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KD)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肾性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肾性贫血的一般治疗手段多为外源性补铁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近年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稳定剂能够纠正肾性贫血,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HIF是一种检测和适应细胞氧水平的调节器,转录激活调节氧稳态与代谢的基因。本质是一种低氧诱导、DNA结合蛋白二聚体。另外有实验发现HIF稳定剂对急性肾损伤有治疗效果。HIF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项热点,本文主要介绍HIF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HIF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肾机能不全,慢性 缺氧诱导因子 贫血
  • 简介:由于种种原因,在2012年年底,我县的越冬水体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越冬户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全力抢救。经过全省水产专家和一线生产者的长期不懈探索,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冬季增氧办法,在此予以列举,供大家参考使用。

  • 标签: 鱼类越冬 解救措施 缺氧 东北 越冬水体 水产专家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歇缺氧组,每组10只。间歇缺氧组置于低氧舱中制备间歇缺氧模型。常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干预12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试剂盒检测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间歇缺氧组心肌具备明显的损伤特征,血清LDH、CKMB升高,心肌MDA含量增多,SOD含量减少。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

  • 标签: 慢性间歇缺氧;心脏
  • 简介:摘要:复方红景天颗粒剂制作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红景天、北五味子和雪灵芝等多种中药,具有抗缺氧、抗疲劳的药理作用。本文主要研究该药物的抗缺氧作用,以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设计相应的抗缺氧以及抗疲劳实验来进行验证和分析。

  • 标签: 复方红景天颗粒 抗缺氧作用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是持续慢性肝损伤引起的可逆性疾病。肝纤维化组织中一直伴随缺氧,且缺氧能促进发展进程。为了了解缺氧促进肝纤维化的机制,指导用药治疗,文中从炎症、血管生成以及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肝纤维化 炎症 血管生成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缺血缺氧新生儿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患儿作为本次护理分析的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7.02%显著比对照组患儿65.99%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另外,护理过程结束显示出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改善症状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 标签: 缺血缺氧婴儿 高压氧治疗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以缺氧为代表的多种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缺氧极为敏感,高原缺氧环境下出现肝脏损伤较为常见。本文就高原缺氧环境、肝细胞血供及氧代谢以及缺氧可能导致的肝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原 缺氧 肝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吞咽功能障碍的可给鼻饲喂养或胃肠外营养保证热能供给。用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病情选择面罩或头罩吸氧。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肺部气流交换受限,肺部炎症,肺气肿等为主要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 COPD影响约3.28亿人,约10%的中年人和25%的70岁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该疾病。COPD现在是第三大疾病相关的死亡原因,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它还与肺癌的发展显著相关。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颗粒物的吸入(烟草的使用),肺部感染等。肺部的低氧状态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其病理直接相关。本文将论述缺氧状态以及相关的HIF-1α因子在COPD病变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其机制,旨在为COPD的临床防控与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思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氧诱导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是一系列临床难治疾病(包括心血管损伤、炎性肠病、癌症等)的病理学基础,而缺氧是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组织适应缺氧具有调节作用。缺氧时,HIF-1α通过激活适应性转录反应以协调低氧组织中的氧供应和代谢活性,此过程涉及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细胞因子的上调。调节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具有与HIF-1α类似的功能,即在低氧条件下通过改变氧依赖性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来调节缺氧状态。此文讨论了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HIF-1α与NF-κB激活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HIF-1α和NF-κB通路作为炎症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炎症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NF-κB
  • 简介:颅内肿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化和对治疗反应均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为浸润性胶质瘤,可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间变性星型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高度恶性的星型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老年人,其进展需要新生血管.血管生成过程的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GBM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模型.高度恶性胶质瘤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而全身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令人失望,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0周左右.考虑到肿瘤生长对血供的依赖性,抑制有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将是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1].

  • 标签: 胶质瘤 缺氧诱导子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缺氧相关性疾病40例临床分析,提出了缺氧的定义和分型。结果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2(38±10)岁。其中34例PaO2<80mmHg;27例SaO2<80%;27例皮肤、口唇出现紫绀。结论PaO2、SaO2降低以及皮肤、口唇出现紫绀不是判断缺氧的唯一方法。判断有无缺氧应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综合判断。

  • 标签: 缺氧 动脉氧分压 紫绀
  • 简介:摘要机体或细胞内低氧是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了解EPO/EPOR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能对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持续低氧条件下,机体供氧不足,使组织缺氧,逐渐影响靶器官的功能。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低氧环境刺激使EPO生成增加,与EPO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血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为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氧和能量,减轻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本文就EPO/EPOR对缺氧组织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 标签: EPO EPOR 缺血缺氧性疾病 缺血再灌注
  • 简介:缺氧性脑病系中毒后产生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变性和坏死而出现的昏迷症,患者死亡率高,幸存者处于长期昏迷状态,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给家庭和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抢救和护理缺氧性脑病患者是目前医疗上的一大难题。现将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缺氧性脑病 患者 护理体会 昏迷 脑组织缺血 严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氧性肝炎主要发生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急性低血压疾病基础上;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均急剧升高,并随病情好转迅速恢复,60.6%患者的AST/ALT≥1,病死率为43.9%。结论缺氧性肝炎具有可逆性的极度增高的肝脏酶学改变的特征,其治疗和顸后与原发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

  • 标签: 缺氧性肝炎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目的:检测番茄红素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方法:该试验以SPF级昆明种小白鼠为试验对象,以亚麻籽油为溶剂,将番茄红素配制成溶液,设计了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三个试验组的剂量分别为0.33g/kgBW、0.67g/kgBW、0.1g/kgBW。同时设计空白和溶剂两个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小白鼠受试物30天后开始检测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受试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常压耐缺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无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后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3.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组小鼠喘气时间(P<0.05)。结论:综合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可认为番茄红素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番茄红素 常压耐缺氧 亚硝酸钠中毒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某,男,26岁,2003年9月l5日下午在挖井过程中发生塌方被埋在井下45min后被扒出,见李某昏迷,全身青紫,急送市人民医院抢救3d后清醒,醒后语无伦次,并伴有阵发性四肢抽搐,每次持续约数秒至十几秒钟。2004年来我院进行伤残评定。检查:神志清,语言流利,颈前有椭圆形直径4cm手术疤痕(气管切开所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亢进,被动运动时发现肢体阵发性痉挛,双手指鼻正常,感觉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BI:无异常;脑电图:轻度异常。

  • 标签: 正常 四肢 脑缺氧 成活 被动运动 神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办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9.66%,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脑功能障碍,发育智力。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期护理干预 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