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家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8-01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病原因较多,肺动脉的阻塞和痉挛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人体患病时间越长,症状就越严重,可见此疾病有明显的渐进性,因此诊断出来必须马上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加重,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此疾病的发病因素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动脉管腔中出现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形成肺动脉慢性阻塞,另一种是血管栓塞,血循环过程中血液中杂质在管腔不断沉积,从而导致肺动脉慢性阻塞。第三种情况是肺动脉缺氧持续阻痉挛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动脉高压目前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多,我国是传统医药的发源地,中医药治疗功效博大精深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慢阻肺动脉高压的中医疗法对于急性发作病人来说,中医上讲究以痰凝水停邪实,先对肺部进行清理,即理气化痰,通过汤药将脏腑中淤积物质排出,并服用相应汤药对脏腑进行温养,理气化痰效果显著,支气管平滑肌在此药物作用下,痉挛现象得到缓解,心肌通气功能增强,器官供血正常,痰液被药物稀释后通过口腔排出,血液中沉积物质减少,达到缓解肺动脉阻塞的目的。草劳子是常见中药,具有良好的稀释痰液、避免器官缺氧等作用。患者病情稳定后,改成温养类药物,对肺、肾虚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患者身体虚弱,固本培元,保证患者身体内血循环通畅。丹参、当归等药物是常见的临床用药,在这些药物作用下,血小板聚集作用受到抑制,红细胞瘀滞症状得到缓解,机体内微循环被改善,肺部毛细血管所受压力减小,避免血管破裂现象,局部水肿现象得到改善,肺部换气顺畅,通过调节患者呼吸不再难受。不同药物治疗肺动脉阻塞疾病效果不同,下面列举几种临床上常见药物。川芎嗪。此药物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效果,对淤血阻滞症状有较好治疗效果。在慢阻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内皮素含量上升,在其作用下血管内不断合成内皮细胞,活性多肽的分泌量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组织正常供血。川芎嗪的作用就是减少患者体内内皮素分泌,保持肺血管通畅,防止栓塞现象出现,进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丹参。肺部微循环在丹参作用下明显得到改善,内皮损伤细胞逐渐被修复,平滑肌变形症状受到抑制,血管增生风险降低,肺部血管结构被重建,有效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相关研究表明,丹参能对心肌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血液粘稠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经临床确诊,采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CT机扫描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分布类型及肺动脉栓塞的征象。结果14例肺动脉梗塞患者,共累计88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其中包括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叶动脉29支,左右肺段动脉40支,左右肺亚段动脉17支。中心型35支,锐角附壁型25支,钝角附壁型19支,完全闭塞型9支。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且安全、快速、无创的优点,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35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或右肺动脉21支,肺叶动脉36支,肺段动脉42支,肺亚段动脉34支。肺动脉栓塞主要以叶肺动脉为主,栓塞率30.0%,其余发病率依次为左或右主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主肺动脉。135支栓塞的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肺动脉栓塞增强CT表现中心型共72支,占53.3%,最常见。60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栓子部分或完全融解,管腔内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消失,相应肺部症状也得到改善。结论多层螺旋CT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能进早诊断,从而做到早治疗,使患者症状早缓解,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 标签: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4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是96.6%;对照组有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是83.3%,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可以降低肺动脉阻力,提升心脏指数,提高心排量,减少心衰患者死亡几率,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多巴酚丁胺 泵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动脉栓塞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该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不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再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手段,通过观察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30.0%),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的栓塞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的图像显示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重建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像,其技术的优势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在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1例,男16例,女35例;年龄31.1±7.6岁(18-47岁);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24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死亡。采用这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3个月肺动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但经胸小切口封堵组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疗效确切,其与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但一些特殊类型患者仍需体外循环手术治疗。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经胸小切口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行64层螺旋CT征象。结果48例患者中,右肺动脉干单发栓子2例,肺动脉干、叶、段多发栓子18例,肺动脉干、叶、段、亚段多发栓子5例,叶、段肺动脉多发栓子20例,叶、段、亚段肺动脉多发栓子2例,仅肺段动脉多发栓子1例。CT表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都比较明显特异。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64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实验,对呼吸科室接受的患者存在的肺动脉高压疾病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并确定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已有医患材料的方法进行真实度与可信度相对较高的医疗研究实验,从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间接收的呼吸科患者中选出200例存在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者,根据其就诊材料来研究病变形成原因与该种疾病的主要特点。结果在研究时间范围内,肺动脉高压患者占比达到6.04%,存在慢性血栓PH的患者有25例,低氧相关性以及肺部疾病患者有124例,出现了左心疾病的患者共有26例,患有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有15例,剩余10例患者的情况相对复杂。有132例患者的患病程度达到了重度与重度,剩余108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存在低氧相关性以及肺部疾病情况的数量比较多。

