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本次75例急诊创伤患者均是我院急诊科室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患者,按照抛硬币子的方式将75例患者分成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术后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就下肢静脉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针对性预防护理之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70%,而对照组发生率为13.16%,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是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关键。

  • 标签: 急诊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病人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下肢出现了静脉,对这种血栓使用彩超进行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名病人,这些病人都进行了腹部手术之后,下肢出现了静脉,对这些病人的血管腔内回声、血流频谱特点以及相应的血流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他们的疾病类型、发病概率以及相应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这52名病人中,右下肢出现静脉的有13人,占人数的25%;左下肢出现静脉的有22人,占总数的42.3%;病人左右下肢都有静脉有17人,占32.7%。其中病人是在出院后一个月内出现静脉的有26名,占总人数的50%;在手术后4到10天内出现静脉的有12名,占23.1%;在手术后的3天内出现静脉的有14名,占26.9%。有15名病人是在住院期间使用彩超确诊的;有37名病人是在手术后的4到22天内确诊的,其中病人使用彩超检查进行确诊的有25名,使用彩超检查后并使用其它检查进行证实的有12名。这些病人都是使用取栓或者是溶栓等治疗方法并痊愈。结论对进行完腹部手术后的病人使用彩超进行下肢检查,能够准确判断出其是否有静脉疾病的出现,彩超是腹部手术后病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能为腹部手术后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检查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静脉造影诊断,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结果静脉检出DVT共44例,检出率88%,超声检出DVT共43例,检出率86%;以静脉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5.2%、71.4%、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性高,可作为DVT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DVT 深静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中随机选择近几年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下肢无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的100例患者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及病情的诊断,分析两组患者之间诊断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彩超的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指标都比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指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显著,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疑似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并对比诊断效果。结果150例疑似手术后下静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案干预的诊断后,142条静脉形成的部位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4.67%,对上述结果均经Kappa一次性检验,其P>0.05。结论对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采取超声诊断的效果,可对周围病变情况,血管内的血流状态进行了解,并可预判治疗效果,转归具有显著的想临床意义,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2例产后下肢静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 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64例脑血栓伴下肢静脉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2)、对照组(n=32),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性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以促进脑血栓伴下肢静脉患者的恢复,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0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双盲法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1.4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6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伴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而言,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下肢静脉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下肢静脉于复兴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中造影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术后患肢的腿围变化来评估下肢静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下肢静脉彩超来评估吸栓后血管的通畅程度。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9例,12例行支架植入,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术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32/32),患肢腿围由术前(49±0.4)cm下降至术后(38±0.6)cm(P<0.05)。平均手术时间(1.2±0.3)小时,尿激酶平均剂量(16.1±2.2)万U。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经下肢静脉彩超及下肢腿围检查均超过3个月,经评估后下肢静脉通畅。结论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下肢静脉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作为补充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但是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 吸栓 急性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于如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总结。首先对静脉形成的发病机制进行相关描述,包括静脉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其次,对如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做了详细展开,主要包括术前预防与护理、术中预防及护理、术后预防与护理。针对静脉形成的风险尤其对术后的预防与护理做了更多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术后静脉的风险评估、病情症状观察分析、体位护理、患肢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指导、辅助器具的应用及抗凝药物应用等。最后,对本文做了相应的总结,即术后良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对防止静脉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发生风险,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4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静脉风险评估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评估静脉的发生风险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减少静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手术下肢静脉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对手术室下肢静脉高发生风险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设为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的手术室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肢静脉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且下肢静脉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更快;观察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手术患者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预防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脉II号胶囊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病程超过2周的下肢静脉形成迁延期的病人,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指标,根据统计学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分析,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管内皮因子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康脉II号胶囊对治疗下肢静脉形成“亚急性期”患者具有临床疗效,且优于马栗种子提取物片。

  • 标签: 康脉II号胶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quo 亚急性期&rdquo 患者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ICU出血患者静脉的形成,尤其是对活动性出血或者有大出血风险、以及因出血后导致特别严重后果的VTE高危患者。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40位均有活动性出血患者为研究,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诊断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或神经纤维瘤破裂出血等。观察组给予了早期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仅为对照组的25%,患者住ICU的平均天数、总天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早期活动干预,能减少ICU出血患者静脉的发生。

  • 标签: 早期活动 预防 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静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静脉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为7.00%,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静脉的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肝胆外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采取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下肢静脉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病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