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主动活动对于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脱机期间舒适度、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实施主动锻炼,鼓励尽早下床,对照组实施被动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脱机时间、脱机期间的舒适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脱机时间为(6.2 ± 2.3) d,对照组为(9.8 ± 3.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559,P<0.01)。观察组患者脱机期间的舒适度为(81.20 ± 4.93)分,对照组为(64.54 ± 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798,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较满意3例,满意27例,患者满意度评分(93.67 ± 2.20)分;对照组一般满意2例,较满意15例,满意9例,患者满意度评分(85.81 ± 5.4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3.312 2,t值为-7.205 7,P<0.01)。观察组患者脱机期间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主动活动能缩短重症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时间,提高患者脱机期间的舒适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没有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造成影响。

  • 标签: 主动活动 重症肌无力 机械通气 脱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关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阻碍因素的安置认知现状,为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5名普外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阻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术后疼痛[(3.83±1.17)分]、虚弱[(3.68±1.08)分]、安置心电监护[(3.48±1.18)分]是护士认为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不同文化程度(F=5.410,P=0.005)、职称(F=6.333,P=0.002)及工作年限(r=-0.159,P=0.042)的护士认知阻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相关因素是护士认为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且医生在术后管理方面的欠缺也是重要阻碍因素。

  • 标签: 护士 早期下床活动 腹部手术 手术后 阻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学、可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方法于2020年2月成立课题组,经文献循证和专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早期下床活动方案,采用德尔菲法于2020年6—10月选取来自北京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共1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根据专家修改意见构建早期下床活动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37和0.257。最终形成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包括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早期下床活动方案2个部分,共计14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制订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检验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早期下床活动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简明疾病认知问卷、肌力评级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脉搭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38%(38/100)冠脉搭桥患者在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桥选择、术后疼痛、下肢切口水疱、下肢肌力评级及疾病认知度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桥选择、术后疼痛、下肢切口水疱、下肢肌力评级及疾病认知度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早期下床活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案改善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成立专案改善小组,以专案改善实施前的5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改善前组,专案改善实施后的5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改善后组,应用专案改善方法分析,分别从制订并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标准化方案、完善集束化疼痛管理策略、完善科室引流管管理执行标准等方面进行改善。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专案改善实施后,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至(21.49±4.94)h,患者术后直腿抬高时间缩短至(32.10±11.48)h、屈膝90°时间缩短至(23.08±5.93)h,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至(4.12±1.03)d,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6、-5.37、-6.88、-10.37;P<0.01)。专案实施前后伤口渗血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由改善前的17.9%(10/56)下降至3.4%(2/58),患者术后直立不耐受由改善前5.4%(3/56)上升至20.7%(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8、4.36;P<0.05)。结论专案改善的实施,缩短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便秘发生率,加快膝关节功能康复进程,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早期下床 膝关节功能 专案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早期下床活动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Ovi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早期下床活动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的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文章8篇,合计样本量936例,其中干预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474例、对照组(常规活动护理)462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加权均数差值(WMD)为-21.01,95%置信区间(CI)为(-25.98,-16.04),P<0.05]和首次排便时间[WMD=-31.97,95%CI(-54.69,-9.25),P<0.05]均缩短,术后胃肠不适[相对危险度(RR)为0.44,95%CI(0.34,0.56),P<0.05]和并发症[RR=0.76,95%CI (0.56,1.02),P<0.05]发生率均下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WMD=-20.64,95%CI (-21.71,-19.56),P<0.05]更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活动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不适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Meta分析 肝切除术 康复护理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地探究北京地区孕妇总体力活动和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的909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regnancy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PPAQ)调查孕早期家务照顾、职业活动、运动锻炼和交通活动,并随访收集研究对象GDM诊断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206名孕妇(22.7%)诊断为GDM,调整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和其他类别体力活动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比于孕早期家务照顾较低水平的孕妇,中等水平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低(OR=0.654,95%CI:0.436~0.980);相比于不参加运动锻炼的孕妇,运动锻炼达标的孕妇GDM发生风险较低(OR=0.518,95%CI:0.287~0.934);总体力活动、职业活动和交通活动与GDM的发生无关。结论孕早期运动锻炼和家务照顾是GDM的影响因素,鼓励孕妇提高孕早期运动锻炼水平、从事适度家务照顾可能有助于预防GDM。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体力活动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活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结合头脑风暴法初步拟定指标条目,对16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咨询,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7,第1轮专家咨询各级指标的Kendall's W为0.180~0.375,第2轮Kendall's W为0.098~0.375。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即患者相关因素、医源性相关因素),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750 0、0.250 0,二级指标权重为0.050 0~0.500 0,三级指标权重为0.014 0~0.246 7;各级指标的层次排序一致性CR<0.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各指标权重合理,能为临床护理实践中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活动的风险评估提供内容依据和量化标准。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早期活动 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改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而且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94例。以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46例(入院时间为2019年7~12月)开展常规的功能锻炼,试验组48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6月)开展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对两个小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相关指标、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的腹泻、误吸及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34);在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方面,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3.57±0.82)d、(3.04±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8,P=0.024);在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4.17%、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6,P=0.534)。结论对重症患者开展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使其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得到切实的提升,更早地将目标喂养量达成,对其健康的恢复颇为有益。

