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结论应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必须要取得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均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别化,指导家长根据小儿主要的功能障碍去训练小儿,这样易取得交好的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 缺氧 脑病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缺氧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概述,认识到人体免疫系统最主要的防御就是免疫的三道防线,其中任何防线中的成员出现了问题,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这也是千里之提毁于蚁穴道理融入医学的一个案例,具体是在免疫系统中呼吸道,肾脏和关键的炎症介质中去分析,高原缺氧给这些器官造成的危害,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此文为以后研究此类课题的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缺氧对消化道粘膜损伤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300例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正常人群进行本次研究。300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127例,女性73例,年龄大约在21~54 岁,平均(36.28±8.31)岁。其中300例正常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均为出现明显的缺氧反应,身体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心功能正常,消化道黏膜未见损伤。300例研究对象在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本次参与研究的300例对象对于本次研究流程全部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对于300例研究对象采取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血氧饱和度测试,并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人群进行了内镜检查。对于所有进入高海拔人群的进出时间、反应状况以及消化道反应都进行了详细并且定期的问诊和治疗。结果:男性与女性的高原反应与消化道反应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共有127人,其中98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7.17%,消化道反应有81人,消反占比为63.78%;女性共有73人,其中52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1.23%,消化道反应有37人,消反占比为52.68%。消化道反应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男性127人中,有胃出血33例,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糜烂17例;女性73人中,有胃出血19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胃糜烂5例。结论:高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低氧,紫外线强,气候多变,高原低氧导致了人体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上腹部疼痛、胃肠出血和消化性溃疡等出现消化道黏膜损伤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于高原缺氧反应的分析,有利于研究出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措施‚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危害。

  • 标签: 高原缺氧 消化道 黏膜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短期低压缺氧预处理(hyp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HHPC)与常压缺氧预处理(norm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NHPC)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导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的保护效应。方法48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划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低压缺氧预处理组(HHPC组)和常压缺氧预处理组(NHPC组),分别采用小动物低压舱与低氧混合气法模拟5000m高空缺氧环境进行缺氧预处理,4h/d,连续7d。7d后分别在地面条件和低压舱5000m急性暴露时进行衣架实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定位与变化。结果①衣架实验得分、从衣架上掉落的潜伏时间显示,暴露高度(地面条件和5000m急性高空)、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到达水平部末端的潜伏时间提示暴露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HPC、NHPC组脑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NHPC组增加比HHPC组更为明显(P〈0.05)。③免疫组化蛋白定位显示,HIF-1α蛋白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阳性细胞数量NHPC组〉HHPC组,而HHPC组〉CON组。结论5000m急性高空缺氧可明显降低各组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HHPC、NHPC均能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防护效应,但NHPC组比HHPC组在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时表现出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其保护效应的差异可能与NHPC脑皮质HIF-1α表达水平相关。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急性高空缺氧 协调运动能力 缺氧诱导因子-1Α 小鼠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痔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进行解释。然而,痔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是缓解或消除痔病的症状。在本综述中,笔者对与痔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肛管静息压升高、肛管黏膜上皮损伤、肛垫支持组织的变化、血管及血流的变化、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并提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可能是痔形成机制这一新的假说。

  • 标签: 病理生理 缺血缺氧
  • 简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暂拿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所致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威胁,医护人员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克服种种困难,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 标签: SARS病房 医护人员 缺氧 原因 对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继发性能量衰揭阶段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一旦启动,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最终会导致新生儿大脑神经组织的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治疗,关键在于早预防,应始终以控制惊厥、综合支持治疗和减轻脑水肿为主。同时坚持“三对症”、“三维持”的基本治疗原则。另外,在此临床研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应用一些其他疗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临床效果,这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提高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于老年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老年和成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单纯心肌顿抑组、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SB203580+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和假手术组4组,采用在体心脏心肌顿抑模型,观察缺氧预处理对于心肌舒缩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漏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对于缺氧预处理作用的影响.结果缺氧预处理明显减轻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抑制的程度,与单纯心肌顿抑组比较,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和零负荷时左室心肌最大收缩速率(Vmax)分别高35%和49%(P<0.05).缺氧预处理减轻再灌注结束时心肌顿抑大鼠血清亚硝酸盐的下降程度,与老年心肌顿抑组大鼠比较,其含量高54%(P<0.01),SB2035802消除缺氧预处理上调血清亚硝酸盐含量和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老年大鼠心肌顿抑所致收缩功能抑制,其保护机制涉及p38MAPK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上调.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老年人 大鼠 心肌顿抑 心肌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
  • 简介:飞行员缺氧训练始终受到国内外航空医学研究领域重视。为保证训练效果和安全,结合我军目前实施的飞行员缺氧训练,对国内外飞行员缺氧训练方法、监测手段和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在训练全过程应监测受训飞行员的生理参数、工作能力变化,同时,也要监测飞行员训练使用的低压舱、供氧面罩等相关设备的物理参数。

  • 标签: 飞行员 低压缺氧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缺氧与雌性小鼠生育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1只清洁级14周昆明雌鼠,分成缺氧组(11只)和常氧组(10只),分别在低氧气浓度(10%~20.5%)及常氧气浓度(20.5%)下饲养,4周后低氧小鼠恢复常氧环境。两组21只雌鼠分别与雄鼠进行交配,记录后代的数量和体质量。这些雌鼠饲养至43周,重复上述缺氧交配实验。二次缺氧并交配产仔后2周,对雌鼠进行麻醉下内眦采血,采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对雌鼠血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进行检测。小鼠过量麻醉致死后获取卵子、卵巢和子宫组织,对卵子活性氧进行检测,对卵巢和子宫进行HE染色。结果年轻缺氧组产仔数为13.64±3.35,稍高于年轻常氧组(13.22±1.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年轻缺氧组子代出生体质量[(1.73±0.20)g]明显低于年轻常氧组[(1.82±0.22)g,P<0.001]。年老缺氧组的后代数量(5.11±3.58)明显高于年老常氧组(1.38±2.56,P=0.022)。与23周龄的常氧雌鼠相比,年老缺氧组和常氧组的雌二醇水平都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5);但年老缺氧组与年老常氧组之间的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年老常氧组与年老缺氧组小鼠卵子活性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HE染色显示,年老常氧组小鼠的子宫有明显的充血,年老缺氧组子宫外观正常。年老缺氧组比常氧组小鼠卵巢中含有更多的窦卵泡数量,且大小均一。结论缺氧小鼠的后代数量更多,但后代的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常氧小鼠。缺氧年老鼠比常氧年老鼠的卵巢中含有更多的卵泡。

  • 标签: 缺氧 卵巢 衰老 出生体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住院顺序纳入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并将同期出生的15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在动作、认知、语言和交往4个领域进行训练。随访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版进行评估,比较各组幼儿的智能发育水平。结果干预组的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1岁时的智力发展指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轻、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脑病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得出结论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