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细胞体积肥大,氧供应相对减少,最终会使脂肪组织局部缺氧。当脂肪细胞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死亡进而引起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同时缺氧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进而引起纤维化,而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纤维化的产生。

  • 标签: 脂肪组织 缺氧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有效地治疗宫内窘迫和抢救新生儿窒息,减少胎婴儿的缺氧,是预防该症发生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前程无忧”曾做过“你的职场是否‘缺氧’”的一项专题调查,调查显示,高达96.82%的职场人正处于“缺氧”状态。而在众多“缺氧”症状中,厌职排第一位,“感觉透支、身心疲惫”排第二位。有意思的是,女性的厌职情绪要远远高于男性,大约相差10%。

  • 标签: 缺氧 职场 心理 人力资源 身心疲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296-5p(miR-296-5p)对缺氧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收集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和蚌埠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5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芯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iR-296-5p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ANC-1细胞分为缺氧组和常氧组,采用Transwell法测定两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296-5p及HIF-1α mRNA表达。转染小干扰RNA(siRNA)干扰HIF-1α的表达,将细胞分为PANC-1组(空白对照)、PANC-1-NC组(阴性对照)、PANC-1-siRNA组,检测miR-296-5p的表达;同时转染miR-296-5p激动剂和抑制剂,分为Agomir-miR-296-5p组(激动剂组)、Agomir-miR-296-5p-NC组(激动剂阴性对照组)、Antagomir-miR-296-5p组(抑制剂组)、Antagomir-miR-296-5p-NC组(抑制剂阴性对照组);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296-5p启动子区是否存在HIF-1α的结合位点。结果胰腺癌组织HIF-1α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81.8%(45/55)比0(0/10),P<0.01];胰腺癌组织miR-296-5p高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12.7%(7/55)比90.0%(9/10),χ2=27.23,P<0.01]。HIF-1α表达和miR-296-5p表达呈负相关(r=-0.53,P<0.01);miR-296-5p低表达与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常氧组PANC-1侵袭细胞数为(15.3±2.1)个,缺氧组为(24.7±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6,P=0.003);常氧组PANC-1迁移细胞数为(20.7±3.8)个,缺氧组为(32.7±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P=0.006)。常氧组PANC-1细胞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0±0.02,缺氧组为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5,P<0.01);常氧组PANC-1细胞miR-296-5p相对表达量为3.05±0.20,缺氧组为1.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5,P<0.01)。PANC-1组、PANC-1-NC组、PANC-1-siRNA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4.7±1.5)个、(25.7±1.5)个、(12.0±1.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3,P<0.01),PANC-1-siRNA组较PANC-1组细胞侵袭能力下降(t=9.50,P=0.001);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2.7±1.2)个、(37.0±1.0)个、(17.3±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09,P<0.01),PANC-1-siRNA组较PANC-1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t=16.26,P<0.01)。Antagomir-miR-296-5p组与PANC-1组比较,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均P<0.05);Agomir-miR-296-5p组与PANC-1组比较,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均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miR-296-5p存在与HIF-1α结合的靶点。结论HIF-1α通过负向调控miR-296-5p在缺氧诱导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微RNAs miRNA-296-5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α1)在大鼠缺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中的转染情况,为AdHIF-1α治疗缺氧的BMEC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BMEC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并用含100 μmol/L二氯化钴(CoCl2)的维持培养液培养,制成BMEC缺氧模型;然后将AdHIF-1α转染入缺氧的BMEC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的转染情况。结果AdHIF-lα转染入缺氧的BMEC后,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lα的转染情况,结果显示,12 h开始出现少许荧光,光密度值(A值)0.13±0.01;24 h荧光表达有所增强,A值0.46±0.03;48 h荧光表达最明显,A值0.97±0.05;72 h可见荧光减弱,A值0.38±0.0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邻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5.88、40.00、46.28,均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能成功转染至缺氧的BMEC。

