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应用Solitaire4-20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3~88岁,平均65.48岁。分析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通38例,再通成功率90.48%。术后出血转化6例,血管痉挛17例。术后90 d的mRS评分为:0分13例,1分11例,2分6例,死亡0例。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olitaire4-20支架进行取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远端分支闭塞 机械取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3例,女24例,年龄(6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72±7)min比(89±9)min,t=6.365,P<0.05];术中出血量为(56±6)ml,低于对照组的(74±8) ml(t=7.923,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90.0%(18/20)(χ2=0.209,P>0.05)。观察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6±0.8)分,低于对照组的(4.9±0.8)分(t=4.70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1±8)分,高于对照组的(76±8)分(t=2.15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外翻角度为19.21°±2.88°,大于对照组的16.32°±2.63°(t=3.189,P<0.05),肱骨头内翻角度为3.57°±0.47°,肱骨颈干角度139°±10°,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24°±1.26°和146°±13°)(t=5.159、2.258,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 标签: 肱骨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固定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胸腺瘤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联合泼尼松与单用泼尼松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症肌无力数据库(2005年至今)中筛选30例行胸腺切除且病理除外胸腺瘤的全身型MG患者为手术组,匹配39例非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入组时间为起点,以病情"临床缓解",包括完全稳定缓解(CSR)、药物缓解(PR)和最小表现(MM)为终点事件,利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时间的差异;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情临床缓解率、溴吡斯的明和泼尼松用量以及泼尼松峰值用量、其他免疫制剂使用率、病情恶化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手术组患者泼尼松和溴吡斯的明用量[M(Q1,Q3)]均小于对照组[5(0,10)mg/d, 30(0,105)mg/d比7.5(5,10)mg/d, 90(15,180)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32)。结论对于轻、中度非胸腺瘤性全身型MG患者,胸腺切除不能使病情更快缓解,但可减少远期泼尼松和溴吡斯的明用量。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成人受体施行了5例次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选用同血型成人脑死亡胰腺供体,在GMP实验室制备胰岛,通过门静脉途径将移植胰岛悬液30~60 min内注射移植入受者肝脏内。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抑制移植后炎症反应。术后暂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减量直至停用。结果4例晚期糖尿病患者共施行了5次胰岛移植,其中1例患者施行了2次胰岛移植。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血糖及门静脉压力稳定。术后继续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4~12 mmol/L),4例次患者(包括2次胰岛移植患者)在第3~4周开始停用胰岛素,另外1例患者未完全停用胰岛素但用量较前减少74%。所有患者胰岛移植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患者C肽水平术后2~3周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胰岛素未脱离)保持在0.45~0.6 μg/L(0.15~0.2 nmol/L)。另外,1例患者在停用胰岛素半年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遂行第2次胰岛移植,再次移植后10 d停用胰岛素。3例次术后肝脏穿刺口出血,其中2例次即行超声射频消融止血,1例次出血自行停止,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晚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疗效及维护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早期疗效
  • 简介:摘 要:人们在医疗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法学之间有相互性因素。随着医学技术和法学的发展、公民的自我意识增强,从医者既要保障患者疗效,又要顾及人文和法律,不仅仅需要临床技术的提高,更要接受法律和医学人文的多重考量。本文归纳学习和分享相关内容,以增进医患疗效、推进健全医疗法学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优化医学伦理教育、创新教育方法与内容。

  • 标签: 医患疗效 人文沟通 医学人文 医学法学 临床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收治的多例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 ROM 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 ROM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后肘关节 功能障碍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缝合修补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经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剖宫产切口憩室,且憩室顶端浆肌层厚度<3 mm、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35例,排除二次手术修补及多次盆腔手术史患者10例,剩余2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n=8):在保留剖宫产切口憩室部位完整性的基础上行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B组(n=17):接受了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憩室切开并完全剪除憩室瘢痕后缝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症状及憩室顶端肌层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如期出院,无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腹及输血等情况。2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诊,并电话随访后续生育情况,随访时间6~18个月。A、B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72±15)min,出血量分别为(40±9)、(66±10)ml,治愈率分别为87.5%、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8、4.057,χ2=5.651,均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6±6)、(18±7)h,手术有效率分别为100.0%、9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67、χ2=0.725,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两种不同的缝合修补方式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均安全有效,其中腹腔镜下折叠缝合法手术时间短,且不破坏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对于年龄偏大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憩室 腹腔镜检查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及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BTLA)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诊的30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上述分子单个阳性及共表达对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PD-1、TIM-3、LAG-3、BTLA单个阳性组与单个阴性组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TIM-3共表达组及TIM-3、BTLA共表达组的中位PFS期分别是26和24个月,分别低于其非共表达组的54个月(P=0.021)和47个月(P=0.037);PD-1、TIM-3、LAG-3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为17和25个月,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1个月(P=0.024)和60个月(P=0.015);PD-1、TIM-3、LAG-3、BTLA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是18和26个月,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0个月(P=0.038)和57个月(P=0.041)。结论非特指型DLBCL患者中PD-1、TIM-3共表达以及TIM-3、BTLA共表达者具有较短的PFS期,PD-1、TIM-3、LAG-3共表达者及PD-1、TIM-3、LAG-3、BTLA共表达者具有较短的PFS期和OS期。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未成年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MOG抗体相关的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MOG-Ig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起病年龄为(5.2±3.3)岁,男女比例为16∶14。50%患儿起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脑病及抽搐,其次为运动障碍,部分病例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头颅MRI表现为双侧皮质或皮质下广泛、不对称、边界不清晰的大片状病灶,脊髓以长节段脊髓炎多见,急性期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预后较好,约有20%复发。结论未成年人MOG抗体相关的ADEM起病年龄在5岁左右,脑病和抽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激素联合IVIG治疗反应好,部分患儿可能复发。

