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物研发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然而药品研发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分阶段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由GLP、GMP和GCP等法规要求管理的研发环节,同时还涉及到没有明确法规要求的研发环节,特别是早期的药物发现阶段。如何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但又不扼杀药物研发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我国药物研发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

  • 标签: 新监管环境下 药物研发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药品质量安全法规的逐步完善,为此对药物研发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规范,以此来保障药物制品的安全性。在新监管环境的影响下,使药物研发企业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对推动药物研发质量的全面飞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当前药物研发质量管理的具体情况,针对在新监管环境背景下提升药物研发质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新监管环境 药物研发 质量管理 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6 月至 2019年 6 月收治的肿瘤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行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对比组行非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不同不良反应病发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应用铂类抗肿瘤药物更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铂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治疗安全性,行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铂类抗肿瘤药物;肿瘤疾病;不良反应;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技术领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与深入,不同学科间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经验往往存在着相互交叉或相互关联的复杂关系。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分析技术,在药品的定性与定量、药材评价与质检、药物品控与监管等方面的运用也发展得更加灵活、广泛,为药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笔者将从近红外光谱的概念、优势与具体应用等方面出发,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在医药领域的运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药物分析 医学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对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提高临床药师在关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进行治疗并且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 97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结果在 970例临床药师参与干预的病例中, 86例患者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其中 73例采纳了临床药师意见,采纳率为 84. 88%。对于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根据病原菌特点用药等意见的采纳率分辨( 别 ) 为 100.00%和 95. 65%,采纳率较高 ;而对于联合用药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建议采纳率较低。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师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主治医师治疗疾病,但是仍需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注重与医师的沟通学习,从而更全面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干预 合理应用 .资料与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应用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及对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为本研究年限,抽选研究样本共70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及常规抽吸,术后规范化完成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研究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前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实施控制性血肿抽吸,术后依据颅内压数值于血肿腔内注入适量尿激酶,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血肿排空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再出血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应用颅内压监测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镇痛是麻醉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合理的镇痛有赖于对疼痛准确的评估,目前最准确的衡量疼痛程度的方式仍是依据患者主诉评分进行判断。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依赖于伤害性刺激监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伤害性刺激监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监测及脑电监测。其中,监测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的指标主要包括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皮肤导电性、外科容积指数、瞳孔直径。通过监测分析痛反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镇痛深度进行客观评估,由此衍生出多种监测指标。

  • 标签: 临床麻醉 监测 方法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及依从性分析。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老年糖尿病患者 80例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监测时间、监测控制目标、监测结果及监测注意事项、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监测认知状态及依从性,对疾病控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糖尿病 血糖监测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 60 例近期在本院接受化学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探究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化疗方案整改提供临床依据。结果:对肿瘤患者进行化学治疗后,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 系列病症。与此同时,患者应用各类化疗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具有差异性。结论: 针对肿瘤患者在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各类不良反应, 且 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会导致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充分掌握各类化疗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发应, 采取具体的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接受多药治疗的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评价药学干预后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产生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74例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实验组, n=37)及常规药物指导方式(对照组, n=37)进行干预,分析干预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对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应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 标签: 多药治疗 2型糖尿病 住院患者 药学干预 用药依从性 药物不良事件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全麻患者术后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观察。 方法 : 选取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实验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对照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的心理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对照组的生理功能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实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率,促进呼吸稳定,肌张力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麻 PACU 的监测 护理观察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统计分析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169 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 抗菌药物的种类、 给药天数、 联用情况、 用药时间等情况。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手术中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主, 92.31 %的患者在术前 0. 5~ 2小时进行预防性给药,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超过 48小时者占 95.27 %。 术前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中, 主要以一代头孢菌素类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 预防用药以单用为主, 其次为二联用药。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 3~ 7天的最多。 结论:关节置换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术后用药时间偏长, 联合用药的现象, 有必要加强我院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关节置换 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用药时间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81月至20205月我院收治的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皮肤瘙痒69例,占88.46%;发生恶心或腹部不适5例,占6.41%;发生肝肾功能异常1例,占1.28%;发生呼吸困难2例,占2.57%;发生头晕头痛1例,占1.28%。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患者体质和给药的方式,即年龄大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年龄小的患者,患者体质差发生不良反应率高于患者体质好的,联合用药方式不良反应率高于单独用药方式。结论临床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时候,要警惕其发生的不良反应现象,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年龄、过敏史和给药的方式等进行合理使用药物,提前做好皮试试验,做好用药前后的询问工作。一旦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停药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救,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400 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中,医生根据自身经验决定用药的次数、时间和剂量,实验组则由药师与医生联合进行用药次数、时间、剂量的制定,对 2 组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结果 实验组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根据用药医学标准,合理控制用药的时间,尽量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给药流程存在的风险,确保患者化疗药物用药安全。 [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 FMEA实施前后各环节的风险系数进行对照,前瞻性分析化疗药物给药过程的风险,采取措施对风险环节进行改进,使给药流程得到持续改进、完善。 [结果 ]对实施 FMEA前 (2018年 4-9月 )和实施后 (2018年 10- 2019年 3月 )数据进行对照,各重点流程存在问题明显减少,其中“计算剂量”、“开立医嘱”“根据治疗单信息给药”流程的存在问题数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 [结论 ]针对化疗药给药流程采取的 FMEA,有效降低了化疗药物给药的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风险管理 化疗药物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正确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242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以上患者根据分析需要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药剂科干预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1)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规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型及天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品管圈在提升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排药精准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由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的静脉药物500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品管圈模式,前后各抽取250袋,然后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的排药出错率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排药出错率明显比之前低出很多(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排药出错率,从而提升医院的治疗安全有效性,理应得到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精美药物 调配 排药 安全 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