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由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弊病日益凸显,其中工业废水问题首当其冲,如果不将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就排放,则会导致严重的固体污染与水体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物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更加重视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进行阐述,并分析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提升。

  • 标签: 厌氧 微生物 处理 工业废水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从给临床科室分离出的 443株致病菌,采集时间为 2018年 7月至 2018年 12月,将此 443株致病菌进行了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及耐药性监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 443例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分别为 76株( 17.16%)和 367株( 82.84%),常见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32.96%)、铜绿假假单胞菌( 28.44%)、肺炎克雷伯菌( 16.93%)、金黄色葡萄球菌( 11.74%)、屎肠球菌( 7.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26%) ,且不同类型的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不相同。结论:对不同菌种进行微生物的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准确掌控细菌的耐药性变化,指导患者临床抗菌药物应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且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择疾控中心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到的110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110份标本中,85份为血液标本,占77.27%,25份为饮用水标本,占22.73%;通过分析影响因素,本组的110份标本中,占有较高比例的是取样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次之,还有送检不及时以及条码错误等。结论:有诸多因素可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合格率。

  • 标签: 质量控制 标本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选取的150株病原菌及50株参考菌株为临床标本,完成鉴定结果分析。结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非发酵糖菌的首选鉴定率均超过90%,对所选菌株首选总鉴定率为94.00%,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达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革兰阳性菌以及格兰阴性菌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00%和95.00%,总符合率为96.00%。结论:在细菌鉴定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细菌高效精准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完成相对分析,故说明该设备可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抗菌药物分析提供良好数据指导。

  • 标签: 细菌鉴定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6月选取的150株病原菌及50株参考菌株为临床标本,完成鉴定结果分析。结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非发酵糖菌的首选鉴定率均超过90%,对所选菌株首选总鉴定率为94.00%,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达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革兰阳性菌以及格兰阴性菌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00%和95.00%,总符合率为96.00%。结论:在细菌鉴定中,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细菌高效精准鉴定,并对其耐药性完成相对分析,故说明该设备可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抗菌药物分析提供良好数据指导。

  • 标签: 细菌鉴定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过程中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的50份微生物标本纳入本次研究,并开展细菌耐药性检测和微生物检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在外科和儿科中,其耐药菌株构成比低于呼吸内科以及重症监护室;在50例标本检出的耐药菌株中,其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方法 : 本次研究选自我院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共 468 份,对标本质量进行检验,共 45 份未达到检验标准。整理相关资料,找出标本不合格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标本采集、储存及检验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质量上的管控,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 结果 :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存在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不同微生物标本类型,在 45 份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中,标本污染所占比重最高,对应数值为 48.89% ( 22/45 ),其次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值为 42.22 ( 19/45 )。此外,采血量不足、送件不及时也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论 :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为确保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标本采集、运输及保存相关工作环节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提高各项工作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肿瘤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生物标志物(CA125、CA153、CA199、AFP以及CEA)水平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21,15.037,23.859,39.984,22.636;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羊肚菌是 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真菌之一,它在食用与药用保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 。因其 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 是食疗的佳品,羊肚菌在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羊肚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的逐渐被发掘,市场的需求量加大,野生羊肚菌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加深对 人工培育羊肚菌的技术的推广增加产量,加深对羊肚菌营养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势在必行 。

  • 标签: 羊肚菌 营养价值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征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是一种先进的生化免疫检测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医学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生物制剂和常规方法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 2015年 9月至 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抽取的300例送到实验室的微生物标本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前,实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照组只对微生物标本培养。分析两组不同方式的培养结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果阳性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革兰染色镜检 微生物标本 涂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应用于细菌性腹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者60例,均采集粪便标本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与耐药性试验,就检验结果与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示检出率为100%,志贺菌的检出率最高达48.3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0.00%,弧菌、气单胞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也有发生,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达20.6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5.00%,弧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5.00%,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达28.57%。本组患者腹泻、发热等症状停止时间分别为(4.10±1.23)d及(1.55±0.30)d,粪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2.38±0.56)d。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应用于细菌性腹泻患者中能够明确病原菌种类,联合耐药性试验能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为疾病治疗与控制提供支持。

  • 标签: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12月期间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对其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此时间段共抽取268份样本,20201月~12月未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共134份样本,2021年1月~12月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采取干预措施共134份样本,比较干预前后质量问题的发生及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质量问题的总发生明显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12月期间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对其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此时间段共抽取268份样本,20201月~12月未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共134份样本,2021年1月~12月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采取干预措施共134份样本,比较干预前后质量问题的发生及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质量问题的总发生明显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不开展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由临床医师开展经验性抗生素给药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基于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开展针对性抗生素给药干预,就两组患者抗生素干预后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比,同时就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轻度感染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感染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白杆菌,均为单一病原菌感染。结论: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开展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能够有效提升抗生素干预的效果,提升感染控制效果。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形态学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效果。方法:设置2020年4月--2022年3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未检验组和检验组,未检验组未采用微生物检验,检验组采用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临床用药合理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1)未检验组和检验组临床合理用药率对照中,未检验组合理用药率为21(例)42.85%,检验组合理用药率为32(例)65.30%,(x2=11.392,p=0.012),两组有差异。(2)未检验组和检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照中,未检验组总感染发生率为13(例)26.53%,检验组总感染发生率为4(例)8.16%,(x2=10.334,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合理用药及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对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将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 102例患儿的相关检验报告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所有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状况,并且对患儿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对检验报告的分析总结而得出,检验结果准确的检测报告 92例,检验结果错误的报告 10例;对导致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检验人员因素 2例,标本因素 4例,操作因素 2例,其他因素 2例;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大肠埃希菌标本 56例,耐药青霉素 0,耐药头孢噻吩 18例,耐药氨苄西林 3例,耐药红霉素 0, 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青霉素 44例,耐药青霉素 42例,耐药头孢噻吩 39例,耐药氨苄西林 28例,耐药红霉素 29例。结论 当前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质量会受到检验人员、检验标本、检验操作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应针对这些因素强化相关检验工作,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此外我市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头孢噻吩具有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性,临床干预时应予以控制。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质量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一起家庭食物中毒的标本采集进行相关的微生物学检验,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该类事件再次发生,并为相关部门健康宣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6月15号食物中毒患者父子肛拭各1份、剩余食物4份、砧板拭子及刀具拭子各1份,共8份样本,按照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父子食用了放置冰箱的过期食物。检测结果:患者肛拭2份、剩余食物样本1份均检出德比沙门氏菌。

  • 标签: 食物中毒 德比沙门氏菌 生化培养 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