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形成(DVT)是肿瘤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继发性DVT的初始病死率为3.8%。因此,围手术期DVT期间恶性肿瘤患者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恶性肿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计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统计静脉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4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差异(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发生的下肢静脉并发症所实施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诊的老年人腹部手术治疗患者72例作为护理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的例数是36例。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是2.78%,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16.67%,组间数据经过比较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老年人 腹部手术 早期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探究有效的护理预控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150例,深入分析该病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有效护理预控方法。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创伤、妊娠及手术是造成下肢静脉的主要因素,另外根据产生下肢静脉危险因素对相关患者进行护理预控,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概率低,临床效果好。结论:对患者发生下肢静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记录,结果显示年龄、创伤、妊娠及手术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上需要针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关护理预控,来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预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影像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38例下肢静脉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无下肢静脉的38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 下肢静脉的超声检出率为94.73%,且实验组观察对象超声诊断结果中,POV、SFV、CFV等指标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住院且发生下肢静脉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下肢静脉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末期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下肢静脉管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在下肢静脉的临床诊断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在脊柱术后形成的因素及防治护理。方法:以2019年1-12月期间行脊柱手术患者50例设为参照组,分析形成静脉的相关因素,给予常规护理,以2020年1-12月行脊柱手术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该组针对前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治护理。比较2组静脉率、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静脉率、总满意率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组更优,统计差异满足要求(P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脊柱术后 防治护理 形成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下肢静脉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较多,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静脉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将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应用,探究其对静脉的预防方影响。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的开展时间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疑似下肢DVT患者79例作为对象,全部病例均先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并以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确诊标准,对照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79例患者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本组79例疑似下肢DVT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为阳性的共有68例,其余11例为阴性;该研究未见双侧都受血栓累及的病例,在68例阳性病例中,44例为左侧下肢血栓,有66例患者二者检查结果相一致,另外2例经静脉造影诊断为阴性;1例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阴性的患者,接受静脉造影诊断为阳性;经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0.85,提示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患者的效果较满意,兼具实时、无创伤等优势,特别适用于不宜接受静脉造影检查的病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形成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自2020年8月-2020年9月抽取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与无下肢病变患者各40例列为研究对象,前者为试验组,后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无病 变的对照组静脉腔有快速流动性的光点,在深吸气时,CDFI有良好的充盈状态。试验组患者在超声检查时,急性血栓形成期可发现静脉管径出现明显扩张;亚急性期、慢性形成期时,管径不会出现明显扩张,但管腔会有密集的低回声,而且亚急性期、慢性期管腔内会有中等或是较强回声。CDFI没有充盈,有变细,管腔会有轨道、断流等状态的出现。试验组MGV、CFV、PTV、SFV内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的发展,使得骨折发病率直线上升。骨折出现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目前,临床在骨折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后,会因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应激反应、并发症,特别是术后下肢静脉,其会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因此,临床为了预防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在临床护理中配合了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探究了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骨折 术后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方面的优势,推动优质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方法 以某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患者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依据,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者患者分别随机分配100名,通过区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在预防静脉的效果。结果 显然观察组患者对静脉了解程度更高、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显然由于对照组。结论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下肢骨折患者在预防静脉方面经过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更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手术;静脉;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实施护理,探讨其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管理团队,对病人实施一致的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使其持续有效落实。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胃或结直肠恶性肿瘤病人497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护理管理前的25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实施护理管理后的244例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发生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病人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实施系统一致化的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我们回顾性分析89例左下肢静脉(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病例和210例非DVT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测量和计算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短径、受压程度、右髂总静脉(RCIV)内径以及左髂腔静脉夹角(left iliac -vena cava angle,LIVCA)。发现左髂腔静脉夹角小是双重髂静脉受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双重型LCIV受压往往比单一型LCIV受压更容易继发下肢静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EGV)术后静脉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实施下肢EGV手术,调取时间为2020.02~2021.04范围,对照分组方式为随机法,研究对象分两组。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应用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traub血栓清除系统和人工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血栓抽吸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Straub血栓清除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D-二聚体(D-D)水平、患-健侧周径差及静脉瓣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研究组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D-D和患-健侧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静脉瓣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人工血栓抽吸相比,Straub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改善下肢肿胀情况,并可调节D-D水平,减小患-健侧周径差,改善静脉瓣功能。

  • 标签: 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traub血栓清除系统 人工血栓抽吸 静脉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