯、唇习惯、舌习惯等是导致错畸形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异常压力可破坏口颌系统肌力平衡,干扰颌面部正常发育。因此,早期发现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是错畸形早期矫治的关键。本文针对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的错类型及相应的干预手段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习惯 正畸学,阻断 正畸学,预防 正畸矫正器,功能性 口呼吸 吮指 舌习惯 早期矫治
  • 作者: 李巍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错畸形的早期矫治包括对患者骨骼畸形进行生长改良、对部分牙齿问题及口腔不良习惯进行预防性及阻断性矫治,以引导牙颌面的正常发育、消除错畸形对口颌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牙齿与牙周组织健康的损害。虽然所有错畸形均可于恒牙期开始进行正畸综合治疗,但由于恒牙初期时相当一部分患者仍处于生长发育期内,对部分错畸形仍可采用早期矫治的手段进行治疗,而且这一阶段的正畸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针对恒牙初期可行早期矫治的下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Ⅱ类错、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前后牙反等错类型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牙列,恒 正畸学,阻断 正畸学,预防 生长和发育 早期矫治
  • 作者: 房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早期矫治指乳牙期或混合牙列早期对牙颌面畸形进行的正畸治疗。目前,早期矫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师关注,矫治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矫治器的种类越来越多,但这也造成儿童早期矫治出现风险增加的问题。本文对乳牙期关系的建立和特征、不同阶段的矫治原则、口腔不良习惯和错畸形的矫治方法、早期矫治的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列,乳 正畸学,阻断 正畸学,预防 生长和发育 早期矫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