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方法通过对4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并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术前护理重点、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除做好心理护理外,还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疼痛的护理、营养饮食护理、留置尿管护理及预防各种并发症护理,最后进行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结核术后关节置换中手术配合技巧。方法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中护理,手术配合及无菌操作。结果此例髋关节结核术后关节置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结核术后 髋关节置换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训练与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效果。方法各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分别纳入常规护理之常规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之康复组,跟踪随访对比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与全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第1、2、4、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7.0±10.7)分、(64.3±12.8)分、(74.4±11.1)分、(85.2±12.2)分高于常规组(45.6±11.4)分、(57.6±14.2)分、(65.1±17.5)分、(72.0±19.2)分,常规组感染率15.00%、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10.00%、并发合计例次率45.00%高于康复组2.5%、0.00%、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落实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有助于促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风险。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医学 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除感染性关节疾病外,所有慢性髋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包括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与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5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成功45例,患者膝功能良好。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密切相关。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本文综述了髋关节置换在帕金森患者合并髋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管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假体类型、手术入路和预后等。帕金森患者因为其较高的跌倒风险,药物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骨折疏松等特点导致容易诱发髋部骨折;同时帕金森患者由于肌肉痉挛导致了髋关节周围应力异常加上年龄因素也增加了其患骨关节炎的可能。因此研究帕金森患者合并髋部疾病的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帕金森患者其神经系统的障碍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累及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预后造成了重大影响。帕金森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尽管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术后早期可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结果,疼痛也能得到缓解;远期疗效还取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情况。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向的研究数量十分有限,仍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对帕金森患者髋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帕金森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共计26例29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根据Ha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无感染、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坐骨神经牵拉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进行随访,20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例术后跛行,经积极臀中肌锻炼后逐渐消失;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cm,余均≤1cm。3例下肢延长4~5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3.8±6.8)分提高至(83.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临床路径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救治中的护理效果,加强医务人员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救治的认识,有效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临床明确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经过两周的救治,了解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两组对象并发症的发生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实验组中,有100%健康教育知晓率,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60例对照组中,仅有80%健康教育知晓率,达8%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2)。在60例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853±56)元(不包括股骨头材料费),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9±8)天;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平均住院费用为(13028±286)元(不包括股骨头材料费),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5±7)天,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住院费和住院天数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7,0.041)。结论临床路径在救治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在临床应用中,应值得应用和探索。

  • 标签: 临床路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前、中和术后这些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研究该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我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我们选取了在2012年12月—2014年7月这段时期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共103例。在其手术前、中和术后这三个时期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收集103例患者术前、术后在运动、感觉、关节功能方面的状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103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为1.0—1.5h,平均所需时间(1.2±0.3)h;通过三个阶段的护理之后,我们发现护理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护理前(P<0.05),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高龄患者采取较为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有效治疗和促进疾病康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降低了感染率,应该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LO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并给予术前准备、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全面、有效的术后护理,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通过随访记录其预后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均为甲级,随访中均没有出现股骨头陷入髋臼或假体松动的情况,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总的来说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和积极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4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中5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根据随访资料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总结治疗方法以及评定疗效。结果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其中1例患者轻度尿路感染,经过对症给药治疗后症状消失。在随访期间,无一例假体松动以及脱位等现象发生。结论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尤其对GardenⅢ型、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和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60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方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西医药物治疗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病人体位的稳定性及减少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导致的损伤。方法统计两种摆放方法对病人的股动脉压迫例数和中体位变动例数。结果采用传统方法摆放的37例手术体位中发生体位变动3例,压迫股动脉2例。改进后的体位摆放25例手术体位中发生体位变动和压迫股动脉均为1例。结论改进后的手术体位中体位变动率由原来的8%降为4%,股动脉压迫率由原来的5%下降为4%。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体位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SAS、PPI及Harri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后第7、28天,观察组患者SAS、PP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 临床护理路径 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压空心钉与髋关节置换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与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来8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1组为空心钉内固定组49例,2组为髋关节置换组42例,两组患者受伤机制、年龄、全身状况及骨折分型等相似。结果1组与2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3年两组患肢活动无明显差异,3-5年股骨头坏死率稍有差异。结论加压空心钉与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要根据每个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及骨折分型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 标签: 强直性脊柱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