  • 标签: 危重病 早期活动 肠营养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理念在四川省各ICU中的推广及实践现状。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ICU患者早期活动实施现状调查问卷,选取四川省18个市的103所二甲及以上医院的ICU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等级的医院在是否为大学附属医院、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0个开展了早期活动的ICU中,有标准早期活动方案的ICU与无标准早期活动方案的ICU在是否组建专项团队、是否对患者进行书面评估、是否签署早期活动知情同意以及是否具备紧急预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开展且有标准方案和未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的ICU中,床位数、护床比、床位使用率、配备康复治疗师、配备呼吸治疗师、实施每日唤醒、采用标准镇静评分是ICU患者早期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P<0.05);在开展但无标准方案和未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的ICU中,护床比、配备康复治疗师、配备呼吸治疗师、实施每日唤醒是ICU患者早期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床比、床位使用率、配备康复治疗师、配备呼吸治疗师为开展有标准方案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护床比、配备康复治疗师、配备呼吸治疗师为开展无标准方案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各ICU中早期活动的实施率仍不足,实施质量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探讨多学科合作方式,人力资源配置等相关问题,早期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规范,需加强基于循证的临床实践和制定适合本土的方案。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活动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内外发布的ICU成人患者早期活动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质量评价,为规范化构建我国ICU成人患者早期活动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站、康复专业相关网站及各数据库发布的ICU成人患者早期活动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应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和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针对文章质量评价的标准分别对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临床实践指南8篇,专家共识12篇。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7篇B级,1篇C级。专家共识经质量评价后均可纳入研究且真实性较高。ICU成人患者早期活动的相关推荐意见涉及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早期活动准备和监测指标;早期活动的启动指标;早期活动暂停指标;早期活动强度、时间;预后测量指标6个方面。结论ICU成人患者早期活动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总体质量一般,指南的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独立性有待提高,国内学者应重视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和应用,借鉴国外高质量证据进行本土化实践,指导我国危重症康复领域的发展。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成年人 指南 早期活动 专家共识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文献构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162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独立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下肢功能评分及术后2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活动标准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康复护理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在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并已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57例患者完成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9例,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指标、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天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的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干预有利于肺癌术后患者临床指标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肺肿瘤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引流量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2—8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均≥8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床上踏步训练机功能锻炼。比较其在功能锻炼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支持参数的变化(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氧合指数及浅快呼吸指数)。结果下肢功能锻炼前后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支持参数中,呼吸机氧浓度、潮气量、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锻炼前分别为(57.19 ± 4.36)%、(421.22 ± 17.31) ml、(172.75 ± 40.13) mmHg(1 mmHg=0.133 kPa)、(47.28 ± 3.89)次·min-1·L-1,锻炼后分别为(49.67 ± 5.82)%、(458.79 ± 15.20) ml、(193.58 ± 32.73) mmHg、(44.03 ± 1.21)次·min-1·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9~5.662,P<0.01或0.05)。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支持压力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床上踏步训练机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该方式可使呼吸机氧浓度支持参数下降,潮气量增加,增加患者自主呼吸做功,氧合指数上升,浅快呼吸指数下降,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尽早脱机提供前提条件。

