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胆碱能M和N受体双靶向拮抗剂宾克嗪对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救治效应。方法:腹腔注射克百威累积染毒致循环衰竭,肌内注射宾克嗪和阿托品,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压、心功能的变化;在克百威染毒小鼠模型上研究宾克嗪的抗毒效应(PR值)。结果:克百威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与染毒前相比,外周血压、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显著升高(P〈0.01)。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显著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宾克嗪18mg/kg可使小鼠抗克百威中毒的PR值提高到17.95。结论:新型抗毒剂宾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克百威染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

  • 标签: 克百威 循环衰竭 宾赛克嗪 阿托品
  • 简介: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循证医学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的最好的临床证据

  • 标签: 医学体外循环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体循环栓塞(systemiccirculationemb。lism)是一组由内、外、妇等科许多疾病和因素,造成的各种不同的栓子脱落后,随体循环血流栓塞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和临床症状的过程。目的讨论体循环栓塞患者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不同部位的栓塞性疾病的内科治疗方法相似,原则为尽快解除血管栓塞,防止血栓繁衍,解除动脉痉挛,促进侧支循环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专家共识认为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PCI)包括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和后循环梗死。后循环缺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眩晕,并常伴有脑干、小脑部位的症状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查体和神经放射影像学检查;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从后循环缺血流行病学、常见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脑梗死 流行病学 体征和症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正>使用这个无比强力的全身性循环方案,你将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收获一个心跳加速、肌肉泵血的高效训练。循环训练的优点在于——每组做不同的训练动作,同时将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最小化——如果你的时间紧迫,但又想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训练,那它无疑是最理想的训练选择。并且有多少人声称自己太忙了,而不能训练的更加到位,不必担心,循环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你的问题。循环训练的唯一不足就是它的名声并不如其他训练法那样大。人们通常认为循

  • 标签: 循环训练 休息时间 皮特森 预先判断 强度训练 髓部
  • 简介:伸懒腰看似是极不雅观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有益的保健方法。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抬高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 标签: 伸懒腰 血液循环 保健方法 自我锻炼
  • 简介:体外循环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氧自由基水平的增加,而甘露醇会产生同样的作用[14],相反却会减轻甘露醇的损伤作用

  • 标签: 甘露醇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遗传异质性 参考标准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暖风毯复温的情况.方法将51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均使用暖风毯,平均年龄(51.74±4.89)岁;对照组22例,均未使用暖风毯,平均年龄(50.36±5.03)岁.51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72~163min,心功能Ⅱ~Ⅲ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扩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实验组术后使用扩血管活性药物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暖风毯的使用能明显减少扩血管药物的应用,缩短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并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优点.

  • 标签: 暖风毯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手术后 心脏病 体温恢复
  • 简介:摘要头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首诊多为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故而亟待研发一种能够动态监测肿瘤进展的工具。液体活检作为一种肿瘤检测手段,以其非侵入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关注。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液体活检标志物。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该技术与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介绍这两种标志物的相关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组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早期预后优于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肌钙蛋白I 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短期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00例为对象,体外循环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非体外循环患者15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种冠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方式的短期预后。结果:观察组围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有一定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LVSWI、RVSWI和CI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血管通畅率98.67%与对照组血管通畅率98.0%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的血管通畅情况与体外循环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治疗指标良好,患者的心功能未见显著影响,并发症少。

  • 标签: 冠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短期预后
  • 简介:博文化/网络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网络上的文化形式(传媒网站和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是提供这些形式的文化内容的重要生力军)还没有能像传统的媒介文化形式那样广泛融入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

  • 标签: 媒介文化 文化关系 文化赛博
  • 简介:目的评价赫汀联合化疗的心脏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1例应用赫汀联合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LVEF下降及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认为赫汀联合化疗存在轻度的心脏不良反应.对心肌有一定的损伤;但是心功能未受到明显改变!LVEF和心电图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脏毒性的检查指标!

  • 标签: 赫赛汀 心脏毒性 早期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洛克治疗胃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4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西药洛克静脉滴注,12h/次,三天后,改为每清晨口服,20mg/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雷尼替丁治疗,200mg加100mg生盐水静脉滴注,2次/天,8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检查患者血、尿及大便常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洛克治疗胃溃疡出血,临床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洛赛克 雷尼替丁 胃溃疡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由北京市健美协会主办2009年北京市健美锦标于2009年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首钢古城影剧院举行,这场富有创新意识并充满快乐的健美比赛吸引了30个健身俱乐部的150名选手参加,他们在男女健美、健身先生、健身小姐和男女体育模特23个级别的角逐中,表现了较高的健美运动水平,每场都有众多观众到场加油助威。

  • 标签: 健美运动 健身俱乐部 健身小姐 北京首钢 健身中心 中国健美协会
  • 简介:胰岛素自1921年发现以来,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可以形象地称得上是一场“接力”。目前胰岛素的更新换代已经历了三次,第一代胰岛素是动物胰岛素,第二代胰岛素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人胰岛素,第三代胰岛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胰岛素类似物。

  • 标签: 前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动物胰岛素 人胰岛素 第一代 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