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通脑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9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脑不足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并纳入对照组;另择取同期同症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西药常规治疗+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TCD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92%,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自拟脑通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不足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脑通汤 针灸 慢性脑供血不足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椎-基底动脉不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倍他司汀和葛根素静脉滴注,西比灵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静滴倍他司汀和葛根素静脉,西比灵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口服,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6%,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不全疗效肯定。

  • 标签: 眩晕 中西医结合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颈部热敷对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的8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病例,均是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一段时期内收治的患者,诊断严格按照。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则加用中药热敷治疗。常规治疗14d之后,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状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仅为75%(30/40);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使用我院引进的多普勒超声仪(机型JYQTCD-2000,产地北京)对8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基底动脉状况进行检测,观察和记录数据包括椎动脉、基动脉这两项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的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VD)2。但是中药组的椎基动脉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椎基动脉血流的速度,可以用到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眩晕 椎基动脉 颈部中药热敷 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干预运用于脑不足型头晕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搜集在我院诊治并确诊为脑不足患者进行资料回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80例患者,依照本院患者入院诊治时间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脑不足患者基本护理,对于观察组予以脑不足患者实施基本护理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期间进行观察和研究,每组40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由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在头晕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患者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不足型头晕患者通过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效果显著,减少头晕频率和持续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脑供血不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耳尖放血联合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方法选择112病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男60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高压氧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6.5%,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不足,治疗眩晕症状。

  • 标签: 椎-基动底动脉供血不足性不足性眩晕 高压氧治疗 耳尖放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肠系膜动脉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观察组),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21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3例,6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28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腔内积液18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3.02±4.15HU,低于对照组(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20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障碍性肠缺血可逆性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着,是诊断肠系膜动脉障碍肠管可逆性改变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供血障碍 肠管可逆性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盆腔肿瘤进行介入治疗和卵巢动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到2010年6月间我院36例卵巢动脉病人介入盆腔肿瘤治疗,实施卵巢动脉血栓塞化疗手术。结果选择性栓塞卵巢动脉手术成功率达99%,并且手术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只有一例患者有些微卵巢功能减退现象,不过在手术后三个月内又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卵巢动脉可以介入盆腔肿瘤的,临床上如果实施卵巢动脉介入盆腔肿瘤的话,需采取补做卵巢动脉血栓塞术。

  • 标签: 卵巢动脉 恶性肿瘤疾病 盆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心通胶囊与西比灵胶囊治疗脑不足的疗效。方法150例脑不足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丹参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天3次。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用西比灵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严禁使用其他扩张血管药和脑细胞代谢活化药及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94.67%,B组总有效率81.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A组较B组明显,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与西比灵胶囊治疗脑不足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效更好。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西比灵胶囊 脑供血不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丁洛地尔对患有脑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患有脑不足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分别采用丹参酮注射液和丁洛地尔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变化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出现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丁洛地尔对患有脑不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丁洛地尔 脑供血不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方对椎-基底动脉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BI患者按经颅多普勒(TCD)提示的血流速度不同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祛风化痰通络方,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2周后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D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祛风化痰通络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回升,亦能使血流速度增快的Vs、Vd、Vm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改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s/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祛风化痰通络方对VBI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 标签: 祛风化痰通络方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为77.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 标签: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丹红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113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马来酸桂哌齐特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针刺项八穴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照组仅针刺项八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能更有效的缓解眩晕症状。

  • 标签: 温针灸 项八穴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Orn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为1疗程。对照组选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为1疗程。2组均配用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连用1周;两药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更短(P0.05)。结论临床证明,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理想药物,治疗作用快,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予以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7%。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疗效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半夏白术天麻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动脉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100例脑动脉不足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50例,对照组(复方丹参酮注射液)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2%,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动脉不足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恢复,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天麻素 血栓通 脑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氯吡格雷与丹参粉针治疗慢性脑不足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不足的80例患者,与此同时,对氯吡格雷组与丹参粉针组进行随机分配。实验以2周为一个疗程,并做具体的比较。结果氯吡格雷组的总有效率为90%,丹参粉针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在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慢性脑不足更为有效,优于丹参粉针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丹参粉针 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缺血性缺血脑卒中造成的损害不仅仅局限在梗死灶局部,远离梗死灶、非梗死血管区的相关神经组织也会发生继发性损害。本研究利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大脑中动脉区梗死后远隔损害加以观察,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价,从而探究患者临床表现与远隔损害的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远隔损害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