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对217例手外伤患者实施清洁护理的经验。认为清洁护理作为一项专业性操作,要结合个体需求,专科特点来实施,介绍了手外伤住院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要点及效果评价标准。

  • 标签: 手损伤 清洁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心脏外伤所致的心跳骤停是急诊中最危急的一种情况:急救护理措施是否有效是复苏成功的重要一环。作者就5例心脏外伤行瞻内心脏按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指出医护人员对心脏外伤所致的心跳骤停要有积极的态度,在做好各项基础抢救工作的同时,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 标签: 心脏外伤 心脏按压 心跳骤停 护理工作 生命体征 医护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482例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中,手术5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82例患者从护理方面进行总结。结果51例手术病人中,死亡24例,由于护理措施到位,争取了抢救的时间,而未导致病人死亡。结论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抢救中,围手术护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及时到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多发伤 护理
  • 简介:外伤病程发展迅速、病情危急,临床若不紧急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在外伤后6h发生窒息与休克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1].我科于2005年2月9日收治1例酒瓶砸伤的重度喉外伤患者,经积极抢救,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抢救措施人员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喉外伤 抢救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自2021年3月~2023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4)。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负性情绪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颅脑外伤行开颅探查手术患者3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配合,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脑外伤 开颅探查手术 全面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临床治疗的儿童患者中,颌面部外伤患者比较多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本性多动但平衡能力不足,因此极易跌倒造成软组织擦伤或是牙齿脱落等不同程度的颌面部外伤,由于大多数儿童对医院和治病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再加上受伤后的疼痛感与惶恐心理,都致使患儿无法有效配合治疗,但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发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儿童颌面部外伤手术患儿心理干预措施及其具体实施。

  • 标签: 儿童颌面部 外伤手术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眼的结构精细复杂,一旦外伤,应及时救治,但如合并休克和重要脏器损伤,应先抢救生命。根据不同的眼外伤进行相应紧急处理。综合护理是一种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其康复为目的一种护理模式,对眼外伤患者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不仅可为其提供生理方面的护理需求,且会兼顾心理及精神护理,利于护理服务质量。基于此,该次研究中对该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眼外伤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后,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综合护理 眼外伤 围手术期 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突发外伤后伴随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综合护理。结果:施护前SAS、SDS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护与对照组相比,SAS、SDS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施护前ADL、Fugl-Meyer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施护与对照组相比,ADL、Fugl-Meyer评分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突发外伤后伴随抑郁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及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突发外伤 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脑出血脑外伤手术后吞咽障碍护理效果。方法 收入某院2021.04-2022.04的48例脑出血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用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24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24例行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吞咽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吞咽障碍 护理 脑出血 脑外伤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外伤患者中急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为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以前BI总分与FMA总分比照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BI总分与FMA总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应用到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

  • 标签: 急诊护理措施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护理应用 效果分析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一定数量样本展开分组对比实验以验证手外伤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手外伤手术患者4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24名患者,对于其中的24例患者仅进行了临床中的早期介入康复客户,而另外24名患者则接受了术后3--6个月的中期康复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手外伤术后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在治疗前后,48名患者的治疗疗效有了明显的差异,治疗后的效果明显由于治疗前,从组间的对比情况来看,采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的患者在各方面指标的变现更为良好。结论:对于手外伤术后患者来说,采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可以将该早期护理方式推广使用。

  • 标签: 手外伤 术后 早期护理 早期介入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小儿脑外伤术后的病情观察要点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室收治的脑外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90例进行病情观察和康复护理,详细记录过程,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基本治愈57例,好转明显31例,死亡2例。结论:对脑外伤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病情,提高各方面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儿科 脑外伤 病情观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脑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等不良并发症占比为0.00%,对照组为16.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VAS、ADL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脑外伤 并发症 康复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急性期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急性期有无按时低钠血症分为观察组(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共计22例)与对照组(急性期未发生低钠血症,共计7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颅脑外伤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两组在GSC评分、脑水肿、颅底骨折、穿透性损伤等方面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②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GSC评分≥8分、合并脑水肿、颅底骨折、穿透性损伤是颅脑外伤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SC评分≥8分、合并脑水肿、颅底骨折、穿透性损伤是颅脑外伤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加强临床观察与干预,避免不良结局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