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观察样本,回顾性分析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护士、医生、医院工人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发生率依次为42.7%、33.3%、24.0%;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最高,为49.3%,依次为液体污染、玻璃伤、手术刀割伤、其他器械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百分比分别为33.3%、9.3%、5.3%、2.7%;职业暴露时间导致的职业暴露排名前三的是治疗护理时、手术及配合时、处理器械时,百分比依次为48.0%、32.0%、20.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危险,保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洗手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流程中影响产科医护人员工作中洗手率的主要要因,针对主要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的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率。结果产科医护人员的洗手率从品管圈活动前的23%上升到活动后的9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工作中洗手依从性,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洗手认识度和洗手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护理人员 品管圈 洗手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8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成立专门干预组织,每个科室设立一名监督主管,从各方面监督各医护人员洗手。干预前后对医护人员手部进行取样检测自然菌数,并对细菌类型进行检测,比较各类细菌携带率及总细菌携带率。结果实施干预方案后各种常见细菌携带率均显著降低,实施后总细菌携带率较实施前也显著下降,X2=9.25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基层医院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洗手率和洗手正确率均较低,医院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

  • 标签: 手卫生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手卫生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和现场采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室5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所有人员中,了解手卫生标准的占28.59%,正确采用六步洗手法者占51.81%,熟练掌握手卫生概念者占54.64%。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首先要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加大监管的力度。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制定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共122位,采取隐蔽观察的方法对其进行手卫生现状观察,观察期满后对122位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宣贯、临床监督、改善设施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培训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于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及监督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临床工作中手卫生状况较差,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干预前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47.86﹪,干预后为82.37﹪.结论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船医务人员的晕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预防晕船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曾随医院船出海训练过的8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晕船病总发生率为74.1%。女性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为88.9%,男性晕船病发生率为62.2%(P<0.01)。出海训练≤5次者晕船病发生率为90.6%,出海训练>5次者发生率为63.3%(P<0.01)。年龄≤30岁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为89.5%,年龄>30岁者发生率为60.5%(P<0.01)。结论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与普通人员相近,女性医务人员抗晕船能力比男性医务人员差,应当加强抗晕船训练,出海适应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抗晕船能力。

  • 标签: 医院船 晕船病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寻找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差的根本原因,实施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变化情况,评价管理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管理干预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依从性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管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避免或尽量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 标签: 管理干预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我市周边地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现状,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在基层医疗机构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策略,从而为改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环境,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自身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对急诊科25名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相关知识、行为的培训,并将其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2015年10月前未进行手卫生培训的同科室25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比较两组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六步洗手法的操作考核及手卫生学检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手消毒卫生学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卫生管理培训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改变其手卫生行为,自觉养成手消毒的良好习惯,避免因手卫生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急诊 医务人员 行为干预 手消毒 洗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营养认知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社区营养教育培训的切入点。方法在社区招募符合条件的医务工作人员及居民,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调查的方法,对351名社区医务人员及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人群营养知识得分9.93±3.12,医务人员营养知识得分11.43±1.99,显著高于居民8.49±3.33(F=50.66,p<0.001),及格率及优秀率也均高于社区居民(分别为30.65及24.40,p均小于0.001)。营养知识知晓率中食物加工时需要生熟分开知晓率最高95.7%,保健品是否对健康有益知晓率最低33.2%,其他食物提供的营养素、预防缺钙的主要食物知晓率也较低。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与社区医务人员趋势一致。结论社区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尚有改进空间,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的改善依赖于医务人员营养知识的提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营养知识培训,提高营养教育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营养饮食行为习惯,达到饮食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社区医务人员 居民 营养知识 知晓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的统计分析,探讨加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意识,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11年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液体液暴露7人次;医生发生率71.4%;护士28.6%。针刺伤和锐器伤暴露40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55%。未采取标准预防占63.8%。结论规范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标准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职业暴露的手段。

  • 标签: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性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分析有效、科学管理预防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月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所有数据。结果数据显示,52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主要为手术科室,占65.38%,护士在职业暴露人员具有最高发生率,大约是69.23%,医生为26.92%,保洁人员3.85%,乙肝、梅毒、HIV、丙肝、不明暴露源占据职业暴露发生的前三位原因,分别占51.92%、15.38%、3.84、3.84%和1.9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方式。结论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的关键就是培训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院肾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23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暴露的原因,总结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锐器伤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暴露人员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护士,暴露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冲洗、消毒以及挤压伤口。结论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所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职业暴露,降低感染的机率。

  • 标签: 肾脏内科 血源性职业暴露 原因 对策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方法。方法应用品管圈,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率,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和正确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品管圈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临床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后,极易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尤显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减少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可以更好地保证医护人员执业安全。

  • 标签: 锐器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切实有效的多模式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采样监测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手卫生感染管理对策。结果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携带率为10.6%;感染管理干预后洗手依从性由28.3%提高到60.4%。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媒介,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 标签: 管理干预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加以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并统计发生针刺伤例数为3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与2010年8月份~2012年8月份我院发生针刺伤的89例医务人员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全院医务人员针刺伤总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降低职业危险,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院感 知识培训 针刺伤 医务人员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