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扣式保护性约束带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45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精神疾病患者布带氏约束带和扣式保护性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两组患者的约束操作时间、持续约束时间、工作人员解除次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约束操作时间以及持续约束时间分别为(3.35±0.74)min和(74.60±10.05)min,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75±0.87)min和(87.57±12.33)min,P<0.05;试验组患者的工作人员解除次数为(1.17±0.3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83±2.54),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8±15.5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89±12.73),P<0.05。结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扣式保护性约束可以显著降低约束操作时间以及持续约束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解除次数,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磁扣式保护性约束带 精神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按照是否应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护理而应用西药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NE、DA、5-HT等神经递质以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单侧组采用单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效果情况。结果:单侧组和双侧组吞咽功能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单侧组评分为6.04±1.08(分),双侧组评分为7.55±1.06(分),(t=9.614,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双侧大脑半球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腹部CT及核胆胰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00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2022年。本院对纳入患者均开展腹部CT、核胆胰管成像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腹部CT、核胆胰管成像的诊断效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纳入患者中确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6例,核胆胰管成像疾病检出率93.00%较腹部CT高(X2=7.2361;P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胆胰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果 直径≤8 mm结石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经颅刺激(TMS)治疗失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招募76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学生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使用PBL联合CBL教学方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操作、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主观评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TMS治疗失眠的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失眠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成绩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胃肠超声显剂在胃食管反流及周围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我院疑似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 70例,最终经病理证实 68例,分别选用常规超声和加胃肠超声显剂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结果 加胃肠超声显剂检出率( 95.5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8, P=0.041)。结论 胃肠超声显剂在胃食管反流及周围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 胃肠超声助显剂 胃食管反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及核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方法:选取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诊断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腹部CT检查,以及核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相较核胰胆管成像检出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诊断 应用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运动疗法+振热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纳入的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各31例,运动组接受运动疗法+振热,对照组接受振热,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干预前、干预后30d进行膝关节功能(KSS)、视觉模拟(VAS)、生活质量(QOL)评分调查,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运动组总有效率93.55%高出对照组74.19%(P<0.05)。干预前两组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癫痫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低频重复经颅刺激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40例患有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患者,分别采取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情况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之间评分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癫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模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3月~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常规MRI序列 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刺激配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对70例2022.3-2023.3期间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双号法进行组别均分,所有患者均行重复经颅刺激,基础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个性组35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组间干预前后抑郁评分以及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SDS、HAMD评分,干预后个性组低于基础组,P<0.05;个性组临床疗效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刺激配合个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个性化护理 抑郁症 抑郁评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了解济南市某医院头针结合经颅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情况,分析头针结合经颅刺激对该病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头针结合经颅刺激的宣传提供理论依据。于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某医院康复医学科 11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为研究组 (头针结合经颅刺激) 和对照组 (单纯言语康复训练 )。经调查研究显示,在 Barthel评分、 ABC评分之后,研究组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 BDAE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头针结合经颅刺激对运动性失语症有明显的康复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头针结合经颅刺激治疗重要性方面认识水平相对较低,相关医务人员应该完善对头针结合经颅刺激治疗方面的健康宣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康复几率。

  • 标签: 头针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症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图在神经外科中的定位价值.方法本组26例神经外科患者,男18例,女8例,术前均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检查和影象学检查,同时做了脑图(Magnetoencephalograph,MEG)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均在MEG指导下进行,术中加用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ooG)监测.结果26例患者均能通过MEG进行术前致痫灶与功能定位,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EG和影象学检查.术后复查EEG,25例患者较好,短期随访(1~3月)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结论MEG是神经外科中的一项术前致痫灶定位和功能保护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癫痫 脑磁图 功能性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rTMS)辅助治疗脊髓皮样囊肿术后神经痛的减轻状况。方法 以 2015年 6月 -2018年 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50例脊髓皮样囊肿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5例患者,对照组利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采用“ 8”字线圈;试验组患者利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用“ 8”字线圈) +骶尾部(用圆形线圈)。结果 对照组无痛人数 8人,轻度疼痛人数 6人,治疗有效率为 56.0%;试验组患者无痛 11人,轻度疼痛 10人,治疗有效率为 84.0%,说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试验组患者平均康复事件在 36.23天左右,对照组在 45.39天左右,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康复更快。讨论利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用“ 8”字线圈) +骶尾部(用圆形线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神经痛症状,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rTMS 脊髓皮样囊肿 神经痛