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中微生物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我院于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采用物体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 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探讨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结果: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 33.33%,内科楼 24.18%,外科楼 33.33%,东院区 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 79.48%,内科楼 84.74%,外科楼 91.38%,东院区 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69.16%,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采用生物荧光法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 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荧光法 感染控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是判断医疗器械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产品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所以是医疗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选择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作为研究的对,通过评价内容的论述进一步分析实验室规范(GLP)的基本状况,以及执行医疗器械良好实验规范(GLP)的特殊性,从而更好的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并未执行良好实验室规范,所以所得出的各项实验数据整体质量不高,无法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隐患,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良好实验室规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当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规范生物学评价过程,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质量管理GLP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医学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防控的措施。方法 选择郫都区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展开研究,按照要求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管理措施。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两组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率、检验设备消毒合格率、档案管理效果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观察组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低、设备以及防护安全方面的效果好,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医学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医学检验人员的生命健康水平,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医学检验科 生物安全 风险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136份临床标本的检验报告,基于检验结果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4136份临床标本中,共有657例为阳性,占比为15.88%;其中,腹水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37%(170/392)、36.26%(41/113),占比相对较大;次之为尿标本(16.88%)、痰(纤支镜)标本(14.87%)及全血标本(10.43%),相对最低的为脑脊液标本(8.33%)、胸水标本(6.31%)及粪便标本(2.47%)。结果:标本类型不同,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也有明显差异,临床需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恰当标本开展微生物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疗。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科学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这也就使生物制药的技术快速地发展起来,而且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生物制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这就给生物制药行业带来了迅速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当代制药工艺中的新兴产业技术生物制药加工技术也开始逐渐凸显它的优势,并渐渐得到了许多领域的认可,如医药、保健、日化等,并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生物制药领域,双水相萃取技术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利用富集在环境中的盐和氨,同时还能降低生物制药的需求量。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生物制药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在生物制药领域,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操作步骤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并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结论指出,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 标签: 双水相萃取技术 生物制药 的应用
  • 简介:摘要:基于此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提取量大、操作简单等优点,本项目拟开展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的纯化,抗生素的制备等,并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双水相萃取 分离提纯 抗生素 生物制药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己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支撑,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将对医疗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医学实验室其他专业领域一样,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涵盖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部过程;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所有因素。总之,微生物检验应严格遵循实验室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认真执行每个操作环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策略
  • 简介:摘要: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结构修饰以及新化合物的开发。微生物转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已知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以用来生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量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同时可用于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微生物转化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中药 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生物可吸收缝线用于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4 例妇科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52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线缝合方式,而实验组则使用生物线可吸收缝线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优良率为 96.1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4.61% 的优良率( P < 0.05 );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与拆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进行妇产科临床治疗中,使用生物可吸收缝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治疗 生物可吸收缝线 愈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时的意义。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9月,纳入180例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以掷骰子法均分为A组和B组,B组以原始标本涂片检查,A组以经过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A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4.44%,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40.00%,真菌检出率为15.56%,B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3.33%,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37.78%,真菌检出率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不同标本涂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始标本涂片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在应用于微生物检验中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都能较好地检出病菌类型,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始标本涂片 细菌培养涂片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现如今微生物检测的现实情况,制定微生物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和控制策略,为不断提高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了我们实验室收到的256份不合格微生物检测样品,并出于不合格原因提取了统计样品。结果:256个不合格的样本的来源为唾液样本(42.19%),尿液样本(33.20%),血液样本(14.45%),分泌样本(5.08%),粪便样本(2.73%)和无菌体样品(2.34%)。形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是样品污染(26.95%),然后是错误的采集时间(22.66%)。结论:针对微生物标本存在的问题,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讨微生物临床检验的检查效果,并对其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实验时间限定为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实验室分离出来的致病菌 220株,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耐药性及敏感性资料展开探讨。结果:检出的致病菌共计 200株(革兰阳性球菌 82株,占比: 37.27%,革兰阴性杆菌 138株,占比: 62.73%),含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 83株( 37.72%)、金黄色葡萄球菌 48株( 21.81%)、铜绿假假单胞菌 27株( 12.27%)、肺炎克雷伯 22株( 10.00%)、肠球菌 19株( 8.63%)、变形杆菌属 15株( 6.81%)。结论:临床多重耐药性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这种改变与细菌耐药性逐渐上升之间有密切关联性,因此需要为患者展开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力求对细菌耐药性变迁形式取得动态掌握,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生物药物能不能得到应用,主要就取决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使得研究生物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的关键。本文概述了生物药物,分析了对生物物药物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动物个体水平进行评价,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评价,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评价。

  • 标签: 生物药物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价值。方法:共计52例尿路感染患者,研究组运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运用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确诊率、治疗总有效率、感染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路感染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