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名和肺部良性疾病者35例为对照者,分别检测三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对ROC曲线进行绘制,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相比,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2%、6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结论临床上给予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创伤性腹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1。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分诊,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值得我们探讨。

  • 标签: 非创伤性 腹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诊断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子宫肌瘤的患者高剂量的米司酮药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子宫肌瘤的患者低剂量的米司酮药剂进行治疗,对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6.7%,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0%,两组治疗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的米司酮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比使用高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剂量与低剂量的米司酮都能够对子宫肌瘤起到有效地治愈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患者自述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全面了解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对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开窗取胚术进行保留输卵管治疗。对照组术中给予氨甲喋呤,观察组术后口服米司酮。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损伤、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以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持续性妊娠HC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司酮在异位妊娠术后的治疗中疗效可靠,可显著减少毒副作用,并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开窗取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邵家岭社区275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防治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相关疾病知识测评得分、健康生活常识测评得分,比较居民运动参与率。结果干预后,居民对相关疾病知识测评得分和健康生活知识测评得分显著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居民运动参与率显著提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应用效果理想,能更好保障居民健康与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模式 疾病知识测评得分 健康生活知识测评得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临床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并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患者80例(91眼),经颅脑CT排除重度颅脑损伤,证实视神经损伤存在,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甲泼尼龙组1000mg静滴,3天后减量;地塞米松组30mg静滴,3天后减量,两组均使用甘露醇静滴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分别为54.55%和3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甲泼尼龙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受伤后只要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非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米司酮在妇产科应用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米司酮的使用情况,观察使用后的毒副作用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在本次调查的400例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使用了米司酮进行治疗,临床使用率为37.5%。其中,大部分患者使用米司酮是为了紧急避孕或者终止妊娠。在这15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其中,1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9例患者出现四肢乏力、头晕目眩症状,1例患者出现阴道出血,1例患者出现月经改变,1例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增生。经过及时的妥善处理,患者不良反应明显改善,痊愈。结论米司酮是妇产科常见药物之一,其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小细胞肺癌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对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工作中,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治疗 生存指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替罗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替罗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炎症反应及凝血因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71.93%)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23%)显著增高(P<0.05);经14天治疗后,观察组TNF-a、hs-CRP、IL-6及P-select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PT、TT、APT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提高凝血功能,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

  • 标签: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大剂量米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小剂量米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发生率、潮热发生率、阴道干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阑尾脓肿患者做为手术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51例阑尾脓肿患者做为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为(10.3±2.2)d,短于手术组的(16.5±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费用为(3675.5±667.5)元,低于手术组的(4921.6±788.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手术组患者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1.57%;手术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0%,高于手术组的8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握好适应证、手术时机,并做好充足准备,手术治疗阑尾脓肿无疑是更为可取且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阑尾脓肿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外孕患者应用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同对照组患者的70.0%、32.5%,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应用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方向。方法本研究筛选30例结核分枝杆菌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收治时间,均行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DNA扩增基因鉴定组,并对比差异检测方案间的检测速率、准确度情况。结果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测定,其DNA扩增基因鉴定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特异度为100%,且确诊时间为(21.25±3.79)h,但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度为,确诊时间为(5.51±2.19)周,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DNA扩增基因鉴定更具优势性。结论DNA基因鉴定较传统罗氏培养菌型鉴定具有特异、快速等优势,基因检测可明确非结核分枝杆菌亚菌种,传统罗氏方法仅可区分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菌属,其DNA基因鉴定更具高效,且可行性高,该技术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提高其诊治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能力。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DNA扩增基因检测 罗氏培养菌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10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其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开展运动症状30项问卷调查,本次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夜尿以及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7.9%、73.1%、68.3%、62.5%,以便秘症状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依次为30例、54例和20例,其运动症状发生频数依次为9.4±4.1项、12.2±5.1项、17.1±7.3项,重度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发生频数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运动症状属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帕金森病情与运动症状之间呈正相关,必须要给予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人群体检结果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了解健康人群中HP的感染现状。方法对2016年度于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90名科技干部人员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检测分析。结果290名健康体检者中,HP感染阳性者103例,总阳性率35.5%,总阴性率64.5%,在20-29岁为18.9%,30-39岁为33.3.%,40-49岁为39.6%,50-59岁为44.4%,60-69岁为46.8%,70-79岁为52%。结论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30-39岁人群的HP阳性率较20-29岁人群显著增高。HP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胃镜检查、口口以及粪口。幽门螺杆菌具有极强的传染力,不仅能够经粪便、消毒不彻底的餐具传染,还可通过不干净的食物、手传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HP感染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感染HP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更应提高预防意识与临床治疗的水平,使传播途径有效及时被切断,并正确积极采取HP检测以及治疗,使人们的日常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对于筛查并积极治疗的HP感染者,需确保做到尽早诊断,同时制定出针对性的根除方案,此举对预防胃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对健康体检人群实施HP检测,重点对HP感染者行早期诊疗,做好健康维护管理十分必要。呼气试验属于有效快捷、无创简单的特点,对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时应用13C与14C呼气试验能够将潜在疾病尽早发现出,进而为临床提供可靠有利的证据。同时应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嘱咐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管理。通过持续不断的宣教,将相关卫生知识全面普及,以及增强人们对HP感染危害的了解,使公共卫生水平得到提高,提高饮食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用餐习惯等,将感染传播途径由根源切断,方可使感染率显著降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14C尿素呼气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酮对吸毒人员脱瘾治疗的效果及停药反应。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戒毒科的自愿戒毒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片酊进行脱瘾治疗,研究组予以美沙酮口服液脱瘾治疗,通过实行递减法进行给药,治疗后应用戒断症状观察积分表(OWS)对两组人员的症状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治疗成功率。结果研究组OWS得分变化幅度相比于对照组较小,治疗初期(1~3d)研究组得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在治疗后期(10~15d)研究组得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吸毒人员脱瘾成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通过美沙酮对吸毒人员进行脱瘾治疗的效果明显,有助于吸毒人员快速缓解其戒断症状,同时美沙酮的停药反应效果相对良好,该药可作为吸毒人员的脱瘾治疗的使用药物。

  • 标签: 美沙酮 吸毒人员 脱瘾治疗 效果 停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县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从事艾滋病检验的24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安全防护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对两组人员在艾滋病检验时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以及暴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验时的暴露率(21.07%)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人员(57.21%),而且观察组人员在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上的评分也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对比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防护教育有助于帮助提升艾滋病检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 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检验人员进行艾滋病检验过程中自我安全防护方式。方法选取我市2016年6月~2017年7月40名艾滋病检验人员作为本次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人员不开展安全防护教育,观察组人员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检验人员展开安全防护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值得在艾滋病检验工作中广泛普及。

  • 标签: 艾滋病检验 检验人员 自我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