  • 标签: 腺病毒科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内皮细胞 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宫内缺氧模型,采集生后首日及第7日宫内缺氧及正常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分为对照1 d组、对照7 d组、宫内缺氧1 d组、宫内缺氧7 d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组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组间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及组成结构的差异。结果(1)宫内缺氧1 d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高于对照1 d组,代表菌群丰富度的sobs指数(114.5±35.6比50.5±21.3)、chao指数(135.6±38.5比73.9±28.8)大于对照1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缺氧7 d组sobs、ace、chao、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7 d组,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7 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门和属水平上,宫内缺氧1 d组优势菌群分别为厚壁菌门和链球菌属,对照1 d组分别为变形菌门和埃希志贺氏菌属。宫内缺氧7 d组与对照7 d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较首日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与宫内缺氧1 d组相比,宫内缺氧7 d组埃希志贺氏菌属占比增加,链球菌属占比降低。结论宫内缺氧改变了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初始定植,影响了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结构组成。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宫内缺氧 肠道菌群 大鼠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是免疫治疗耐药问题影响治疗疗效。因此,探索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解决耐药问题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是免疫耐药的关键因素,缺氧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免疫细胞杀伤功能,促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阻断缺氧相关通路可能成为克服免疫治疗耐药的突破点。通过总结缺氧状态诱导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有助于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关蛋白靶向药在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免疫疗法 抗药性,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HIE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全组病例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17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 标签: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是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存在的一类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内氧稳定的调节及细胞在生理与病理缺氧状态下的生存中居于核心地位,参与多种目的靶基因的转录调控。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恶性肿瘤 HIF 缺氧适应性反应 细胞内 转录因子
  • 简介: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其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本身可造成神经元的损伤,但缺氧时神经元内诸多离子以及核酸、蛋白等的变化对缺氧损伤神经元也具有调节保护作用。因此了解缺氧时神经元内的诸多变化对研究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元 缺氧 损伤 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心电图的主要表现。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开展第二代四通道胎儿心电图技术检测的孕龄≥16周以上孕妇中选取305例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病例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5例宫内缺血缺氧胎儿共有283例表现为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2.8%,主要表现为"紊乱型"的胎儿心律失常,其中又以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交替性反复出现最为常见;有22例表现为FST段异常偏移,发生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表现存在差异,心电图以胎儿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

  • 标签: 胎儿心电图 胎儿宫内缺氧 心律失常 心电图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体重62kg,身高157cm,全牙齿脱落,因左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患者不能耐受搬动所致的疼痛和麻醉体位,主动要求将硬膜外麻醉改行全麻。术前常规检查均正常,入手术室后监护仪测血压124/80mmHg,心率90次/min,呼吸16次/min,血氧饱和度98%。在推车上开始诱导,给力月西3rag,芬太尼0.2mg,

  • 标签: 全牙齿脱落 气管插管过深 单肺通气 术中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分析红景天在慢性缺氧性肺病中作用。方法查阅1997-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相关文献,对红景天在慢性缺氧性肺病中的药理作用进展作一综述。结果红景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在慢性缺氧性肺病中有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缺氧、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血管新生、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抗组织纤维化等。结论为红景天在缺氧性肺病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 标签: 红景天 慢性缺氧性肺病 药理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化(PF)是一种病因不清、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缺乏有效性,预后较差,平均寿命约为初次诊断后2~3年1-2。肺纤维化过程中一直伴有慢性缺氧缺氧引起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对过度的表达,从而导致肺缺氧血管收缩和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其发展加重了PF病情进展,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低氧促进或者加重肺纤维化的机制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查阅大量文献,就低氧致肺纤维化表型改变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缺氧 HIF-1&alpha &alpha -SMA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l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 简介:IBF-1α是与恶性肿瘤生长进程密切相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瘤细胞氧状态及基因变异共同调控HIF-1α表达水平及其活性。HIF—1α高表达在人体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HIF-1α高表达对肿瘤组织放化疗敏感性有显著影响,体外实验表明针对HIF-1α的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能够通过主动下调HIF-1α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此研究HIF—1α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预后和诊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暹罗鳄鱼肉的耐缺氧作用。方法小鼠分六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鳄肉、对照组分别给予猪肉及鱼肉、空白组,观察小鼠体重,血象,常压及亚硝酸钠中毒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鳄鱼肉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暹罗鳄鱼肉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 标签: 暹罗鳄鱼肉 耐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