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血站献血青少年共计50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言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预防突发事件和全局掌控意识等,调查患者献血满意率,通过一年随访调查得出重复献血率。结果血站选取的500名青少年献血者均献血成功,且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满意498例,总满意率为99.6%,且青少年献血者感觉较好,经一年随访后重复献血2~3次青少年412例,重复献血率为82.4%。结论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通过沟通技巧与青少年献血者良好、有效沟通,能够消除青少年献血者的献血恐惧感和紧张感,提高青少年献血者愉悦感,有利于其顺利献血的同时,重复献血率在青少年中明显提高。

  • 标签: 采供血护理人员 青少年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骨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不断的强化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结果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大大提升了。结论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理观察能力 骨科
  • 简介:目的本调查研究拟了解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原因,并分析压力源的相关性,以探索缓解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名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按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年龄与经常倒班及护理管理者的批评过多两个压力源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呈负值。结论建议广大护理管理者尽力减少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人员/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慢性病防控人员对慢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参与慢性疾病防控的人员进行统计,通过调查表方式对65例防控人员慢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防控人员的健康知识认知人数为48人,知晓率为73.85%;高血压知识认知人数为58人,认知率为89.23%;糖尿病知识认知人数为49人,认知率为75.38%。不同的机构、专业、学历、职称和工作时间之间对健康知识、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对慢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可通过开设专业训练和各部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改善该现象,从而增强基层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基层慢性病 防控人员 知识 知晓情况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业的8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护理人员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护理人员。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认知度,记录并分析。结果观察组经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认识度及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及认识,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人员 继续教育 认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于行为安全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某血液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职的8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为节点,对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28.75%、工作满意度85%,实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10%、工作满意度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护人员实施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可大幅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安全 医护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70名,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35名)和观察组(35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实施不同管理后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评分、处理问题能力评分、应变能力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既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可以使护理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 标签: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 护理人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建议。方法在2017年间,选取14所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进行研究,对其管理人员的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需要加强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的指导,其管理人员的对职业发展规范的相关意识相对较薄弱,公立医院里的对职业职称评定以及升级等的系统不够完善,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规范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结论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在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上多处于初步阶段,在多个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并需要制定不同职业岗位管理人员的不同管理方法。

  • 标签: 公立医院 行政管理人员 职业发展 规划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避孕知识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中心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避孕知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我中心工作人员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和使用知识了解情况均良好,年龄、岗位、文化程度和工作年限对工作人员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避孕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服务区域内计划生育工作的完成情况,通常情况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年限较少、咨询岗位的工作人员的避孕知识掌握不佳,实际工作中应对上述人员加强避孕知识的培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服务质量。

  • 标签: 避孕 计划生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郴州地区体检人员中尿石症、胆石症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人员尿石症、胆石症的发病情况。结果调查体检人员79896人,其中包含无结石人员65610人,尿石症患者8193人、胆石症患者5370人、尿石症合并胆石症患者723人。其中尿石症的患病率为10.25%,胆石症患病率6.72%、尿石症合并胆石症患病率0.90%。结论男性尿石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胆石症患病率高于男性。

  • 标签: 尿石症 胆石症 患病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现状量表、认知现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安全文化态度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管理现状量表来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低体温护理干预的现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发放表格尽数回收,并进行统计,按工作年限进行比较,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士在如上六方面水平均高于工作年限2到5年的护士,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专业护士资格证方面进行比较,仅行为现状和认知现状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认知现状在护理人员术低体温护理干预行为6个结构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行为现状所占比例最低。结论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行为认知对护理干预质量易影响最大,从事护理年限越久,临床护理技能越高,故临床受护理人员的应通过不断提高自我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情绪,进而提高病人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实施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术 低体温护理干预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方法将2016年3月7日~2018年3月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妊娠合并症产妇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53例,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观察组中,完全掌握的产妇有36例、基本掌握的有16例、未掌握的仅有1例,知识知晓率98.1%;对照组中,17例产妇达到了完全掌握、25例产妇基本掌握、11例产妇未掌握,知识知晓率79.2%,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进行相关知识的统一培训,能够让产妇对母乳喂养有充分的认识,并自愿实践。

  • 标签: 产科 护理人员 妊娠并发症 母乳喂养 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实施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160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80例瘢痕子宫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将80例瘢痕子宫产妇设为常规组,均施以剖宫产,并对两组剖宫产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手术时间(66.25±19.22)min,常规组80例为(44.63±1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有5例(6.25%)子宫破裂,常规组无子宫破裂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问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分娩后1d出血量等指标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有瘢痕子宫的患者,其再次接受剖宫产时,子宫破裂症状、胎盘植入症状、前置胎盘症状以及胎盘粘连症状的发生率都会明显升高,所以妇产科临床中,需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把握,避免随意施行剖宫产,鼓励产妇尽量阴道分娩,以提升其分娩质量,防止瘢痕子宫问题出现。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妇产科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外孕患者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40例宫外孕患者(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为单一组(采取米司酮进行治疗)与联合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HCG值转阴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明显比单一组患者低(P<0.05)。②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0%比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5.0%低(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势,得到了临床及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宫外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共94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米司酮治疗,给予观察组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β-HCG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β-HCG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分别为(21.37±4.93)d、(25.31±3.22)d、(16.05±2.12)d、(27.64±3.5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96±2.25)d、(11.49±1.32)d、(8.71±1.34)d、(12.59±2.16)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米司酮治疗,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显著缩短宫外孕患者的血β-HCG指标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血&beta -HCG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米司酮的效果,明确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米司酮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治疗,予以米司酮组患者米司酮治疗。结果米司酮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应将米司酮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促进米司酮药效的充分发挥。

  • 标签: 妇产科 米非司酮 抗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妇科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服用米司酮,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司酮治疗早期妊娠的总有效率为91.7%,紧急避孕总有效率为92.3%,子宫疾病总有效率为86.7%,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62.5%,异位妊娠总有效率为91.7%,其他妇科疾病总有效率为62.5%。结论米司酮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划分成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有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米司酮治疗,但剂量不同,A组剂量为12.5mg,B组剂量为25.0mg,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血清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孕酮、血清促卵泡速、雌二醇以及促黄体生成素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即P>0.05;和A组比较,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使用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小剂量和大剂量所获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小剂量明显要低,故在临床实践时尽量以小剂量药物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剂量 米非司酮
  • 简介: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病因学探讨NAFLD是脂肪组织和(或)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在肝脏的表现形式,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之一,亦有证据显示,NAFLD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NAFLD的发展趋势仍未明了,其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也可迅速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坏死。从临床角度来看,NAFLD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继发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如何早期诊断NAFLD、采取什么措施逆转代谢异常是临床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NAFLD 糖脂代谢异常 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