  • 标签: 踏步训练 下肢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早期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17日。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包括床上被动或主动辅助活动、坐于床边、床旁站立、转移至床旁椅和辅助步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0项RCT研究,共1 32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60例,试验组663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项研究为A级,3项研究为B级,提示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早期活动不会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的病死率〔优势比(OR)=0.92,95%可信区间(95%CI)为0.75~1.13,P=0.449〕;亚组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有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病死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病死率:OR=1.02,95%CI为0.74~1.40,P=0.927;6个月病死率:OR=0.95,95%CI为0.70~1.27,P=0.712;12个月病死率:OR=0.60,95%CI为0.33~1.10,P=0.101)。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并不会增加出院后的病死率,且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较少、样本量较小且各研究早期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存在差异,仍需要开展大量的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早期活动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将A病区患者作为试验组,B病区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方案。观察试验组患者活动目标完成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完成率,术后1~3 d活动距离,活动时疼痛和头晕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3 d腹胀情况,与活动有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下床活动第1~3天活动目标达标率分别为100.00%、88.06%、92.54%,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开腹手术患者每日活动达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完成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3天及1~3 d活动距离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 d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下床活动疼痛、头晕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过程中均未出现活动不良事件。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医护人员评估和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早期下床活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早期活动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JIA)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确诊为早期活动性JIA的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5±1.4)岁,应用MSUS及MRI对120个膝、踝关节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JIA关节病变检出率的差异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20个关节,MSUS共发现阳性关节88处,检出率为73.3%。其中滑膜不同程度增厚40处,厚度为(6.23±2.03)mm,关节囊积液62处,积液深度(7.23±3.03)mm,肌腱炎及腱鞘炎32处,滑膜炎6处,软骨改变2处,血流信号稍丰富52处。MRI共发现阳性关节90处,检出率为75.0%,主要表现为滑膜增厚伴强化,关节腔内可见积液,邻近骨髓水肿。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MSUS及MRI对早期活动性JIA关节病变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MSUS费用低廉、无需镇静、可重复性强,可作为患儿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肌骨超声 核磁共振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对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管理的效果。方法组建多学科团队,引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识别问题后,经文献查阅及小组讨论,制订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护理实践,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2轮螺旋循环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早期活动实践的方法。结果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从行动研究前的33.93%,增加至第1阶段的64.06%及第2阶段的91.80%;疼痛评分>3分的人数由行动研究前的41.07%,减少至第1阶段的20.31%及第2阶段的6.56%;恶心、呕吐的人数从活动前的25%,减少至第1阶段的10.94%及第2阶段的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质量改进,规范围术期疼痛的管理、细化的活动方案、规范早期下床活动的评估标准、规范早期下床活动流程、规范麻醉清醒的评估、规范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及干预,有助于提高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多学科团队 行动研究法 质量改进 腔镜术后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皮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肌肉和肺的累及,也常合并恶性肿瘤,肺累及常是致命性的。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减少肌肉和肺的损伤、识别和诊治合并的恶性肿瘤、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率有极大帮助。皮肌炎的异质性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论述皮肌炎合并急性肺间质性纤维化、发生吞咽困难、合并恶性肿瘤的高风险因素,总结出"皮疹+甲皱血管+肌炎抗体"的联合模式有助于早期诊断皮肌炎,早期识别重要内脏损害风险和肿瘤,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

  • 标签: 皮肌炎 肺疾病,间质性 恶性肿瘤 肌炎抗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多学科医务人员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并进行Meta整合。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Ovi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多学科医务人员对ICU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及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提炼出54个主要结果、13个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分别是对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感知、实施早期活动的障碍因素、实施早期活动的促进因素。结论多学科医务人员协作在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障碍,未来应结合国内ICU实际情况及特点探索多学科协作策略,积极推动早期活动的临床开展和持续落实,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早期活动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