  • 标签: 未成年人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进行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整体康复训练,2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采用星形平衡测试(SEBT)评估、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分。结果:经8周训练后,2组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CAI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 标签: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10年)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探讨ACDR是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ACDR(27例)与ACDF(33例)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至少10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dom标准;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异位骨化(HO)以及AS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临床效果。结果ACDR与ACDF两组患者各随访节点的VAS、NDI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DR组24例(88.9%)和ACDF组28例(84.8%)患者Odom标准获得优或良的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43.2°±8.8°,较术前(45.7°±10.4°)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345);手术节段ROM为5.9°±3.6°,较术前(8.8°±3.4°)明显减少(t=3.043,P<0.01);但ACDF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36.4°±8.4°,较术前(43.9°±11.1°)明显减小(t=3.095,P<0.01);而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整体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3),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1)。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HO的发生率为92.6%,高等级HO的发生率为37.0%;ACDR组ASD的发生率为39.5%,低于ACDF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结论Bryan ACDR术后至少10年以上随访取得了与ACDF一致、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更好地维持颈椎整体ROM和保留手术节段ROM,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ASD的发生。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前移行带指数(TZI)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6例行TUR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测定前列腺体积(TPV)及移行带体积(TZV),根据移行带指数(TZV/TPV)大小,分为A组(TZI<0.5)、B组(TZI≥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采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资料对两组进行比较,而IPSS被细分为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v)和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s),分析两组手术前后IPSS、IPSS-v、IPSS-s、QOL、Qmax、PVR的变化。以手术前后IPSS评分之比(术后/术前:%IPSS)、手术前后QOL之差(术前-术后:△QOL)、手术前后Qmax之差(术前-术后:△Qmax)作为评估术后疗效指标,利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判断TZI与%IPSS、△QOL以及△Qmax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共纳入126例,B组80例。(1)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年龄、IPSS、IPSS-v、IPSS-s、QOL、Qmax、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PV(74.57±29.25)ml明显大于A组(46.25±24.56)ml,P<0.001。比较两组术后随访结果,IPSS-s(P=0.079)、QOL(P=0.71)、PVR(P=0.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IPSS、IPSS-v、Qmax[A组:B组(8.50±5.75)与(6.38±4.36),(4.03±3.75)与(2.63±2.5),(16.54±4.43)ml/s与(18.94±4.84)ml/s,均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论是A组还是B组,患者术后IPSS、IPSS-v、IPSS-s、QOL、Qmax及PVR与术前分别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TZI与△Qmax(r=0.32,P<0.0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IPSS(r=-0.22,P<0.01)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而TZI与△QOL(r=0.08,P=0.238)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TURP疗效与TZI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且TZI≥0.5的患者,TURP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移行带指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扁桃体切除术对治疗肾移植术后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201例,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收集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及移植肾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情况。结果18例受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0±10.9)岁。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2例患者分别在扁桃体切除术后10个月和14个月移植肾失功后恢复透析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血肌酐94(78,133)μmol/L,扁桃体切除后3个月、1年和2年血肌酐分别为95(74,139)μmol/L,106(87,158)μmol/L和95(81,147)μmol/L(P=0.206)。扁桃体切除术前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为0.31(0.16,1.38)g,扁桃体切除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34(0.10,1.42)g、0.33(0.11,0.56)g和0.25(0.10,0.50)g(P=0.104)。移植肾失功的2例患者,分别是肾移植术后9年和4年因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IgAN,病理提示球性硬化和节段硬化分别为7/24、5/24和1/6、2/6,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萎缩(IF/TA)均为30%,该2例患者分别是在确诊IgAN后461 d和1 077 d后才行扁桃体切除术。结论肾移植术后IgAN行扁桃体切除术能帮助维持肾功能稳定,防止蛋白尿加重。病理提示肾小球硬化或IF/TA较明显的患者,扁桃体切除术效果不佳。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肾移植 肾小球肾炎,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6例超高龄(年龄≥8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占本中心老年DLBCL患者的15.7%(46/293),患者中位年龄83岁,Ⅲ/Ⅳ期患者占78.3%(36/46),63%(29/46)的患者存在≥2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3.7%(22/41)患者增殖指数Ki-67≥80%,27例患者经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除外双打击/三打击后显示双表达患者占37.0%。