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重建联合中医疗法治疗跟腱断裂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70例,根据手术时间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35例为对比组。后35列为研究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重建联合中医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Arner-Lindholm评分结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痊愈效果(97.14%)明显高于对比组(77.44%),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2%)明显少于对比组(22.86%),P<0.05。结论对跟腱断裂患者使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与重建联合中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情况,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提倡使用。

  • 标签: 跟腱断裂 腓肠肌腱瓣翻转强化 止点重建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0例骨锚治疗指肌腱一区断裂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将30例肌腱一区损伤骨锚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及体位护理,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手指的功能恢复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功能恢复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缩短了手指功能受限的时间及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指伸肌腱 骨锚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周,平均12周。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跟腱功能。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6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跟腱连续性均得到重建,VAS、AOFAS踝-后足及ATRS评分分别为0分(0,1)、(92.6±4.3)分(范围86~100)分、(93.1±3.2)分(范围88~100分),与术前[4分(1,7)、(60.3±9.7)分(范围40~83分)、(55.7±10.6)分(范围42~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34、t=34.541、t=64.773,均P< 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18/18)。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不能完成单足提踵运动,因可忍受,未进一步治疗;1例诉长时间运动后有跟部轻微疼痛感,经持续拉伸跟腱锻炼后得到缓解。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老年人 跟腱 移植 自体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肌腱急性闭合性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3.246;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肌腱断裂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创伤性肌腱断裂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术后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术前后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74%,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远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09%,两组数据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性伸指肌腱断裂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拇对掌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小指固有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同时行虎口开大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2006年对21例拇对掌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虎口挛缩采用小指固有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同时采用不同皮瓣松解、开大虎口。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虎口宽度增加,恢复了拇指对掌外展功能。

  • 标签: 拇对掌功能 小指固有伸肌腱 虎口开大 功能重建
  • 简介:根管治疗的根尖控制包括确定工作长度、工作宽度以及根尖区的根管形态等。本文从根尖区解剖、保持根尖通路和通畅、根尖区预备以及根尖和预后的关系等四方面讨论根尖控制的重要性。

  • 标签: 根尖止点 根尖解剖 通路锉 通畅锉 根尖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跟腱附近断裂的疗效及体会。方法使用带线锚钉修复跟腱附近断裂6例患者,按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跟腱附近断裂,可有效避免跟腱再断裂,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跟腱附近断裂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跟腱 断裂 带线锚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用于手部肌腱修复术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结合纳排标准后,研究人员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72例手部肌腱修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一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排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36例)给予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参照组(n=36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力型支具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常规护理 手部伸肌腱修复术
  • 简介:目的改进槌状指的治疗方法.方法于末节指骨基底偏背侧打一骨洞,预置肌腱缝合线,将肌腱拉拢缝合于,并以克氏针固定远位指间关节,治疗22例肌腱撕脱所致的槌状指.结果优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8%.结论与传统方法及利用骨锚固定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的优点.

  • 标签: 槌状指 腱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肌腱缺损的指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14例、带示指(小指)固有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9例。皮瓣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瓣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瓣两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带示指(小指)固有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瓣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复合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肌腱侧束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束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例陈旧性手指中央束损伤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将一侧侧束自处切断,从对侧侧束下穿过对侧侧束,并向回翻转,调整张力,使双侧侧束向中央靠拢,折返断端与自身缝合,铝板外固定。术后2周拆线,3周去除外固定,患指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度比较。结果本组20例术后随访6个月,20例均指功能恢复,钮孔畸形矫正。按Caroli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占75%,良5例,占25%,优良率1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腱侧束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束损伤操作简单,恢复关节屈曲和背功能较好,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侧束重建 陈旧性中央束损伤 屈曲度 背伸度
  • 简介:摘要采用非测量性观察,发现该标本左右两手手掌和手背的肌腱都发生了异常。右前臂后群肌无示指肌,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左右两臂前臂前群肌指浅屈肌的肌束往下只移行为三条肌腱,分别进入第2-4指的屈肌腱鞘,没有进入第5指的屈肌腱鞘的肌腱,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观察结果分析为先天性示指肌伴指浅屈肌腱缺如。

  • 标签: 示指伸肌 指浅屈肌腱 先天性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联合全髌腱上移手术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HDP)患者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37膝)骨骺尚未闭合的HD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12膝)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需要进行上述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1±1.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临床查体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平片的适合角及外侧髌骨角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10例(12膝)患儿平均随访23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均未出现感染及髌骨再次脱位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7±9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6±6(t= −23.155,P<0.05)。髌股关节适合角由术前的72.4°±17.2°改善到末次随访的-7.5°±4.8°(t=21.392, P<0.01),外侧髌股角由-64.6°±9.4°改善为6.5°±3.7°(t=-22.874, P<0.01)。结论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全髌腱上移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

  • 标签: 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 髌股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推拿配合压治疗落枕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盲人按摩诊所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56例落枕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拔推拿配合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拔伸推拿 点压 疼痛度 颈椎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肌腱断裂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创伤性肌腱断裂的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向两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2.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创伤性肌腱断裂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在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创伤性 伸指 肌腱断裂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