  • 标签: 呼吸科疾病 肺动脉高压 病因构成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位肺动脉高压患者,归纳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群40位作为对照组。对比组织多普勒诊断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Am、Em、Sm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e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PAD、RVD、RAD、PAS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而言,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观测到异常数据,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Tei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初步诊断肺栓塞的患者行胸部CTPA扫描,对肺动脉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T)及多方位重建(MPR)技术三维重建。结果CTPA不但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叶、段及段级以下分支,并且能够显示其管腔内栓子。结合MIP、VRT、MPR三维重建技术更能明确定位及明确诊断肺栓塞。结论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方便、无创且敏感性高,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MSCT 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疑诊为肺栓塞的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患者肺动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栓子163个,受累肺动脉58支,其中肺动脉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14支,叶动脉21支,肺段动脉13支,肺亚段动脉8支。直接征象中心型30支(51.72%),偏心型14支(24.14%),附壁型5支(8.62%),闭塞型9支(15.52%)。间接征象血管纹理稀疏,“马赛克征”3例;肺实变,楔形或条状实变影5例;肺动脉高压5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16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63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再发伴活动后喘息3月"于2013年11月18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3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病初间断有发热,体温在37~38℃,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可降至正常,后逐渐出现活动后喘息、气促,期间曾先后两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住院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1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慢阻肺并发症肺动脉高压相关因素。结果 D-二聚体、肺功能三项指标、OI、三项炎性因子指标、主肺动脉直径水平属于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阻肺常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中需要全面考量,及时发现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保证治疗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宣教及准备;术侧肢体制动;伤口护理与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焦虑;加强出院指导,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等。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 CT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以及不同图像处理技术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纳入 44例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行 CTPA检查后分为 A组和 B组, A组其触发点感兴趣区在肺动脉干上,阈值为 80HU,其对比剂总量在 50~60mL之间, B组其触发点感兴趣区在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中,阈值为 80HU,其对比剂总量在 35~45mL之间。其他参数相同。对以上方法的 CTPA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肺动脉右下肺静脉、干静脉 CT值和 6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测量。结果: 4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 B组有 1例患者因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质量较差,其他图像均比较满意,肺动脉干 CT值和 6级肺动脉显示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 p> 0.05); B组患者的右下肺静脉 CT值相比于 A组较低,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经相关处理后,不用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不同。结论:在上腔静脉上选择出发点,行 CTPA检查,将对比剂的使用量予以减少,将图像的质量予以提高,并使用各种处理技术,使其病变更好的显示,并将诊断的准确性予以提升。

  • 标签: 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动脉 CT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1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 68例进行研究分析, 68例患者均采取 CT血管成像检查。将 68例患者分为 1组和 2组。 1组患者触发点感兴趣区( ROI)处于肺动脉干,对比剂使用总量为 50ml,阈值为 80HU, 2组患者的触发点感兴趣区在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中,对比剂总量为 30ml,阈值设置为 90HU。两组患者药物注射完成后都追加 20ml的生理盐水,对比不同处理方式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 68例患者中,有 31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一共有 608个栓子。 VRT在左右肺动脉的检测率为 100%。其余部位的栓子检测率较低。 1组患者 6例肺动脉显示率与 2组患者对比无差异, P〉 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 1组患者的右下肺动脉 CT值明显高于 2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疑似肺栓塞患者实施肺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不同的触发点感兴趣区处于上腔静脉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降低对比剂的使用量, MPR对比 MIP、 VRT在肺动脉栓子的检测率非常高,采用不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对病变的显示效果,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触发点位置 检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21例,硫酸镁饱和量200mg/kg,用25%的硫酸镁稀释5倍后于20~30rain内静脉注射,然后以每小时2O一50mg/kg维持量持续滴注,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钙、血镁等,使血镁浓度维持在3.5~5.5mmol/L。结果用药6h后Sp02由用药前的(77.6±7.1)%升至(90.8±7.3)%(P<0.01)、Pa02由(6.10±0.75)Kpa升至(9.90±1.01)Kpa(P<0.01)、pH值由(7.21±0.06)升至(7.37±0.05)(P<0.05)。21例中治愈15例,好转放弃4例,死亡2例。结论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安全价廉,疗效较好,使用简单方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