初始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3.0%,完全缓解(CR)率为36.4%,2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9%和41.7%,2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6%和43.6%。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组ORR为81.8%,不含蒽环类药物化疗ORR为55.0%,3年OS率分别为50.0%和39.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的患者出现了Ⅲ级及以上的血液学毒性,56.8%的患者出现了感染;死亡的患者中,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高评分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高(43.8%比16.7%, P=0.0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评分,受累淋巴结区域≥3个,化疗周期是否满足6个周期,CCI评分,近期疗效及是否为难治复发状态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CI评分(HR=6.463, P=0.008)和近期疗效(HR=0.086,P=0.001)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及病理均呈现高度侵袭性,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率高,未观察到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CCI高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高,低CCI评分可能有助于识别适合较强化疗剂量的超高龄患者。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 超高龄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节段活动度(ROM)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变化的影响,并探究术前偏小或偏大的节段ROM是否为ACDR的良好适应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Prestige-LP ACDR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颈椎X线片,测量整体颈椎曲度(CL),C2-7 ROM,目标节段椎间隙高度(DH)、椎间角度(DA)、节段ROM。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结果纳入患者161例,随访34(12~120)个月。术后JOA、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颈椎整体与置换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节段ROM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段ROM呈正相关(r=0.213、0.271,均P<0.05),但与ROM变化值成负相关(r=-0.534,P<0.05)。术前节段ROM偏小组(A组)ROM为4.0°±1.0°;术前节段ROM偏大组(B组)为14.6°±1.3°。A组患者影像学诊断为颈椎病占比为35.5%,高于B组的10.7%(P<0.05)。ACDR术后A组颈椎曲度改善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后C2-7 ROM增大14.2°±16.8°,B组术后ROM减小2.2°±14.4°,但B组C2-7 ROM仍大于A组(P<0.05)。A组置换节段ROM术后增加3.1°±3.7°,B组术后减少4.4°±4.2°,但B组术后节段ROM仍高于A组(P<0.05)。A组术前DH小于B组(P<0.05)。A组邻近节段影像学退变(ASD)发生率、异位骨化(HO)发生率、高等级HO占比均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节段ROM与ACDR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无关,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段ROM呈正相关,但与其ROM变化值呈负相关。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波刀对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放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的70岁及以上大肝癌患者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70~85(75±4)岁,中位肿瘤直径6.7 cm(5.0~10.0 cm),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1、2、3年肿瘤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和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4.63%(53/82),疾病控制率为85.37%(70/82),治疗后1、2和3年的PFS分别为39.0%(32/82)、22.1%(18/82)和17.1%(14/82),1、2和3年LC分别为95.1%(78/82)、92.3%(76/82)和92.3%(76/82),1、2和3年的OS分别为68.3%(56/82)、48.8%(40/82)和31.7%(26/82)。9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无因放射性肝损伤死亡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HR=2.304,95%CI 1.118~4.747,P<0.05)。结论射波刀治疗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LC和OS高,疗效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少。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射波刀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营养补充和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为主的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依据肺功能分轻、中、重、极重度,各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管理组。对照组予劝导戒烟、疫苗接种、氧疗、规范药物使用等常规治疗,综合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营养补充、心理干预、肺康复训练操。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上臂围、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结果综合管理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51.1±7.2)比(47.0±9.1)mmHg](1 mmHg=0.133 kPa);NRS2002评分[(1.1±1.1)比(2.2±1.0)分]、焦虑评分[(4.1±2.2)比(5.6±2.7)分]、抑郁评分[(4.1±2.0)比(5.5±2.6)分]、SGRQ总分[(36.8±20.8)比(48.6±1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368.4±72.0)比(343.4±75.0)m](P<0.05);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FEV1%预计值、FEV1/FVC、PaCO2、BMI、ALB、上臂围、mMRC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训练操的综合肺康复管理措施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营养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轻、中、重度患者急性加重次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康复 营养疗法 心理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肢体冷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43例采用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肢体冷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和注入无水乙醇后5 min患者心率、无创血压(NIBP)、足趾血氧饱和度(SpO2)、脚掌温度和末梢灌注指数(PI)的变化。并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双侧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所有患者均顺利穿刺至靶点。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PI分别为1.2±0.6、7.2±3.0,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6,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脚掌温度分别为(29.6±1.7)、(34.6±1.1)℃,治疗后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7,P<0.05);治疗后患者心率、NIBP、Sp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9例(90.7%)患者腰交感神经毁损性阻滞临床有效,4例(9.3%)患者无效。39例临床有效的患者中,29例患者疗效达到优良,10例患者疗效达到改善。术后复发者10例(25.6%)。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满意度分别为93.0%、90.7%、86.0%、76.7%、69.7%、65.1%和53.4%。结论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性阻滞是治疗肢体冷感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冷感症状。

  • 标签: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阻滞 肢体冷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