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单纯运用可脱卸弹簧圈(GDC)也无法治疗,因弹簧圈无法固定在瘤体内,置入支架虽然可以塑形血管以固定弹簧圈,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 梭形动脉瘤 椎动脉 术后并发症 动脉瘤夹闭术 可脱卸弹簧圈
  • 简介:由于危重患者的动脉血压监测、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时血气分析检查的时时监测等等。动脉置管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常用的动脉置管针其管径大,针芯粗。而危重患者的动脉搏动弱。无法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的穿刺不仅会破坏血管,加重患者的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机率。穿刺成功时,因其管径大,回血速度快,往往造成血液污染和逆行感染。而留置针代替动脉置管针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针 动脉置管针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重症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主动脉是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特别的血管,主动脉夹层是以主动脉中膜内血肿的形成为特征,血肿将内膜和外膜分隔开而形成一个假腔(撕裂层)。通常,夹层开始形成是由于主动脉内膜上出现了小的原发破口,这样血液在体循环血压的压力下通过这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进而破坏了中膜并将血管内膜同外膜剥离形成假腔。假腔形成后会治着血管长轴不断蔓延。但是有4%的夹层病例只表现为中膜内血肿而没有内膜的剥离,其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这种血肿经常会突破内膜与真正的主动脉腔相连。主动脉夹层形成后,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向前扩展,也可以逆行至主动脉弓甚至升主动脉。而夹层血肿内的血流也可以再破入主动脉腔。少数情况下,夹层可以从外膜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胸腔出血和纵隔出血等导致猝死。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主动脉内膜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2ml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共采集498例次;将2012年度收住ICU需要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的危重患者20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共采集500例次。比较2组患者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凝血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血气包堵塞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BD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数、降低血气包堵塞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BD动脉采血器 动脉血标本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4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经过。结果14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9例病情得到控制;5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夹层动脉瘤破裂。结论提高病情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脑血流减少,由此可引起血栓形成直至脑梗死等一系列病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是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预防脑中风的首选治疗方法。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导致一过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脑梗死等^[1]。

  • 标签: 颅外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硬化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4.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 标签: 经桡动脉测压管 股动脉 采血 血气分析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h、2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h是可行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Band止血气囊 止血技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nganeurysm)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并且病情复杂多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外科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超过50%。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000年1月-2006年7月我们对4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使患者身心获得全方位的放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舒适护理 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 护理模式 死亡率
  • 简介:【摘要】总结 1例1+年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成形术后、心房颤动、心功能III级且长期口服华法林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经桡动脉采集血标本导致动脉血管分支破损、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护理体会,从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 标签: 桡动脉穿刺 假性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护理在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实施效果。方法:针对60名接受紧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中,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紧急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紧急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的50例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中血压变化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全脑 血管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瘀斑、穿刺口感染。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后对股动脉穿刺处的止血方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人工压迫法止血。该方法虽经济简单易行,但因术后肝素化或按压不当,易造成局部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需卧床24h,常导致腰背部疼痛、排便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对5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采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止血,止血效果好,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卧床时间,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股动脉穿刺 止血器 介入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ADA手术患者中选取4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2组生活质量,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估2组精神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SAS、SD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评分均较高(P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术期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2006月7月至2009年3月共行桡动脉径路介入术1108例,其中4例发生桡动脉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采用手压迫并加压包扎治愈。其发生原因主要为患者年龄大、体瘦、多次穿刺动脉、术后止血方法不当、术后抗凝强度相对过强等。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有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可能,应根据术中穿刺情况选择止血方法,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桡动脉 介入治疗 假性动脉瘤 原因 护理
  • 简介:腔内修复术(EVR)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将支架人工血管经股动脉导入,利用支架弹性扩张将人工血管无缝合固定于裂口两端的正常动脉壁。通过封闭夹层裂口而使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流与扩张薄弱的动脉瘤壁隔离而达到预防夹层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6月为101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实施腔内修复术,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手术配合 治疗 夹层动脉瘤破裂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桡动脉股动脉 介入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利用血氧灌注指数( PI)指导术后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和 PI导向组( 43例)。对照组: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同时记录 PI值。 PI导向组: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进行 PI测定,每半小时记录术肢 PI数值变化。结果 PI导向组术后疼痛、麻木、肢端发凉及手部肿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复查桡动脉 B超,提示对照组有一例桡动脉闭塞,但与 PI导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术后 30分钟的 PI值均低于 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术后 1小时开始至术后 4小时,两组 PI值均逐渐升高,但 PI导向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4.5小时开始至术后 6小时解除压迫,虽然两组 PI值进一步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新一代脉搏氧饱和度测量仪动态监测 PI值,客观评估患者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强度,避免过度压迫导致肢体损伤,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未增加穿刺点出血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灌注指数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