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尿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更好地从尿道发现细菌并减少可能的污染,必须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必须使用专用无菌容器,并加盖送检,并在培养时进行活菌计数。树立标本质量控制意识,注意无菌操作,尽快送检或妥善保存。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尿液标本 采集 运送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所有66例患者中共有87株细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伤口分泌物,其次为呼吸道、血液、尿道、胆汁和腹腔引流液等部位。而所有8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在分离菌株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1.4%、16.4%、14.6%、10.3%。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后,有62例(93.94%)患者治愈出院,另外4例患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在进行医院感染检测过程中,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感染微生物种类,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上皮 辅助治疗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机电生物反馈方式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一个月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分数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方式治疗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机电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集粪便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原菌检出率为76.0%(38/50),其中志贺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50.0%、26.3%、21.1%,其它菌株检出率为5.3%,志贺菌属检出率高于其它菌种(P<0.05);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本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的临床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由具备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检查人员进行,同时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同2013年至2014年期间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对比。结果2014年至2015年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均明显较2013年至2014年低,P<0.05。结论检验临床中不同的微生物指标,可以对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及时了解,且可以将可靠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将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6月出具的微生物检查报告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患者自身的疾病种类、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方法以及检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时间等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7%、33.52%、20.33%和13.19%。结论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正确保存检验标本等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波治疗对皮肤浅表赘生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皮肤浅表赘生物患者作为本次对比研究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完成微波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经过微波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后,95例患者中明显治愈者达到57(60%)例,治疗显效者36(60.00%)例,治疗有效者33(34.73%)例,治疗无效者5(5.27%)例,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4.73%。结论微波治疗针对浅表皮肤赘生物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可观,操作简单,不良反应极少,联合后期的综合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治疗鼓励,在生活护理方面协助患者适应治疗,促进愈后效果,最大化的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波治疗 皮肤浅表赘生物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疾控中心的主要的服务宗旨为以人为本,加强各类疾病的控制以及预防工作,属于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疾控中心需要将科研作为工作的基础,减少疾病对人群造成的伤害,疾控中心中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为,对疾控中心所负责范围内的各项传染病的日常监控工作以及体检诊断工作等。因此本文便对疾控中心中微生物检测工作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浅薄的分析。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对照组不采取微生物检验,将两组患儿的感染程度、治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为77.50%,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达9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轻度感染例数多于对照组,而重度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应用于腹泻患儿临床诊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感染,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腹泻患儿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为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开展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因此,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教学 德育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条件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3株大肠埃希菌(25922),均对其实施血平板培养。在分别在复温30min、1h以及6h的营养条件下对其生长情况,尤其是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复温30min后,大肠埃希菌菌落有所生长,在复温1h后的菌落数量最多,在复温6h后菌落数量有所下降。并且在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查后显示,在复温1h后的生物膜厚度明显高于复温30min以及复温6h,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复温1h的营养条件下,更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

  • 标签: 不同营养条件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00例,其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标本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荧光定量PCR技术,最后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标本回顾性分析可知,脓液标本中5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便标本中24株沙门氏菌,1株为O157H7,10株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该检测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实践与应用。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微生物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开设设计性实验等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针对学科知识量大,内容繁杂,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断更新,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们的教学应如何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改变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实验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留学生高等医学教育已成为衡量各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是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必修课程。针对昆明医科大学当前医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留学生 医学细胞生物学 全英文教学
  • 简介:摘要脑卒中多发病突然,致残率高,不仅危害患者的生理健康,也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在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帮助脑卒中患者疏导情绪,提供情感支持,调整家庭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脑卒中患者 社会工作介入 生物-心理-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34例标本展开研究,对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本组所有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21例,不合格原因为样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检测不规范等。结论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送检程序进行规范检验,并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交流,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